惠州集中优势资源打造“3+7”工业园区 增强产业综合实力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大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稳链补链强链 增强产业综合实力

  日前,创维惠州仲恺数字产业基地、创想三维3D打印设备制造产业园、大韩5G材料研发生产及全球供应链中心等三个项目签约落户仲恺高新区。这对增强我市5G和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助力我市加快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过去一年,我市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紧紧围绕“2+1”现代产业体系,吸引了50多个总投资达6000多亿元重大项目落地,形成了大项目集聚的“惠州现象”。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市委全会报告提出,要围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着力在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集群化发展战略,推动有限资源向“2+1”产业集中,不断增强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影响力、竞争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惠州将更加自觉地把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推进,坚定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加快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综合实力,为广东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贡献惠州力量。

  关键词 大项目集聚

  今年盘活土地3.4万亩 完成工业投资800亿元

  埃克森美孚乙烯项目“云开工”、中海壳牌三期“云签约”,惠东、龙门的6个大数据中心项目签约、动工,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二期等项目投产,恒力、正威等一批百亿级大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动工,项目扎堆抢滩成为“惠州现象”。

  今年市两会上,“大项目集聚”成为会议讨论的热词之一。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惠州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以重大项目建设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年新引进6宗百亿级引领性产业项目,新开工项目920宗、竣工投产660宗。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440亿元,创历史新高,居全省第四;增长16%,居全省第二。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3.6%,居珠三角第二。

  “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产业加速发展。”市委全会报告提出,要抓住现阶段产业复苏、转移、升级重要窗口期,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集聚惠州。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发挥龙头企业领军优势,构建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产业生态。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盘活土地3.4万亩,坚持70%以上用地指标用于工业,完成工业投资800亿元。同时,更好发挥重大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全面优化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推动投资更快落地见效;细化工业项目快速落地配套措施,简易和带方案出让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5个工作日等。

  “近年来,惠东成为投资热土,布局了一批能源、新材料、数字产业项目。”惠东县委副书记、县长魏荣君称,接下来惠东将以聚力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力促港口海上风电一期建成投产,推动LNG接收站项目以及4个数据中心项目于3月底动工,推动高潭中洞抽水蓄能电站、科近泰基、广东超导等项目动工,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在今年建成3宗配套工程等。“如果恒力石化新材料项目在上半年落户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东将推动它在下半年就动工建设。”

  “这些大项目必将引领惠东大发展,但我们不能因为势头好,就在势头上‘躺赢’。”魏荣君称,惠东要以闪电速度全速推进抢占先机,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关键词 补供应链短板

  引进培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市委全会报告提出,抢抓国家重点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机遇,针对性引进一批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百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今年新增百亿级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80家以上。

  去年7月,省工信厅公布2020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全省822家企业获评。其中,惠州市贝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华达通气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133家惠州企业入选,相比2019年入选企业数大幅增加87家,创历年新高,仅次于深圳居全省第二。

  市工信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4家。这些行业细分领域的高成长“隐形冠军”企业,正成为稳链强链的强大内生动力。

  龙头企业是产业链的核心,对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去年11月,市工信局出台《惠州市推动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工作措施》创新推出举办“链主”企业供应链集采会、打造“云上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大带小”实施“数智化”转型、支持设立供应链公司和发展供应链金融等5大举措,助力惠州企业“大带小”“大帮小”,进一步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链稳链强链。

  目前,我市第一批制造业“链主”企业名单已经出炉,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成为第一批“链主”,涵盖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家电、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

  “做好项目引进文章,发挥好正威和台铃电动车等‘链主’企业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择商、全链条择商,再引进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全力支持现有企业扩大产能,做大做强两大产业集群。”市两会期间,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谢远区表示。

  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不仅需要龙头企业“打前站”,也需要大量有活力、有冲劲的中小企业“做后盾”。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积极搭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平台,扶持本土企业加入龙头企业供应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同时,支持比亚迪、亿纬锂能、旭硝子、欣旺达、华通等行业领先企业扩大投入,在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从上游材料、核心器件到终端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打造园区平台

  集中优势资源打造“3+7”工业园区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建设现场,工人们有序忙碌施工中,呈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园区不少项目基建工程已封顶,园区主干道绿化焕然一新,规模初现。

  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约159亿元的首个产业项目——去年底动工建设,目前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主要规划已编制完成,征地工作稳步推进,已接洽70多家企业,储备了30多宗优质项目。

  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内,随着投资超百亿元的阿里巴巴龙门云计算中心和朗源数据中心、朗源腾云服务器生产基地等一批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相继落户,龙门将以大数据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为主导,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园。

  市委全会报告提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3+7”工业园区,推动项目向园区集聚,力求尽快产生实际效益,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人才、土地、资金、建材等要素向“3+7”工业园区集中。

  去年5月,我市出台《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各园区项目纷至沓来,提质增效工作进展如火如荼。惠州正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以打造“3+7”工业园区为抓手,把工业园区建设成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形成制造业创新集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和营商服务高地,为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工业园区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聚集地。“园区营商环境的好与差,往往会成为评价全市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市政协委员朱坤华建议,除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加强企业服务,我市还要着力从改善交通、医疗、人才引进等方面来加强对全市重点园区的支持,提升园区营商环境,进一步激活企业的投资发展热情。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欣表示,我市将继续集中优势搭建好工业发展平台,坚定不移地打造好“3+7”工业园区,提高产业承载力,出台工业园区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各个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要继续集中优势搭建好工业发展平台,坚定不移地打造好“3+7”工业园区,提高产业承载力,出台工业园区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各个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从硬件和软件上为企业创造条件,将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配置向实体经济倾斜,为企业和项目落户建成投产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关键词 布局未来产业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继去年星河(惠州)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产业园、松海新材料、迈腾科技、航天科创等项目后,今年2月28日,三协精密·人工智能产业园落户惠州,为惠州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注入强劲推力。惠州正在成为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和未来产业投资的新热土,吸引项目扎堆落户。

  事实上,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辟出更多产业蓝海将是“十四五”时期惠州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根据《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惠州将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未来产业的战略部署,结合惠州实际,重点谋划布局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未来产业。

  今年市两会上,九三学社惠州市委员会提交《关于加快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称,我市人工智能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产业链主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建议由市工信局牵头,会同惠城和仲恺,依托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和惠城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把培育发展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智慧制造、数字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完善工业体系的突破口。

  “去年,惠州抢抓机遇,使我市成为数据产业投资热土。”致公党惠州市委会则建议,把大数据产业发展列入“十四五”规划中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数据产业体系,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成为我市经济的新增长极。

  记者了解到,今年惠州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发展离子技术、高端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动工建设惠东离子产业园,打造重离子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惠东、龙门等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争取引进高算力高效率数据中心和关联产业项目,前瞻布局VRAR、信息安全、数据交易产业,形成多元化数据产业结构等。

  好声音

  建议土地资源向经济活跃、产业集聚地区倾斜。应聚焦工业项目用地需求,精准配置国土空间资源,创新用地供给监管机制,推动土地规模和指标向工业园区特别是经济活跃、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倾斜,切实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

  ——市人大代表邹伟华

  围绕产业链来搭建创新链、人才链,提升惠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惠州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应在下一步发展中建立共建共融的沟通机制,打通三者之间相融发展通道。

  ——市政协委员纪红兵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谢宝树 袁畅

分享到:
下一篇:
编辑:海晏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