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赶超】打造深圳都市圈 美丽乡村“惠阳样本”

[报料热线] 2831000

  惠州惠阳,深圳坪山,深圳都市圈的邻里。

  这对邻居“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坪山都是新式楼房,惠阳屋后还有田园。

  乡村,是我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惠阳拥有广沃的土地与纵深的乡村。激发乡村潜力,提升土地价值,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将为惠阳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提供更稳定、更强大的动力。

  “比学赶超看县区”观察团走进惠阳的美丽田园,采访调研惠阳在比学赶超中,如何向坪山但不限于坪山等先进地区学习创新思维、先进经验,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项事业谋深、谋远、谋实,探索大湾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致力打造深圳都市圈的美丽乡村“惠阳样本”。

  

  比什么

  惠阳有102个行政村,1/4人口在乡村

  坪山辖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是深圳市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区域。作为深圳东进战略的重点区域,坪山产业用地寸土寸金,城市化一日千里。在近两年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和统计公报中,农业几乎不再提及。去年坪山地区生产总值为801.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一产占比已可忽略不计。

  惠阳6镇3街道共有31个社区、102个行政村。惠阳辖区总面积917.13平方公里,是坪山的5倍多;其中农用地101.30万亩,占比73.76%。去年,惠阳地区生产总值为632.6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0亿元。

  “惠阳农村面积大,农业占比体量不大但分量很重。”惠阳区委书记翟伟锋这样形容惠阳农业和农村特点。

  惠阳乡村人口众多。惠阳96万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71万、乡村人口25万,乡村人口占比26%。这意味着,4个惠阳人中就有一个乡村人口。户籍人口中这个比例更大,拥有惠阳户籍的乡村人口16万,占惠阳总户籍人口的38%。

  惠阳农业特色鲜明。去年全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39万亩,粮食产量4.25万吨;蔬菜、花生、水果等作物种植面积近44万亩,产量近54万吨。惠阳镇隆盛产优质荔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有“中国荔枝之乡”的美名。

  惠阳农村文化深厚。惠阳乡村是典型的客家集聚区,客家风俗、饮食、服饰、嫁娶等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客家凉帽、黄金酥丸、客家酿豆腐等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非遗名录;100多座客家围屋分布于惠阳各镇街,崇林世居、南阳世居等大型围屋保留完整;惠阳客家乡村走出叶挺、邓承修、邓仲元、叶亚来、廖似光、高恬波等历史名人。

  大湾区“乡愁”消费力最强客户就在隔壁

  “握手”深莞,对外高速路网密集,厦深铁路穿城而过,便利的交通互联让惠阳成为深惠、莞惠“双城记”最明显的地区,产业如此,交往如此,消费更是如此。

  深圳常住人口1756万、东莞常住人口1047万。对于工作生活空间小、强度高、节奏快、压力大的深圳、东莞打工人而言,休闲省钱不是他们考虑的,找个“逃离”城市、看见“乡愁”的绿水青山之地短暂放松,是他们的强烈需求。

  有一组数字兴许能说明深圳都市圈人的出游意愿。据惠州移动大数据显示,在今年5月1日和2日两天,大湾区来惠深圳移动客户75万、东莞移动客户39万,占大湾区来惠人数的六成多。这意味着,2天时间里就有超过一个惠阳区总人口的深莞人来惠州。

  与惠东、大亚湾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不同,惠阳吸引深莞游客的是“乡愁”,旅游市场主阵地自然在乡村。每逢周末与节假日,惠阳的乡村里,粤B、粤S牌小轿车和房车随处可见。据惠阳区文广旅体局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惠阳共接待游客22.8万人次,乡村游是惠阳旅游的主打牌。

  “我们离深圳都市圈太近了。”惠阳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魏玮感叹,深圳东莞消费需求带旺了惠阳乡村旅游。旺盛的需求,让惠阳乡村精品民宿每开一个即成爆款,最明显的是惠阳乡村民宿精品典范——秋长谷里,35间庭院客房和套房简直一房难求,即便是几千元一晚的房间,也早早被深圳人预订。以谷里相同模式打造的良井原乡,66间客房同样不够预订。有人笑着说,在惠阳农村某块田里撒上一把格桑花种子,开花时这里就能成“网红打卡地”。

  旅游一业兴百业旺,能有力带动商业、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文化、农业等产业发展。2015年~2019年,惠阳共接待游客总人数达3362.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8.96亿元。

  土地分散难题成为惠阳乡村振兴瓶颈

  近几年,惠阳不断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投入11.97亿元、19.11亿元、19.36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乡村建设。

  如果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那么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就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当下,“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不仅是惠阳产业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惠阳乡村振兴遭遇的瓶颈。

  惠阳乡村主要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临深、临莞的乡村依托深莞产业转移,大量村集体土地用于厂房出租,农村自建房出租居多,土地被分割式出租情况较为严重,统筹大规模集约用地困难。三和、秋长、淡水、新圩、沙田类似的乡村多,以秋长街道南部片区乡村最为明显,临深特点叠加伯恩效应,“秋南现象”一度成为惠州农业村向工业村转型矛盾的典型。

  另一种,平潭、良井、永湖、镇隆等地的农村,拥有纵深的农业腹地,农田和林地面积广,是惠阳水稻、水果主产区,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捏着农保地、生态林指标。乡村田地、林地多以出租方式开发耕作,常年转租、摞荒容易导致土地产权不明晰,不少乡村集体用地缺乏,土地流转率不高,限制了规模化农业、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模式的推广。

  身处大都市圈,隔壁就是大城市、大园区、大市场,有着便利交通条件、洼地效应的惠阳,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将资源与市场抢过来,很有可能在新一轮发展中错失良机。毕竟,周边的对手也在虎视眈眈。

  打破土地瓶颈制约,盘活农村的地与人,是惠阳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场“学出举措和办法”的摸索与改革,在惠阳乡村中正在进行。

  

  学什么

  “白石股改”带出一个临深新农村

  白石村,惠阳秋长街道典型的临深乡村。面积2.1平方公里,仅有100亩耕地,下辖5个片区26个村民小组,一半的自然村与深圳坪山区接壤,两地居民、企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00年起,白石村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拓展租地办厂模式,便宜的租金吸引众多深圳中小企业。至2006年,在白石村落脚的大小企业已超过1000家,白石村成了典型的“农业转工业村”。

  2008年,伯恩光学落户秋长南部,白石村再次发生变化。作为用工大户企业,伯恩发展高峰期带动周边外来人口超过20万,让白石村一下成了“外来人集聚区”。据统计,白石村户籍人口3484人、常住人口18万人、流动人口16.8万人,本地村民与外来居民比例是1:51。

  剧增的人口给白石村各村民小组带来经济利益,也带来治理难题。在忙于消除安全、治安等隐患时,村民纠纷抬头,尤其是利益分配导致的纠纷占了近七成,其中300多位外嫁女利益问题闹得很僵。

  “解决矛盾要从最难处寻找突破点,才能为发展搭建一个好平台。”白石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赖沛超带着村干部到深圳、东莞、大亚湾学习农村股权分配制度,一页页“啃”对方的章程,迈出股改步伐。

  2017年,白石村选择问题最多的高澳村民小组作为试点,对该村民小组问题进行梳理,次年开始股改。2019年,高澳村民小组召开股东大会,颁发股权证。随后,股改在26个村民小组推进,先后成立了30个经济体。

  为保障股改顺利进行,让村民口服心服,白石村委会聘请了3个专业团队:法务团队——提前研究各级政策法规和法律条文避免入坑;会计团队——计算股改各方利益,用数据说话避免纠纷;律师团队——遇上官司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让村民认识法律权威性。赖沛超说:“我们甚至鼓励有意见的村民打官司,以此作为普法的真实案例,实现农村依法治理。”

  结合实际,白石村制定《股份合作经济社章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暂行办法》,确定股改几大要点:固化以户为单位;五年不增不减;每人每户数额限制;外嫁女配股50%。“改革抓准两大核心:一是解决资格认定问题,以户为单位规避个人问题,将村规民约变家规、将村风民风变家风;二是解决资产确定问题,以户确权方式解决土地界限不清晰难题,化解农村最关心的‘谁有资格分钱、什么人可以分钱、钱要怎么分’问题。”秋长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志斌这样评价白石村股改。

  白石村全村今年完成股改,但发展又面临迫切问题——深圳产业外溢如火如荼,村里能用的地不多了,但之前出租的土地相继到期,“寸土寸金”的白石村如何集约化整合用地,这道难题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

  股改后,白石村谋划“旧改”。珠三角的佛山顺德有着前车之鉴,也有着丰富经验。2018年,顺德将村级工业园改造(村改)定为全区“头号工程”,以镇街一级集约村级用地开发建设现代化产业园。

  白石村两委班子开始“啃”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我们明确要引进的是用地少产值高、用工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赖沛超介绍,他们正动员各村民小组集约到期的土地,由村委会统筹,向惠阳区、秋长街道协调招商选资,“从更高层面招商能引来更好的项目”。今年,白石村计划集约16万平方米出租地进行“旧改”试点。

  与此同时,白石村对老旧铁皮厂房进行整治,以“工改工”方式鼓励“工业上楼”,号召有条件的村民小组建设现代化厂房出租或合资共建,为此村委会特意请来第三方评估公司给村民上“经济课”,租金比例多少才能让落脚企业盈利扩产、合资共建出资多少才能让各方有得赚,不能“杀鸡取卵”。

  “周田示范”探索农旅融合新农村

  周田村,集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是“铁军”叶挺将军、“吉隆坡王”叶亚来和“长征女杰”廖似光的故乡。

  面积6.8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农业占比90%,其中山林2.5万亩、农保田1700多亩。

  10多年前,周田村部分土地被征收,“上田”村民纷纷外迁,田地与林地出租或由合作社承包,村里人气越来越淡,朝着“空心村”发展。

  叶挺纪念馆迁回周田重新开园的2011年,可谓周田村的“蜕变年”。叶挺将军纪念园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全国唯一全面展示叶挺将军生平事迹的纪念馆(园),年均接待游客量近80万人次。景区效应给周田村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也带来一系列市场需求。简单的农家乐开起来后生意很火,客家围屋、百年古树、田园风光成了“最美的乡愁”,慕名而来的游客带旺了周田村周末游、假日游市场。

  短板很快显露。公共设施不足尤其是停车场缺乏规划一度成投诉焦点,低端的农家乐显然不能满足游客住宿需求,景点原始缺少包装留不住游客,没有体验升级的乡村游1.0版本,让周田村文旅融合面临困境,游客“一窝蜂”冲着周田来也让村民“有点烦”。

  2019年起,周田村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村里刮起一股“学习取经”风。村委会组织村民小组组长到浙江安吉、广州从化学习,村民外出旅游也会不由自主做“对比”,汲取现代乡村旅游先进模式经验。

  “回来后,周田村里不管新建房还是改建房,都有统一的岭南客家风格。”周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远雄介绍,周田打通内外交通循环、升级乡村公园、规划建设停车场、完善绿道管网、引进精品民宿,旅游配套逐步完善,农旅融合迈出一大步。

  此前,惠阳区对农旅融合也有成功的开发案例。例如引入碧桂园集团将秋长街道茶园村、良井镇矮光村改造成秋长谷里和良井原乡,成为深圳人纷至沓来的乡村民宿,是“空心村”变身“网红村”的典范。两村均采取村企合作方式,把空置的房屋和土地入股与企业合作,村民或拿到房屋、土地租金,或在项目运营后拿到分红。

  周田村文旅融合走的模式则不同。周田村的名人效应、文化加持让其更具备打造成惠阳乡村振兴的范例,并以“周田效应”带动周边茶园村、官山村、双田村、岭湖村等共同发展,形成乡村农旅融合示范带。惠阳提出打造“周田生态文化家园”,聘请经验丰富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吴志才带领专业团队进行旅游规划,打造“大湾区休闲旅游打卡地”、“乡村振兴人居治理示范村”。在扎实调研惠阳乡村情况后,吴志才说:“我对周田推进乡村振兴很有信心!”

  作为“周田生态文化家园”中心,周田村加大土地流转,探索将村民小组土地集约统筹开发,引入体验式旅游业态,让旅游规划能真正落地。当下,外出村民也看到机会纷纷“回归”,周田现有580户人,还有300多户村民申请回迁,乡村的源动力逐渐被激发。“生态文化是概念,家园才是周田村的意义。”叶远雄说,家要有人住、有人来,才有人气。

惠阳镇隆镇。

  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用活人才盘活土地

  “惠阳乡村振兴抓得早,但没有形成连片,只是点。”翟伟锋直言,原因在于惠阳大量农村土地分散,多用于出租,不利于统一招商、连片开发,田园综合体、精品农业区、特色产业带等规模化、现代化农业模式难以施展,土地利用价值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对农民致富帮助不大。

  坪山区没有农村,农业几乎为零,坪山区政府部门机构设置中也就没有农业农村局,以致于两地干部在学习交流时,惠阳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找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坪山监管局,因为该局职能中有“负责辖区农业、畜牧业管理工作”。

  惠阳乡村振兴,坪山“无处可学”?并不是!到坪山区交流学习时,惠阳区各级干部印象最深刻的是对方职能部门、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的年轻化、高效率。例如,坪山区发改局在编人员平均年龄31岁,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坪山监管局畜牧兽医科正式公务员编4人,购买服务人员4人,负责坪山区屠宰、饲料、动物诊疗等相关工作,派驻34人驻屠宰场开展屠宰检疫工作,坪山社区的工作人员中由90后“撑起大半边天”。

  “学习深圳什么?学习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精神,站在更高的格局实现乡村振兴。”惠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党组成员、区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黄远雄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组织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坪山干部队伍年轻化无疑是惠阳乡村最好的学习榜样。在基层换届选举中,惠阳区优化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推动基层干部队伍年轻化,尤其是镇街党政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据惠阳区委组织部介绍,惠阳村社区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8.85岁,比上届下降2.63岁,不少村居两委成员是80后、90后。

  白石村9位村两委委员几乎都是80后,其中30岁以下的有5人。26个村民小组组长全部不超50岁,甚至有好几个是20多岁的年轻人。“年轻人有冲劲、有想法,接受新事物快,不会带着‘经验主义’敷衍工作。”赖沛超认为,白石村在转型的当下,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小组组长十分关键,他们要比村民想得更多看得更远走得更快,要沉得下去跳得出来,才能带着村民一起顺应时代潮流。

  学习对象不限于坪山。惠阳区多个部门、镇街、村居领导干部曾到浙江省、佛山市、汕尾市等调研乡村振兴。浙江省早在2014年就试点土地集约到村集体,“点状供地”创新做法全省落地,将乡村土地利用最大化;佛山市在乡村工业园改造中力度最大化,75%的土地流转率全省最高;汕尾市注重规划引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晨洲村利用产蚝特点建成产值7亿元的蚝产业园,打造“广东第一蚝”。

  提高土地流转率,关键在集中流转。惠阳决定:收!

  目前,惠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自然资源局等通过土地确权工作,正对农村各类用地科学统计,尤其对出租地、摞荒地等进行登记,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准确数据。黄远雄介绍,惠阳区正大力动员村民,土地出租合同到期后不再以个体方式出租耕地,而是将土地集约到行政村或自然村,由镇街统筹进行统一招商,实现土地集中流转,引进农业大型企业甚至龙头企业开发。

伯恩集团厂区。

  赶

  怎么赶

  深化农村改革,争取土地流转率达75%

  今年5月,市委主要领导在惠阳调研乡村振兴时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用活农村土地,推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坚持系统营销理念,加强推介、打响品牌、稳定客流,通过农旅融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深化改革,用活土地,连片开发,农旅融合——这是惠阳乡村振兴的关键,惠阳区比学赶超“乡村振兴行动”将此作为重点,细化任务分工。

  农村发展,土地是基础,农民是主体。完善社会治理与整合农村资源要赶超,惠阳拿出两大“招数”:激活农民——推广“白石模式”,出台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实现农村股改全覆盖,鼓励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参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激活土地——建立土地流转管理平台,引导小农户、散户参与土地流转到集体经济组织,争取流转率达75%以上。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同时,惠阳将出台实施乡村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细则及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培育发展现代种植、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业态,谋划18个文旅、农旅项目,明年底实现建成开放。

  打造“三乡”建三条乡村振兴示范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科学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必须立足特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目标,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吸引大都市圈消费力最强的群体到惠阳‘享受乡愁’,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翟伟锋说。

  惠阳特色村打造收获颇丰。去年,秋长周田村荣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秋长茶园村获评“广东省文化旅游名村”,镇隆井龙村获评“广东特色产业名村”。

  单打独斗不如合力致远。惠阳根据农业基础与乡村特点,正打造“三乡”示范带——怀安原乡田园休闲示范带、将军故乡文化体验示范带、东坡荔乡农业观光示范带,带动当地5万村民参与农村集群建设。

  平潭、良井、永湖三镇是惠阳蔬菜主产区,拥有六谷裕兴、亚维浓等大型农业综合体,惠阳跨镇连片打造占地289平方公里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惠阳区蔬菜产业园。以此为基础,惠阳串联起美丽乡村示范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条12公里长的“怀安原乡田园休闲示范带”,推动农工贸旅融合发展。

  秋长街道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和自然生态于一体,“将军故乡文化体验示范带”将把茶园村、官山村、周田村和双田村串联起来,12公里示范带重点发展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通过“农业+生态+文化+旅游”,推动农文教旅融合发展。“周田文化生态家园”也将依托这条示范带,重点打造成惠阳核心文旅吸引地。

  镇隆是惠阳荔枝主产区。11公里长的“东坡荔乡农业观光示范带”依托镇隆“东坡荔”品牌,将串起崇林世居、“四大半围”革命遗址等资源,以“农业+旅游”模式实现特色精品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注重品质打响品牌,坚持产业优先

  在惠阳区人大代表、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古幸福眼中,蔬菜与荔枝是惠阳响当当的“两大宝贝”。他认为,惠阳要立足于农业本质,继续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成为大湾区优质水果蔬菜供应基地。

  目前,惠阳正通过区域优势进行产业整合,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科技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功能叠加融合升级,引导农业产业园、有机农场等导入文旅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景观化,景观产业化”。

  打造区域性地标品牌,惠阳重点做好镇隆荔枝这篇文章。“国家地理标志+东坡名人文化”是镇隆荔枝的两个制高点,惠阳将从“商品荔枝”转向“文化荔枝”的高度,通过文旅赋能,整体提升镇隆荔枝的附加值,高品质、高水平、高起点打造“东坡荔乡”,推动文产旅一体化发展。

  “未来,惠阳的农村绝对是宝地。”翟伟锋对此充满信心。

惠阳周田村。

  

  如何超

  一个区域、两大高地、三张名片

  疫情之后,城市与乡村发展迎来新变化与新机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表示,当下,城市休闲是大众性的,乡村休闲是普遍性的,度假享受是新型消费,房车和营地是未来导向,这是中国旅游未来发展趋势,消费引领供给、供给促进需求。

  吴志才曾参与惠阳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目前正带队对“周田生态文化家园”项目进行规划。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惠州全域旅游重点就在广大的乡村,惠阳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一个区域、两大高地、三张名片”。

  一个区域:区位格局。从粤港澳大湾区视角来看,惠阳坐拥“水陆空铁”立体式交通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新门户;从深圳都市圈视角来看,惠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惠阳是深圳东进战略的桥头堡,紧邻深圳、东莞,强大的客源市场和高消费群体是惠阳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区域依托。

  两大高地:文化、产业高地。文化高地,惠阳是“红客侨”文化的交融之地,“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三大文化在惠阳集中体现、融合发展;产业高地,以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机农场、农业庄园等为代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水果产业基地。

  三张名片:名人、名楼、名果。名人,以叶挺、叶亚来、廖似光等一批历史名人为代表。叶挺故居正在联动周田村、茶园等村落升级打造成为生态文化家园,“叶挺名人文化”逐步向“叶挺名人产业”裂变;名楼,以客家围屋为代表,形成了客家围屋集群;名果,以镇隆荔枝为代表的岭南佳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东坡荔品牌已经逐步打响。

秋长茶园村客家围屋民宿。

  “乡村建设”转向“乡村运营”,“单打独斗”转向“合作联动”

  当前,惠阳乡村旅游“点范”明显,一些乡村探索出良好的发展模式。观察团认为,一是政府层面实施主导,打造先行示范点;二在企业层面由农业起家,不断融合升级。

  “政府主导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惠阳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吴志才认为,惠阳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基建、人居环境整治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例如秋长街道的周田村、茶园村,良井镇的霞角村、大白村、矮光村、时化村和平潭阳光村等;农业企业融合升级,体现在惠阳区的有机农场、农业公园等休闲农业,都是以农业起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叠加旅游功能,进而转型升级发展休闲农旅产业,如亚维浓等。

  “持续推动惠阳乡村旅游升级发展,重点做好‘两个转变’。”吴志才认为,一是从“乡村建设”向“乡村运营”转变。美丽乡村阶段政府“输血”完成硬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要以“运营”前置的思维来经营乡村,从而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的自我“造血”。二是从“单打独斗”向“合作联动”转变。由点连线、织网成面,抱团发展,统筹大乡村资源,整体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可优先推动周田村、茶园村、官山村、双田村、岭湖村等五村联动,整体打造周田片区生态文化家园;优先整合霞角村、大白村、矮光村、时化村四村一体,整体打造“良辰美井”乡村旅游目的地。“做好这两个新示范,形成联动效应,惠阳乡村就会连片灵动。”

镇隆荔枝。

  借力政策上山下乡,品读惠阳“四大名著”

  在“后疫情时代”,乡村休闲成为各界关注并寄予厚望的领域。魏小安表示,当下乡村发展要避免同质化,注重打造区域品牌,突出自己的异质化。

  观察团认为,与惠东、大亚湾主打滨海旅游相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的传统古村”是惠阳旅游最大的魅力所在,需慢慢品味。惠阳旅游可借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文化复兴”三大战略,打造“上山下乡,品读惠阳‘四大名著’”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上山”就是绿色发展,成为“两山理念”的践行地。以“白云嶂、黄巢嶂、杨梅嶂”三山为依托,形成三大环山产业圈,树立“山上树品牌,山下做产业,环山振乡村”的山地开发理念,整体构建百里环山度假产业带,推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变;“下乡”即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地。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村,推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归善人家”民宿公共品牌等,从而推动惠阳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吴志才用“四大名著”形容文化赋能旅游,他认为惠阳可打造“名人、名果、名楼、名城”四大区域性公共品牌,建设“文旅融合”的样板地。打响叶挺故里名人品牌,推动叶挺将军纪念园与周田村一体化发展,同时联动官山村、茶园村等共同打造将军故里,逐步构建以叶挺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名人文化产业链;打造东坡荔乡名果牌,建设东坡荔乡国家田园综合体,演绎“东坡+荔枝”文化故事,激活美“荔”经济;打响客家围屋名楼牌,活化客家围屋古建筑,成为客家文化对外形象展示窗口;打响淡水老城名城牌,激活淡水老城,通过“景区、社区、商区”三位一体发展,实现“文旅生活化、生活文旅化”两化融合,打造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的典型示范。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 曾兴华 廖桂旭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黄尉宏 刘炜炜 黄岸媚

  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吴志才

分享到:
下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