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赶超】打响全域旅游品牌战 “悠生活”尽在愉悦龙门

[报料热线] 2831000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龙门水抱千村曲,南昆山高万壑明。

  一江穿越,一山闻名,一城秀美。远隔千里的浙江杭州桐庐与广东惠州龙门,从钱塘江到增江,从富春山到南昆山,山与水赋予这两座城“钟灵毓秀”的相同气质。于是,便有了“潇洒桐庐”之声誉,便有了“愉悦龙门”之赞美。

  同样的地貌,桐庐与龙门之美却未被禁锢,两地分别是长三角与珠三角最早开发旅游资源、全域旅游实力强劲的县级代表,更是在新发展阶段共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于“大旅游、大康养”产业探索。

  龙门县委书记段致辉表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都市圈、广州都市圈交会处,“双区”与“双圈”叠加效应给龙门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

  龙门县正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桐庐为比学赶超对象,学桐庐改革理念、创新精髓,做精做细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新兴旅游,做优做美乡村旅游,协同推动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唱响“湾区悠生活尽在愉悦龙门”精彩乐章。

  

  比什么

  二次创业,桐庐旅游“转身”带来一场锐变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句“潇洒桐庐郡”,道尽桐庐山水之美。元代画家黄公望一幅《富春山居图》,更让桐庐山水美名扬。

  桐庐早早挖掘资源禀赋,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发溶洞“瑶琳仙境”为景点对外开放,最高日接待量达17000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前发展旅游业的翘楚。随后,以瑶琳仙境和历史名人遗址桐君山、严子陵钓台为三大拳头旅游产品,桐庐旅游在上世纪80年代末声名鹊起。90年代,桐庐相继开发森林公园、竹筏漂流、乡村家园等休闲旅游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山、水、洞为特色的旅游品牌,推动桐庐从过境游转变为旅游目的地。

  桐庐的成功带来了众多效仿者,挑战迎面而来。桐庐邻居淳安县坐拥千岛湖,这位后起之秀在21世纪初以一场营销学经典案例让千岛湖一夜成名,吸引游客绕开桐庐直奔千岛湖。紧接着,桐庐的周边县区纷纷亮出令人瞩目的旅游概念,旅游业态与品牌亮点纷呈。

  形势逼人,促使桐庐政府对旅游业进行重新定位思考。2012年初,桐庐县启动“振兴计划”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当年9月,浙江省政府批准同意桐庐县成立全省首个慢生活体验区——桐庐县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次年1月,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桐庐为浙江省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

  桐庐将全域旅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立大旅游产业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桐庐进入旅游史上的“二次创业”期,将政策扶持与市场要素向旅游开发倾斜,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深度结合,再次成为浙江省全域旅游领头羊,并叫响全国。

  桐庐旅游开发并非没有短板,与龙门旅游现状相似,桐庐景区景点依旧分散、规模小、转型难,资源整合联动仍在发力。但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桐庐县全域旅游不仅走在全国前列,更是龙门县旅游业的“师傅”:龙门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桐庐县成功入列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见龙围古韵犹存 。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面对巨大城市消费群,桐庐旅游质量更胜一筹

  梳理桐庐县旅游发展历程,有助于龙门县更加深刻对比、学习桐庐旅游经验。

  在生态资源、民族特色、旅游开发上,龙门与桐庐可谓并驾齐驱,甚至更胜一筹。龙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6%,空气优良率达97.8%。“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生态资源远胜富春山,上世纪80年代龙门隶属广州市时,南昆山就被开发成旅游区,成为广州市四大旅游景点之一。丰富的地热资源更让龙门成为“中国温泉之乡”,龙门蓝田瑶族乡是珠三角唯一一个瑶族聚集乡。

  在旅游消费市场上,桐庐与龙门身处中国两大城市群,面对巨大的城市消费群体。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庞大的人口群——8600万人,深圳都市圈与广州都市圈拥有消费能力最高的城市群体,“双圈”黄金交汇处龙门的绿水青山无疑是城市人的休闲向往地。地处长三角城市群杭州都市圈的桐庐,旅游消费群体同样庞大,仅上海、杭州、苏州三大城市人口近5000万人,消费能力更是全国首屈一指。

  两地旅游差距在哪里?

  2018年12月武深高速通车,龙门旅游进入“高速新时代”。成为深圳都市圈1.5小时内区域,龙门游客呈现出“粤A、B、L、S四驾并驱”态势,“油门一踩就能到龙门泡温泉”成旅游卖点。同年12月杭黄高铁通车,在桐庐设置站点,桐庐旅游进入“高铁时代”。杭州到桐庐38分钟,上海到桐庐2小时内,桐庐喊出“你与向往的生活只差一张高铁票”。无疑,高铁的快速便捷、巨大运力为桐庐带来更多游客,也进一步刺激桐庐更加完善内在便捷的旅游网络。

  以2019年疫情前的数据来看:桐庐全年接待游客2063万人次、旅游收入235亿元,位居杭州市第3位;龙门全年接待游客14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6.9亿元。桐庐游客数量是龙门的1.5倍,旅游收入却是龙门的2.4倍。以旅游人均消费来算,桐庐旅游人均消费约1139元,龙门旅游人均消费约691元,桐庐是龙门的1.6倍多。显然,桐庐全域旅游在吸引力、消费力上明显高于龙门,旅游“含金量”足。

  如果说交通差异影响两地旅游客源数,桐庐旅游业态发展契合甚至引领时代需求,可谓是两地旅游质量差距的重要原因。桐庐注重深入挖掘利用特色村落的山水禀赋、文化内涵、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如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打造、空心村二次创业、健康产业发展平台等,而这些正好是龙门的短板。有龙门旅游从业者坦言:龙门接待的多半是一日游、周末游游客,而桐庐更多是一周深度游和公司团建游客。

  桐庐民宿在“中国民宿经济发展活力县”30强中名列榜首,已进入4.0~5.0时代“文创集群百花齐放”的状态,成为各地民宿最佳学习考察地。龙门也是广东民宿“鼻祖”,民宿发展与品牌建设在惠州排在前列,但民宿2.0、3.0、4.0版本并存,农家乐同质化现象带来低端消费和行业内卷,“龙门客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桐庐在2012年就提出“慢生活”概念,将芦茨村打造成“慢生活体验区”,作为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区,引领浙江休闲度假游新玩法。作为深圳都市圈乃至大湾区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龙门乃至惠州乡村旅游目前更多是采摘、餐饮等普通体验,提倡打造田园综合体、旅游体验区等高端旅游业态,而桐庐已开发建设慢生活主题旅游产业区。

  桐庐是“制笔之乡”,桐庐妙笔小镇2015年被列入杭州市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打造集制笔、科创、电商、文创、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龙门是“农民画之乡”和“温泉之乡”,作为龙门文化、资源独树一帜的品牌,龙门却没有创建出自己的农民画小镇、温泉小镇。

  学

  学什么

  学“全域景区化”,创造更好的“快进慢游”环境

  走进桐庐,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碧玉飘带般的富春江斜贯全境,与两边的青山和建筑相得益彰,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下,俨然一个大景区……

  这是诸多媒体对桐庐的描述。桐庐提出“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理念,注重整体风貌控制,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城乡,将“美丽”融入规划,让规划尽显“美丽”。

  桐庐县城就是个大景点。桐庐人最为得意的是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景观带、迎春商务区以及滨江景观带,这三个地方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城市“窗口”“客厅”“大阳台”。迎春南路景观带包括一条双向8车道的迎宾大道,两旁种满绿树红花,汇聚成一座36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从高速公路到桐庐县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扇“窗”;“客厅”建有26栋高层商务楼宇,成为浙江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浙江省县域楼宇经济发展示范区和中国最具活力的楼宇经济样板区;“阳台”是富春江水利风景区,是集品质居住、市民休闲、商贸旅游、文化娱乐和城市防洪等为一体的城市活动空间和滨江绿色长廊,也是桐庐市民慢生活体验区。

  “龙门要创建更好的‘快进慢游’环境。”段致辉指出,全域旅游需要将龙门当做一个大景区来精心经营。景区美化涉及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环境改善、乡村振兴等系统工程,因此龙门正大力美化全域旅游环境。

  从武深高速进入龙门县城,一座旅游、产业新城建设正在铺开,一改过去小县城杂乱逼仄印象,这是龙门以桐庐“中国最美县城”为标杆高标准设计塑造的县城新形象。龙门学习桐庐城市建设“窗口”“客厅”的做法,实施龙门老城文化复兴计划和“一河两岸”城市建设,规划建设自行车绿道、徒步道、景观公路等慢行游憩系统,推进“农事变体验”“服务区变咨询点”“经营点变驿站”“社区变景区”“出口变窗口”“温泉景区变文旅融合区”“公路变风景廊道”的“七变工程”,加快南油公路、国道355线、省道353线、县道219线4条龙门旅游风景廊道升级改造。

南昆山观音潭。 惠州日报记者方炳徐 摄

  学“乡旅多元化”,建设各具特色乡村旅游聚合空间

  桐庐全域旅游有个概念叫“村落景区”,指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村落,以景区的要求建设村落,以产业的思维经营村落,把生活村落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景区。

  目前,桐庐打造出九大乡旅功能集聚区:江南古风区、富春慢享区、颐居康养区、瑶琳田园区、旧-横产业区、钟山风情区、分水文创区、合村农隐区、百江清养区。全域旅游可按图索骥、一目了然:想游古村落就去深澳,这是江南古风区的核心;想呆在农家乐静享一方青山绿水可去芦茨村,这是富春慢享区的核心;想体验康养理疗到富春山健康城的金牛村,这里引进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领域项目,是康养生活村落景区;想玩赛艇、露营可去儒桥村,这里引进赛艇、制笔、民宿、露营等文创项目,是一个文化休闲创意旅游村落。

  对标桐庐建设美丽城镇的做法,龙门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根基,以美丽乡村为载体,把乡镇作为一个景点来构图,把村庄作为一个小品来设计,围绕“一镇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目标定位,逐步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全域景观。同时,借鉴桐庐县构建“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空间结构体系,以中心村、特色村规划连片特色产业带先进经验,加速旅游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龙门正落实《惠州市乡村旅游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以打造“旅游、乡村、产业”有机融合发展,集约化、开放性、高效益、多功能的乡村旅游聚合空间为目标,推动南昆山森林康养集聚区、蓝田瑶族乡山水人文生态旅游康养小镇建设;按照“旅游文化主题鲜明、乡村旅游环境友好、综合带动能力强”的标准,以永汉镇低冚村、龙华镇功武村、蓝田上东村等为先行示范,开展乡村旅游示范村试点工作;实施连线连片开发乡村旅游,将上东村、二坑村、低冚村等打造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学“景区生态化”,以“资源入股”做强民宿经济

  桐庐2013年就确定“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的战略决策,形成全域布局、特色定位、错位发展的民宿经济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桐庐民宿经济与乡村振兴在深度结合中,创新推出“众筹入股”“资产入股”“资源入股”等模式,引导当地村民广泛与外来资本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形成农民主体、资本合作、集体参与的共赢局面。其中,“资源入股”模式倍受肯定。

  例如,在桐庐县横村镇白云村,通过盘活闲置房屋、闲置待流转土地、林地等资源,依托良好生态资源,该村以配套设施、生态环境、服务协调等形式,与项目业主签订“资源入股”协议。协议规定,凡是来白云村投资发展高端民宿和现代农业产业的,该村都以“美丽资源”入股,占股10%,每年保底10万元。

  据统计,桐庐有600余幢老旧房通过外来资本打造成为精品民宿,培育出22个民宿示范村、96个精品民宿示范点;产业带动农户就业5000余人,每年带动农产品销售5000万元。

  龙门民宿可谓惠州佼佼者。1994年在南昆山建起的高山别墅被称为“广东民宿鼻祖”,龙门小伙谢炜添创建的“爱树”民宿品牌在业界闯出名气,南昆山已形成高中低兼具的民宿产业集群,爱树、花溪雨、云侣堡等高端民宿群与二坑村特色民宿群、中坪尾家庭旅馆群走出一条差异化集群发展道路。

  目前,“入股”开民宿模式逐渐在龙门兴起。在南昆山中坪尾,就实行度假村与社区共同投资、村民小组以土地入股每年可分10%红利的模式,实现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每年25万元以上、中坪尾居民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桐庐‘资源入股’项目模式值得龙门学习借鉴。”龙门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陈卓盈介绍,龙门将借鉴“环境入股”创新经验,坚持市场化运作,在蓝田、南昆山、永汉、龙田等旅游重点镇探索允许以闲置农房、配套设施等资源入股民宿等旅游项目,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就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参与第三方运营,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龙门民宿正学习桐庐民宿抱团做强。今年3月,南昆山8家领军民宿牵头成立南昆山旅游行业协会,首批33个成员参加。“这对南昆山民宿抱团做强品牌有重要意义。”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协会将引导家庭旅馆提档升级,运用社会力量对民宿产业进行投资、运营、管理,引入整村授信模式强化金融服务力度,共同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赶

  怎么赶

  开发升级,温泉统一管理开采有偿限量供应

  走进龙门县龙华镇高沙村,每一户温泉民宿外都增加了一样东西:温泉供水管道和水表。这是龙门解决地热水资源无序开发同质竞争、科学规范利用地热资源管理迈出的第一步。

  龙门县两条温泉带长达100公里,矿物元素丰富、温度适中、出水量大、自涌泉多。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永汉、地派、龙华、龙田等地建起温泉度假区、温泉酒店和温泉民宿,其中大部分温泉酒店、民宿属于私自钻探开采,直接一根管接到屋里,无节制使用温泉水。

  地热资源规范开发管理是块“难啃的骨头”。为推进温泉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采、有偿限量供给,龙门县去年组建全资国有企业——龙门县城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由二级公司县水务有限公司牵头县自然资源局等以高沙村为试点“开啃”。高沙村有110多户温泉民宿,城投集团总投资7194万元铺设“三管”建设工程,将供地热水、供自来水和排污管分开,并参考从化、增城等地制定地热水价格17元/立方米。据统计,高沙村目前已申请装表企业、民宿109户,完成安装108户,已达成营运条件。为让民宿行业适应,地热水费从今年九月开始收取。

  “村民理解接受了。”高沙村党支部书记林巍峰深有感触,“以前温泉水随便流,现在都知道这是资源,要花钱买,不再浪费了。”

  龙门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和矿产管理股负责人苏党明介绍,龙门去年投入1886万元对永汉、地派、龙华、龙田、龙潭、龙城、蓝田等7个乡镇开展地热资源专项调查和评价,查明地热资源的分布、储量规模和资源潜力,为龙门县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规范化集中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永汉镇重点勘查区已完成地热资源储量详查工作,计划2023年实现统一管理开采、有偿限量供应。

  品牌升级,打造环南昆山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

  2019年12月,省道355线龙门段改建工程(即南油公路)正式通车,从油田到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车程由原来的40多分钟缩短至20分钟,大大节省通行时间。

  森林和温泉是龙门旅游最大特色,也是最宝贵资源。南油公路让龙门森林与温泉二者“融合”:以南昆山为中心,山上逐步形成旅游观赏、民宿休闲、徒步研学、森林沐浴等“休闲+健康”的旅游业态,山下永汉、地派等温泉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出“温泉+农旅”旅游业态。

  山与泉串联起的森林温泉旅游带已具规模,是龙门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吸引人的区域,也集中了龙门最高端的旅游项目。如何让山与泉发挥“1+1>2”的作用?

  目前,龙门正推进南昆山生态旅游产业带开发建设,加强永汉一带地热资源调查和科学开发,环南昆山生态康养集聚区呼之欲出。《龙门县对标桐庐县比学赶超行动方案》提出,龙门将聚焦“双区”城市高端客源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大力发展特色温泉和高端民宿,推进温泉资源统管统用,引导民宿集约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打造环南昆山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

  正是看中龙门生态康养产业的无限潜力,司徒伟贤带领的康养团队在南昆山脚下创建高端康养项目,充分利用温泉与森林资源,将中医养生理念结合先进的健康诊断疗法,通过一系列定制服务,帮助客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最终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这个高端康养项目在2019年落户龙门后,香港、广州、深圳、东莞精英客户回头率高达70%,32间客房时常处于饱和状态。

  “高端康养是蓝海,大湾区消费群体对健康投入比例更大。我们看好龙门康养产业前景,深挖森林与温泉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更有利于做大市场。”司徒伟贤说。

  业态升级,培育壮大多元旅游新业态

  南昆山上,多种新兴旅游业态正在兴起。

  结合华南地区首个兰文化主题度假酒店——南昆山翠兰谷生态度假村及全国首个蜻蜓馆等特有资源,“旅游+科普”精品路线正在开发;南昆山微自然拓展基地每年暑假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小游客”,基地创始人冼泽波是南昆山土生土长的80后,回乡创业时瞄准了“旅游+研学”路子。

  “提升全域旅游,龙门需要培育壮大新兴旅游产业。”段致辉说。

  后疫情时代,城市居民更倾向于户外运动旅游,跑步骑行、海上运动、休闲运动、健康研学等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体育旅游、健康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拥有山地、森林、河流、碧道、古村落的龙门,正强化“旅游+”意识,深化“+旅游”格局,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体育旅游、自然科普教育与红色研学旅游等多元业态,开发森林体验、户外运动、体育休闲等项目。例如,原S355永汉至南昆山段是珠三角赛车爱好者一致公认的最好的山地赛车道之一,龙门计划以这段山路为载体打造街道赛道、山路漂移赛道、专用赛事赛道,运营世界级赛车运动、汽车科技、电影电竞等业态,打造特色汽车摩托车体育运动的“一山一路”世界级IP。

  壮大新兴旅游业态,龙门注重“名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效应,以龙头项目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旅游业态的多元化与规模化。在永汉,万城南昆山大健康文旅综合体项目已落户,计划投资78亿元建设健康养生示范基地、岭南文化商业街、大湾区青少年研学基地等,打造大健康文旅产业基地;在地派,地派温泉度假酒店二期将延长温泉旅游产业链,拟投资30亿元打造集温泉酒店和游乐场于一体的景区,将健康养生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智慧升级,创建指尖智慧旅游应用体系

  在桐庐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专门设立的“航站楼”向游客显示值机站牌和滚动的航班动态,实现与杭州萧山机场实时同步对接,旅客可轻松办理车票购买、换登机牌、行李安检、行李托运等业务。

  桐庐是杭州城市大脑旅游系统建设先行区,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域数字旅游专线、自助入住数字酒店和ECT刷卡便捷入园,打造“让游客多游一小时”桐庐样版。桐庐还投资1500余万元建设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完善“浙里好玩”桐庐平台,建设文旅大数据3.0平台,全面实施数字化管理。

  旅游公共服务配套一直是龙门的短板,特别是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驿站、文旅大数据平台、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等方面,龙门与桐庐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正大力推动旅游服务环境提升。”陈卓盈介绍,龙门学习桐庐县“城市大脑·多游一小时”文旅大数据平台运作模式,整合各部门数据系统和涉旅数据,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计划2025年前完成旅游数据中心升级建设,形成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旅游应用体系,力争在智慧旅游及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赶上桐庐。

  超

  如何超

  坚持“产业生态化”,让好山好水永葆青春

  “龙门要以南昆山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注重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承载力,防止无序开发和房地产业野蛮生长。”对龙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市领导特意强调加强“生态保护”、注重“环境承载力”。

  桐庐全域旅游开发10年,“两山理论”得以实践并升华,在于其将“产业生态化”作为重中之重。一是发展的产业必须符合生态要求,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能够保持甚至凸显生态优势,用最少的资源代价换来旅游的兴旺;二是发展的产业必须形成产业链和生态圈,只有企业集聚起来,才能有机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发展。

  比学赶超观察团认为,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唯一县域的“中国天然氧吧”,龙门要坚持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在服务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上,山水资源旅游更具生态容量潜力、用地规模潜力、辐射腹地潜力,对乡村振兴、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和休闲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森林城市群更具区域贡献。

  观察团成员、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龙门县全域旅游专家顾问吴志才指出,在大湾区走好“大旅游、大康养”产业道路,龙门应“看大势、寻特色、勇践行”。“看大势”即发展龙门旅游应跳出山界外,瞰世界格局,从历史、地形、人文等角度来定位龙门的发展格局;“寻特色”应回归龙门,彰显生态特色与价值,发掘“万山之地、滴水两江、温泉之乡、天然氧吧、多元文化”五大特点,以此构建龙门旅游的生态系统;“勇践行”绿色发展,将山上是品牌,环山是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作为三个阶段目标,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居高地。

  龙门县“十四五”规划强调“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推进龙门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塑造龙门原生态旅游基地品牌形象,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健康休闲旅游胜地;通过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带动全县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快速发展。

  做强“健康龙门”,打造“百里健康产业带”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全民健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观察团认为,龙门“大健康、大旅游”结合具有良好的基础与前景,可以将环南昆山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大湾区康养小镇,从业态上重点发展康养特色、文旅融合的大休闲产业,做强“健康龙门”。

  观察团成员、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戴学军指出,龙门南昆山与温泉资源在旅游度假季节性角度是互补的,可开发出满足全年候度假需求的旅游产品,这两类产品的高级特征都可以聚焦到康养需求层次上来,因此打造大湾区康养小镇完全可行,也是融合发展的基本途径。

  龙门在下一盘更大的“棋”:将通过优化县域空间布局,计划打造一条以南昆山为龙头的“百里健康产业带”。这条产业带约120公里长,将以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为龙头,以一流健康农业、一流康养旅游业为支撑,通过交通带动产业串联起10个乡镇(街、区),打造集一流健康农业、一流健康制造业、一流健康服务业于一体的翡翠绿链。

  在这条健康产业带上,多元生态康养业态将得以体现。例如,依托龙门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中草药、生物保健、绿色食品资源优势,引进优质医疗机构、知名专家和龙头企业,将饮食、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食养、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康养业态,形成生态体验、文旅康养、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田园康养、山地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养生产业。引进健康医疗、健康农业等中高端项目,打造休闲农庄、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及民宿等产品,形成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养生健康产业体系。

  做深旅游IP,争当大湾区行业“引领者”

  龙门提出,力争在2025年高水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人数达到1563.54万人,旅游收入100.36亿元。

  桐庐全域旅游在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旅游体验方面都优于龙门,重要一点是桐庐将品质好、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优质旅游IP做大做强。观察团认为,山、汤、宿是龙门全域旅游的“拳头产品”,可充分做足做深做强,开发出迎合时代需求的业态。

  龙门可打造的“山旅”业态十分丰富,将探索“健康+体育+旅游”森林旅游,开展登山探险、越野丛林、攀岩、摩托车越野、山地自行车、蹦极等户外探险活动,探索发展三角翼、动力伞、滑翔伞等空中项目,推动健康、体育与旅游的有机融合。“龙门可以南昆山为龙头崛起,桂峰山定制引领,全域山主客共享。”吴志才表示,南昆山走国家公园体制路线,建设社区景区一体化,形成环南昆山-罗浮山度假产业集居区;以特色概念激活桂峰山,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大健康产业基地,与南昆山遥相呼应;“全域山”则走“公园平台化、项目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一山一主题,一园一特色。

  随着龙门地热资源开发管理规范化,温泉品牌开发成为龙门重点。“资源的同质化并不代表产品的同质化,龙门如何把旅游产品做出自己的个性,这才是关键。”业内专家认为,龙门温泉产业发展要有新理念和新构思,产业发展战略上要彻底调整为康体养生型温泉,降低娱乐型温泉比率,大力发展温泉农业,研究发展温泉相关产业打造温泉工业。龙门将构建集“旅、文、医、养、种”为一体的综合型温泉康养产业体系,实施“一汤一特色”开发模式,打造商务休憩型、文化体验型、康复疗养型、娱乐休闲型等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温泉旅游项目,提高温泉产业附加值。

  在民宿经济走向5.0当下,民宿如何成为龙门旅游亮点?观察团成员、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提出,要建立龙门民宿产业资源数据库,基于大数据作出完整的招商选资计划,并建立民宿推广平台;促进龙门本地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形象品牌的建设,形成完整的民宿品牌体系。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张旭华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侯县军 冯丽均 黄宇翔

  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吴志才

  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戴学军

  摄影/摄像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李苗 赖华海

分享到: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