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赶超】用好惠东“四色”资源 推动山海统筹发展

[报料热线] 2831000

  钱塘江畔,有着“潮城”之称的浙江省海宁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潮。南海之滨,“中国马尔代夫”——惠东县巽寮湾每到夏季便人潮汹涌……

  惠东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之角、沿海经济带之边、深圳都市圈,濒临港澳,是粤东门户,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蓝色,是惠东旅游标志性的颜色,218公里海岸线,成为珠三角最理想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绿色,在惠东县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乡村旅游成为新热点;红色,传承红色基因,瞻仰烈士,追寻战火纷飞的岁月,高潭中洞是不二之选;古色,范和古村、皇思扬古村落等保存完好,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在“双区驱动”重大机遇下,惠东如何借助绿色、红色、蓝色、古色这优质的“四色”资源,努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惠东县委书记郭武飘说,惠东将学习海宁发展文旅产业的经验,统筹山江湖林海旅游资源,推进滨海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等融合发展,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同时,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速行动,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培育壮大现代都市农业。

  

  比什么

  美丽乡村建设开新局,分区分类制定特色风貌

  沿着宽阔、整洁的柏油村道前行,四周青山连绵不绝,白马河流水潺潺……在精准帮扶下,惠东白盆珠镇白马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走出独具特色的“一河两岸”生态旅游产业综合脱贫致富新路,成为当地“网红”打卡村。与白马村相邻的横江村,近年来充分利用生态景观资源,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以乡村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惠东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美起来”,带动村民“富起来”。经过努力,全县245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并打造5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形成了以点带面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惠东县白盆珠镇横江村民宿。

  千里之外的海宁,美丽乡村建设更是成效显著。成功创建省特色精品村10个,省3A级景区村庄8个,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52个、精品村26个……去年嘉兴市农村人居环境考核中,海宁取得综合成绩第一的好成绩。

  行走在海宁乡村,可以感受到“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全域秀美新格局。近年来,海宁深入贯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要精神,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不断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新面貌,通过科学谋划布局,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海宁是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理念,海宁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点线面结合、示范引领,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不仅顺应了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还赋予了美丽乡村新的时代精神,让独一无二的气质成为每个乡村最亮的底色。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相比之下,在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和特色精品村上,惠东还有很强的可塑性。

  规划是建设的前提。观察团了解到,为实现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惠东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惠东农村农房简约报建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惠东农村农房风貌管控实施意见(试行)》,明确村镇发展规模和功能,分区分类制定特色风貌控制要求,切实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综合性、约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铁涌蚝排。

  海宁乡村经济走前列,惠东乡村大发展趋势已显

  乡村美起来了,村民钱包也要鼓起来。当前,惠东正深化农村改革,拓宽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股份制改革范围,全县259个经营性资产100万元以上和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以上农村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全面进行股份制改革。

  学习标杆才有竞逐一流的计划和目标。浙江是乡村振兴的示范标兵,海宁作为其中一员,坚持把“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继续走前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海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万元,全市有15个村(社区)村级经济收入超1000万元。在2020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榜单中,海宁排第9位。去年惠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4万元,为海宁的60%。

  观察团了解到,海宁除了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工资性收入外,还深入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计划,以“飞地抱团”发展经营性物业经济为重点,鼓励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去年,全市村均经常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380万元、311万元,各村均实现村级经常性收入超12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70万元。同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规范开展股份分红。去年3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分红2697.56万元,改革以来累计分红超2亿元。

  海宁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上,已经走在前列。2017年,当地丁桥新仓村为梁家墩引入专业旅游团队,合资成立了仓塘旅游开发公司。截至去年底,梁家墩景区村庄已发展各类业态42种,其中民宿13家,共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4300万元。

  对比发现,惠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改革起步较晚,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中,丰富的“绿水青山”和“红色古色”资源,惠东乡村大发展趋势已显。

惠东港口赛龙舟。

  惠东文旅资源丰富,“旺丁不旺财”待破解

  旅游是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产业新模式,实现了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惠东近年来引导各乡镇把发展乡村旅游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立足沿海、滨江、山区片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实施“山海统筹、双城一体”战略,谋划推进江海、山江、山海通廊建设,带动山区片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中洞村、横江村、白马村、水美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点,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走出一条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撬动全域乡村旅游、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为大湾区沿海山区县乡村振兴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

  受疫情影响,去年,惠东接待游客1127.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58.33亿元。海宁的数据则为,全年接待游客总数1867.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9.56亿元。从这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相对于海宁旅游收入,惠东旅游出现“旺丁不旺财”的现象。

  海宁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观察团发现,海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优势,打造文旅IP,拓展品牌外延。同时,依托农业产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和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发展添动力,如桃园村的乡村振兴学院、周王庙镇的蚕桑特色产业……

  事实上,惠东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蓝色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古色旅游四大旅游产品体系。惠东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杨文生介绍,接下来惠东将坚持“产业、城市、人文”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现代旅游治理、全域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文化、旅游、体育业态融合,争当滨海旅游领跑者、乡村旅游引领者、全域旅游实践者,推动惠东重返一流行列。

  

  学什么

  行政村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

  2003年至2018年,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功,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海宁抓住机遇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将全市178个行政村分成红(问题村)、黄(整洁村)、绿(秀美村)三色实行动态管理,邀请群众监督员组成长效管理督查队,全方位开展明查暗访,整治红色村、提升黄色村、增加绿色村。

  海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明确“和美锦绣幸福路”等10条镇级美丽乡村风景线的名称、定位、走向,结合特色精品村、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工作,持续进行提升改造,实现风景线布局更合理,节点更精致、风景更美丽、功能更完善;邀请专业团队设计,打造了“潮源新语文创线”“花漾年华风情线”“改革潮涌·桑梓江韵”等有颜值、有产值的市级风景线。大力引导精品村、精品线发展乡村旅游,做强美丽经济,举办乡村振兴(美丽创建)擂台赛,全面展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吸引更多人体验乡村旅游。

  惠东共有245个行政村,在打好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场硬仗后,全县行政村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逐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场“走过场”的战役,海宁的三色动态管理经验,有助于以“小家美”促“乡村美”,让大家一起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成立乡村振兴学院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培养更多乡村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发展,才能为振兴乡村提供强劲的新动能。

  2019年,海宁市委、市政府在盐官镇桃园村成立了海宁乡村振兴学院和海宁海潮汇培训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海宁乡村振兴学院是旗下网站),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培训、人才培养、乡村文化传播等活动,为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学院以打造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依托浙江省委党校、嘉兴市委党校、南湖干部学院、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等师资力量和桃园村丰富的实践资源,着力打造一个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并依托观潮胜地盐官镇的独特优势和江南水乡的地理优势,通过公司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乡村振兴学院打造成为杭嘉湖和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教育园区。

  除了推动乡村人才培训形成产业链外,海宁不断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农创客,鼓励支持农科类大学生、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创新,凝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同时,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通过开展“云上助农”直播,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农民培训体系。

  相似的是,东江干部学院位于惠东高潭镇,正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高潭镇应借助东江干部学院的平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带动当地发展。海宁乡村振兴学院的教学和产业经验无疑值得学习。

  “政府+企业”发展文旅产业,善于挖掘资源打造IP

  海宁在文化旅游改革方面,创新采用“政府+企业”模式。以盐官古城为例,成立海宁盐官旅游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原海宁盐官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由市领导兼任,下设争先创优等多个专班和项目建设攻坚组。

  2016年,海宁人民政府、中景旅游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盐官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四方正式签约海宁盐官旅游开发合作项目,其中国有资本投资48%,民营资本投资52%,既灵活管理,又能为政府创收。合作过程中注重统一各职能部门思想,全力、全面、全速支持项目推进,同时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职能边界,确保“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政府管”。工作中建立交办单制度,政府部门和项目合作方的工作要求均以书面交办单告知对方,起到明确内容、提升工作时效的作用,也避免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这项改革突破框架,建立公务人员免责机制,制定改革容错免责实施办法,对不存在个人利益寻租、目标为保障推进项目建设的情况提供合理合法的政策保护。

  除了创新模式外,海宁还善于挖掘本土资源。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其最佳观潮地点就在海宁盐官镇。盐官古城将核心品牌概念由观“潮”延伸至“潮”流,进而实现“潮文化”向“潮流音乐”的延伸拓展,着力打造“中国音乐小镇”,每年除了举办“海宁观潮节”,还举办“海宁潮音乐节”,配套启动建设音乐小镇瓷器博物馆、文化特色精品酒店、音乐酒吧等项目,吸引更多年轻受众,持续活化文化资源。

  当地硖石景区也是一个好例子,该景区整体开发代表老海宁工业文明的中丝三厂,在增设现代建筑、优化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保留部分“一级”“二级”工业遗产,打造有明显产业特色的工业文创园区,并契合园区的工业风格,引入时尚潮牌、网红潮玩,打造潮流运动赛事。干河街历史街区则围绕徐志摩故居强化“志摩”IP,打造海宁首家城市剧院,以新月派诗歌命名“新月剧场”,同时继续延伸产业链,谋划打造全国第一条以婚恋为主题的特色街区,引入婚恋策划、创意写手基地等相关项目。

  惠东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可以学习借鉴海宁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突破“旺丁不旺财”的困局。

高潭街道上红旗招展。

  赶

  怎么赶

  建设大湾区精美农村样本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郭武飘表示,惠东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攻坚行动,重点打造白盆珠镇“山湖毓秀、康养休闲”乡村振兴示范带、稔山镇“四色交融、活力古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白盆珠镇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示范镇、黄埠盐洲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

  加强村庄规划是先行性工作,是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规划先行经验的具体举措。在村庄规划编制中,惠东突出乡村特色,深入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突显乡土化、多样化,确保村庄规划符合实际、顺应民意,彰显特色。

  惠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小明介绍,惠东乡村“四色”资源丰富,当前在开展乡村建设时应精心结合乡村特点和亮点,避免陷入千篇一律的发展怪圈,既要顺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让独一无二的气质成为每个乡村最亮的底色。

  据悉,“十四五”期间,惠东将按照省、市美丽乡村五年提升行动方案要求,着重做好农村公路路网优化工程、农村集中供水保障建设、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农房管控与风貌提升、农村“四小园”生态景观塑造,以及全域实施“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等“五美”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大湾区精美农村样本,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的发展目标。

  推进三大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

  惠东是国内反季节马铃薯的重要产区,获评“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称号,给当地老百姓带来致富路。近年来,惠东把发展马铃薯等特色效益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努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惠东马铃薯产业园。该产业园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该利益联结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乡村振兴发展。

  在不断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除了马铃薯外,惠东还创建了蔬菜、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等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对全县农业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按照科学规划、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标准建设的原则,以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方投入的模式,打造三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李小明介绍,通过打造这三大农业产业园,可以构筑涵盖白盆珠、多祝、九龙峰和梁化区域的西枝江河谷粮仓基地,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食品基地、“圳品”生产基地和复合型“国家级海洋牧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圈,并且以园区化引领发展惠东现代都市农业,最终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先行区和一二三产业渗透交叉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作为农业大县,又是海洋大县,惠东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上,正准备在深海渔业养殖加工产业链上发力,提高附加值。未来可期的是,惠东已对加快渔业经济发展进行了规划。观察团了解到,惠东计划依托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小星山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动深海养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以港口渔港、盐洲渔港为依托,通过对渔港生态修复等措施,积极开发海岛观光、滨海游艇、海上垂钓、海底潜泳等集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加快环考洲洋经济带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健康养生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努力把考洲洋打造成为渔业生态示范区。

  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党建文化广场、党群活动中心、村道旁显眼的“党员责任岗”……走进惠东铁涌镇油麻地村,可以感受村内随处洋溢的党建新风。当地干部说,这既宣传了新时代党建文化,又美化了村庄。

  组织振兴被称作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惠东将持续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深入实施村组“强根善治”工程,认真落实加强村民小组长管理“全链条、一揽子”具体举措,培育白盆珠横江、稔山范和、多祝永和等一批“农村党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争先锋作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的示范强县。同时,将用好用活党群服务中心,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互联网+”试点力度,以网格为单元创新新时代联系群众工作,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在海宁盐官镇桃园村,村党委下设7个网格支部,各配备1名专职网格长(员),往下再划分27个微网格,以微网格为单位成立微网格红袖章党支部,形成“村—网格—微网格”三级党群连心服务体系,使服务更加精准化和高效化。

  在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上,惠东结合实际提出了新想法——探索建立“一个好支部+一套好机制+一份好村规民约”的基层管理模式。

  建立“好支部”是通过全面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核心引领,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持续深化强村固组工程、头雁工程,推进软弱涣散村整治,选拔一批觉悟高、年富力强的党支部书记,筑牢了基层战斗堡垒。

  建立“好机制”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探索村组管理改革试点,推动制定一套行政村对村民小组规范管理机制,重点规范村民小组长的提名权、村民小组的事权和财权,通过加强对村民小组长队伍的约束和管理,促使村民小组长权力较大、监督不够到位、违纪违法和农村矛盾纠纷调处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基层治理秩序不断好转。

  建立“好村规民约”是在坚持不和国家法律相抵触、不和公序良俗相违背的原则下,紧扣各村实际,充分考虑广大村民的接受度和认同度,推动出台更有生命力、更接地气的村规民约,让群众共同遵守、互相监督,让法治扎根基层,助推移风易俗和乡村振兴。

  超

  如何超

  统筹好山海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海统筹发展,是惠东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观察团了解到,惠东近年来坚持把山海统筹发展作为基本路径,进一步优化山海统筹发展空间布局,全面落实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提升西枝江河谷地带开发建设水平,高标准推动能源科技岛建设,加快山区老区振兴发展,实现沿江片区优化发展、沿海片区重点发展、山区片区保护性开发。

  观察团认为,惠东的文旅总规划,要上升到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度。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发展,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有效对接。

  “思路上,一定要打好生态牌,把生态优先这个原则放在第一位。”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常瑞甫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里,惠东有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跨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方向。在发展上,要深入惠东看惠东,然后再跳过惠东看惠东,站在大湾区的角度来设计规划。

  “发展才是硬道理”“党员干部担当精神非常关键”“加快资源整合”……曾前往海宁调研的惠东农业农村、文广旅体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观察团介绍了调研感受,表示要保持比学赶超劲头,促进乡村和文旅高质量发展。

  全域推进,山海交响。观察团建议,惠东要坚持深耕全域旅游,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创新旅游管理及服务方式,用全域旅游思维引领新时代惠东旅游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打造惠东“四色”旅游,完善“江海、山海、江山、海上、空中”走廊规划,全方位打造“旅游+”产业,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特色产业。

  打造范和湾、巽寮湾、双月湾、考洲洋四大滨海旅游度假区,打造百里黄金滨海旅游带,加快“海洋—海岛—海岸”立体开发,探索建设海上娱乐浮岛项目,规划打造全国海钓海潜基地……世界一流滨海旅游胜地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充分发挥东江干部学院平台优势打造红色品牌

  海宁乡村振兴学院不仅成为海宁践行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乡村振兴经验、传播乡村振兴理论的教育示范基地,而且面向全国开展培训,并在当地形成了教育产业链,带动乡村发展。

  观察团了解到,海宁乡村振兴学院落户桃园村后,每天接待全国各地的宾客,桃园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原有村内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提高村庄环境建设,开设了生态旅游线路,将自然亲子乐园、红色文化园、骑行驿站等景点串缀在了一起。该村仅乡村振兴学院开办一年来就实现创收200多万元。

  去年9月,东江干部学院在惠东高潭镇揭牌,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秉承“突出红色、彰显特色、联动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高潭地处惠东最边远山区,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一面旗帜。1927年11月11日,中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潭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力推进老区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当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高潭红色旅游小镇雏形初显。

  观察团认为,惠东应借助东江干部学院的平台,进一步发挥高潭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老区建设、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品牌,使高潭成为红色旅游、红色培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同时,要以东江干部学院开班运营为契机,统筹推进全镇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和利用,不断完善学院周边及辖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让革命遗址“活”起来、红色文化“亮”起来。让学员们更好地接受红色教育熏陶,同时带旺老区人气和经济。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惠东要坚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观察团建议在东江干部学院或县内的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加挂惠东乡村振兴学院的牌子,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承担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两大职能,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智慧农业的核心平台,做资源配置、企业引进、科研院所及人才培养机构,为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需要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提供服务。

  打造具有惠东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

  惠东乡村土地广阔,红色、绿色、蓝色、古色资源丰富。观察团认为,惠东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乡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规划,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惠东如何规划乡村产业发展?“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必然有安全食品供应保障和居民休闲旅游度假的巨大需求,需要强大的后台支撑。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优势适合定位为后勤保障基地,要把生态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国家环境保护创面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新民建议惠东打造“1+N+1”工程。“1”就是总体规划,围绕乡村振兴制定好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规划。“N”就是指产业实施方案,做好若干个能够真正落地的实施项目。“1”是做好都市农业评估体系,形成全国都市农业发展评估体系。

  一张蓝图绘到底。观察团认为,“1+N+1”工程既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又要明确规划“底线”和“红线”,要在规划中体现乡村创新发展模式,又要突出惠东乡村的亮点和特点。特别是,要秉承“以农为本、特色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场所,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持续加大产业富民惠民力度,打造都市农业的样板区和示范区。

  “1+N+1”工程提到的“都市农业”,虽不是新概念,但有利于惠东有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惠东应尽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田园会客厅、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旅游度假最佳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亲子教育基地等3个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居民提供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服务。

  善于学习,敢于超越。位于河源市的灯塔盆地示范区,按照“1+3+N”发展布局,形成协同发展格局。主要规划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千亿级农业科技产业新城,并分别以科技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精加工为主导,打造产城融合新城。近年来,河源市以创建国家农高区为主线,将灯塔盆地开发建设列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始在广东领跑农村工作。全国首家农业医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华南农大研究生院河源分院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拔地而起,一批配套基础设施有序推进,一批优质农业项目落地开花......

  惠东打造都市农业田园综合体大有可为,可借鉴参考“灯塔盆地”经验。如在沿江片区,充分利用田园风光、古村落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名村游、大型户外运动、休闲农业旅游等,打造西枝江河谷都市农业田园综合体;在沿海片区,依托考洲洋及周边独特的湿地景观、蚝文化、盐文化、渔家风情、沿海田园风光以及古城、古村落文化,大力发展湿地文旅产业,打造具有惠东特色的沿海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农业+旅游”等方式,打造集科技农业、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农业提升、村民富裕”目标。

  莲花山脉蜿蜒如龙,双月湾如蛟龙出海,西枝江逆水西行……惠东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涵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打好“生态牌”,就要加强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修复原始生态,利用好环境,打造山水林田湖海联动发展区,引领推动惠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比学赶超走深走实。”郭武飘说,将进一步凝聚全县上下共识,促使广大干部在比学赶超中增动力、强本领,推动惠东早日重返一流,助推惠州高质量发展。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张旭华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戴建 邱若蓉

  专家 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

  摄影/摄像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魏刃白 哈鹏

分享到: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