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样板!惠州发力“双区”建设 加速深度“融深”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发力“双区”建设 加速深度“融深”

  惠州加快与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合作借鉴互动共享互通

  企业从深圳落户龙门后,惠州市深同跃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志文过上了深圳都市圈“一小时生活圈”日子:早上从深圳家里出发,开车走武深高速,一个半小时到龙门大健康产业园,进公司忙碌一天后到运动室放松。夜幕降临,他再驱车回家。

  家住惠阳淡水、在深圳龙华上班的工程师杨文豪的“一小时生活圈”由厦深铁路联接起来:从惠州南到深圳北只要30分钟,7点多出门、9点到事务所打卡刚好。即便加班,他也常常赶晚上10点的“轨道的士”回家,安稳睡上一觉。

  “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和深圳都市圈重要成员的惠州,全面吹响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行动号角,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医疗教育等方面,加快与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合作、借鉴互动、共享互通,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贡献惠州力量。

  今年上半年,惠州GDP为2226.58亿元,同比增长16.8%,两年平均增长5.7%;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38亿元,两年平均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1371.13亿元,两年平均增长为18.5%……不久前出炉的惠州经济运行数据,彰显惠州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这正得益于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推动高质量发展。


位于惠阳的厦深铁路惠州南站。

  “融深35条”吹响行动号角,“比学赶超”激发县区活力

  在惠阳区新圩镇银瓶山脚下,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智能制造新高地雏形初现。去年9月动工,预计明年5月竣工,可容纳200家企业,产业新城将聚焦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机器人等三大高新技术产业,截至今年5月,已签约企业39家,深圳企业占比超7成。

  惠阳产业园区一片忙碌景象,在惠城、惠东、博罗、龙门、大亚湾、仲恺同样上演。

  毗邻广深港澳、坐拥大湾区1/5和深圳都市圈3/5陆地面积,惠州在“双区”建设发展中得天独厚。4月25日,省“十四五”规划出台,惠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机不可失,惠州迅速行动:4月30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首个专门聚焦深圳都市圈的方案文件——《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发布实施。

  1.2万字、35条具体举措的《行动方案》,提出惠州与深圳都市圈在发展规划衔接和基础设施上加快协同,在产业发展上承接辐射,在创新创业上学习借鉴,在城市建设上对标提升。这是惠州贯彻实施国家“双区”建设战略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是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作出的惠州担当。

  “它是深圳都市圈城际合作的惠州版样板书。”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宋丁认为,惠州积极主动对接深圳的超级大动作,其姿态之高调、态度之坚决、内涵之丰富、诉求之清晰、目标之远大,凸显出深圳都市圈土地空间要素资源第一城的浩然底气和坚定意志。

  抢抓“双区”建设机遇,要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惠州强化“比学赶超”意识。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进一步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学习借鉴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先进经验,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高效集聚。

  比学赶超重要的是强化县域经济,主战场在各县区。惠州七县区纷纷动起来,科学选定“比学赶超”对象:惠城区对标南京市溧水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惠阳区学习深圳市坪山区,发挥临深优势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惠东县对标浙江省海宁市,打造山水林田湖海联动发展区域;博罗县对标浙江省永康市,努力实现全国百强县排名“双进十位”;龙门县学习浙江省桐庐县,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提升经济实力;大亚湾区对标浙江嘉兴平湖开发区,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仲恺区对标江苏苏州高新区,争创一流国家高新区。

  目前,各县区已因地制宜实施“比学赶超”措施,学先进、补短板、强优势、促发展,以你追我赶的势头走出发展“中等舒适区”,比出干事创业的激情信心。


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总规划用地约9.6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00亿元。

  产业衔接高效协同,推动形成跨区域产业集群生态圈

  今年3月,广东聚华新型显示研究院牵头申报的“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获科技部批准落地广州,这是中国在新型显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广东聚华新型显示研究院正是由TCL联合国内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成立。

  作为惠州走出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TCL集团在大湾区城市惠州、广州、深圳、佛山皆有布局,是国内超高清视频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惠州拥有TCL、旭硝子、聚飞、胜宏等一批企业,是首批省市共建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广东省4K电视试点示范城市和广东省超高清视频产业园区。今年,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个跨区域跨领域建设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这是惠州在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依托产业优势推动跨区域产业集群生态圈的生动案例。


惠州海湾大桥。

  产业是大湾区经济主战场。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惠州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集中力量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生命健康新支柱产业,推进与大湾区城市合理分工、高效协同的产业衔接,促进形成跨区域产业集群生态圈,助力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项目落地。惠州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主动承接大湾区先进城市产业外溢,把精力向产业集聚、资源要素向产业集聚、人口向产业集聚,探索产业共建模式。面向“双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惠州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制定国内外重点城市招商引资计划,赴深圳举办深惠产业协同创新对接交流会,签约项目投资总额逾860亿元。今年上半年,惠州市固定资产投资1371.13亿元,增长27.1%,两年平均增长为18.5%。其中,工业投资425.13亿元,居全省第三,仅次于广州的483.86亿元和佛山的477.10亿元,广佛惠莞四市工业投资完成总量均超400亿元。

  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围绕数据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链、超高清视频产业链、5G智能终端产业链、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新能源电池产业链5大优势产业链发力,加快联动港深莞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惠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胜宏科技董事长陈涛认为,香港、深圳有先进的理念和大量优秀人才,还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惠州自然应该主动靠近,吸引更优资源,以更好地融入深圳都市圈,实现更大的发展。


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借鉴互动共享互通,“湾区人”身份备受认可

  在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港籍企业家、惠州市聚飞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东开始了自己继香港、深圳后的第三次创业。与他一样来自大湾区城市群的青年还有很多,在这里他们共称“湾区人”。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惠州是广州、深圳、香港交汇核心区,这是一座代表未来的城市,所以正威选择惠州。”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评价,正威在大湾区落地量产的第一个高科技半导体关键材料项目就在惠州。

  参与“双区”建设,惠州依托“丰”字交通、轨道上的大湾区和空港联合建设,以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在科技创新、生态治理、人文交往等与大湾区城市群深入联动,并重点建设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吸引大湾区城市群年轻人到惠州就业创业、企业到惠州落地发展。据统计,去年在惠纳税的港深莞企业共9700多家,创造的税收约占全市1/5,每天约有100万港深莞人员来往惠州,惠州与港深莞的经济联系越来越深入、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评价,在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大计中,惠州积极行动以大产业带来众多国际合作项目和合作经验,惠州还是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城市,能更好推动惠州与港澳开展多方面合作,助推香港澳门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惠州既是参与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惠州全市常住人口达600万人,10年增加145万人,增长率为31.45%,年均增长率为2.77%。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惠州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七,增量居全省第五,仅次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已成为珠三角重要的“人口磁场”城市。

  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深度融深,惠州持续发力。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以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融深35条”落实见效,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惠州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