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拥有400多处革命旧(遗)址 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红色东江风云激荡 雄武精神薪火相传
惠州革命斗争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成为惠州人民宝贵精神财富

  广东革命史,半部在东江。东江革命史,重心在惠州。

  “岭东雄郡”惠州,为华南锁钥,军事上为广州东部屏障,据守通衢,交通便利,八方来客人流汇聚,信息、文化交流频繁。居民开放,容易接受新思想的传播和辐射。进入近现代,民主革命观念在惠州大地生根发芽,孕育惠州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近现代,惠州留下孙中山、周恩来、彭湃等革命前辈战斗的足迹,诞生了廖仲恺、叶挺、邓演达等众多革命志士,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东征”,诞生了土地革命时期的“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抗战时期的“东纵”、解放战争时期的“边纵”等革命力量,深厚的红色基因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此薪火相传,留下了高潭马克思街列宁街、中山公园、东湖旅店等革命旧(遗)址400多处,惠州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成为惠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化作惠州人民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5月下旬,“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到位于罗浮山的东江纵队纪念馆采访。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高潭苏维埃政府

  惠州是广东开展农民运动最早地区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惠州有识青年抱着满腔爱国热情,找寻救国之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东江地区尤其是惠州的知识青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惠州也成为广东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地区之一。一批爱国者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阮啸仙、刘尔崧等东江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也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骨干。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为东江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1922年10月,较早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先进知识青年彭湃,在海陆丰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牵头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海丰特别支部,带领团员深入劳苦大众,宣传革命理想,动员农民起来革命。1923年元旦,彭湃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开展农民运动,并迅速把革命的星星之火引到惠东高潭及周边地区。4月,在彭湃的指导下,惠阳第三区(高潭)农民协会成立,黄星南为会长,这是中国最早的农会之一。5月1日,彭湃发表了《海陆归三县农会“五一”宣言》(“归”即归善,惠阳旧名)。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海丰总农会改称惠州农民联合会。7月,惠州农民联合会改为广东省农民联合会,会员达13.4万人。惠州由此成为大革命时期广东开展农民运动最早和开展工农运动最好的地区之一。

  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挥师南下粤东。红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陆丰东南部转战大安、新田,于1927年10月12日进入高潭中洞。东江特委将进驻的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师部设在百庆楼。高潭中洞成为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

  1927年11月11日,黄星南在高潭下圩埔主持召开万人大会,正式宣布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它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第一批区级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第一次创建工农革命政权的勇敢尝试,为中国革命史增添了辉煌一页。

  

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两次东征

  惠州成为全国党员人数最多地区之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为了推进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进行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东征和南征。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对盘踞在广东东部的军阀陈炯明进行第一次东征。第一次东征获得全面胜利,回师广州。6月,原已被打败的陈炯明残部,乘东征军主力回师广州,重新占领惠、潮、梅各地,企图向广州进攻。为彻底消灭军阀势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广州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惠州成为最为关键的战场。

  第二次东征,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罗加觉夫、切列潘诺夫等人为军事顾问。东征军编为三个纵队,总兵力3万多人。10月6日,东征军各路纵队先后出发,开赴惠州,9日抵达博罗。在博罗东征军总指挥部制定了攻打惠州的作战方案,决定以黄埔军官学校学生军为骨干的第一纵队为攻城军,担任作战主力。

  10月14日午后2时,根据周恩来的部署,总攻惠州城的战斗打响了,周恩来亲临指挥。东征军设在飞鹅岭等高地的火炮阵地,分别轰向敌军的重点目标。3时整,攻城部队发起攻击,他们趁炮火刚停的一瞬间,将竹梯迅速移至城墙攀梯登城。经过血腥搏杀,东征军战士终于将革命军旗帜插上了惠州城头,惠州城也在这天结束了自宋代以来从未被攻陷的历史。

  10月16日下午,东征军官兵在惠州中山公园追悼阵亡将士,周恩来发表了讲话。

  东征胜利后,周恩来于1925年11月21日至1926年3月16日出任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主持惠、潮、梅各属25县2市的行政工作。据《周恩来年谱(1898-1949)》记载,“这是第一次由中国共产党人担任地区行政的主要领导职务”。周恩来主政东江,加快了中共东江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党的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1927年春,东江地区的党员人数已达4000多人,占广东全省党员人数的一半,是大革命时期全国党员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东江纵队

  “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不久,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抗战期间,日军4次入侵惠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据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惠州军民直接伤亡2.1万多人,间接伤亡人口达10万以上。

  日寇入侵惠州和东江下游地区后,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发展迅速、战绩辉煌。1938年12月,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成立;不久,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东莞成立。1940年9月,这两支抗日武装组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宣告成立。1945年6月,东江纵队领导机关迁入博罗县罗浮山,执行党中央建立五岭战略根据地的指示,使我军在南方有一个坚强的战略基地,使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抗日战场南北呼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东江纵队英勇奋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包括投诚)约3500余人,缴获各种枪6500余支、炮25门。东江纵队有2500余名指战员英勇捐躯,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以东江纵队为主力的华南抗日武装,与八路军、新四军一道,被朱德誉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东江纵队还上演了一场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的秘密大营救,这就是著名的“粤港秘密大营救”。从1942年1月5日开始,在东江游击队以及广大群众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秘密大营救,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从日军严密封锁的港九地区成功被营救,为争取最广泛的人士参加抗战和赢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茅盾评价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粤赣湘边纵队

  为解放华南立下汗马功劳

  驶入蜿蜒起伏的山道,“听党话·跟党走”六个大字立在路边,道路两旁的山坡上挂满红色蜜柚,这里是惠东县安墩镇。

  在恢弘壮烈的解放战争时期,惠东的山区小镇安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诞生地,也是其指挥机构所在地。

  1946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全面恢复广东地区的武装斗争。1948年12月27日,粤赣湘边区党委在惠东县安墩镇黄沙村召开扩大会议,宣读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决定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正式在惠东安墩宣告成立,初步建立了新、连、河、龙边和海、陆、惠、紫、五两块战略基地。这支队伍以安墩为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和大规模“清剿”,打了近千次大小战斗,建立了400多万人口、纵横千里的解放区,解放了边区的大片乡村和城镇。特别是1949年10月,粤赣湘边纵队配合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为解放广东、解放华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天,安墩镇青山坳建起了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场地3.8万平方米,建立粤赣湘边纵队革命英雄纪念碑、革命英雄雕塑群、飞鹅嘴革命烈士纪念亭、大门牌坊等建筑,大气恢弘。它填补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重大革命设施建设的空白,现已成为惠州市重要的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莲花山下的粤赣湘边纵队革命英雄纪念碑与惠州西湖之畔的丰山公园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遥相呼应,铭记百年东江儿女为国家民族求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风姿,激励惠州人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奋力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红色惠州

  史诗级画卷和文化新名片

  6月25日晚,随着“七一”临近,惠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氛围越来越浓烈,到处红旗飘飘,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灯光璀璨,舞台端庄大气,由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惠州本土首部大型原创交响音诗画《红色东江颂》主题文艺活动举行,吸引了230万人次在线观看。

  在90分钟的时间里,观众看到,《红色东江颂》以100年来惠州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节点,以交响乐贯穿全场,融入歌舞、表演、情景剧、诗朗诵、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全景式再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东江人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塑造东江英雄群像,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彰显惠州人民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坚定决心。

  看完这场以全景视野、创新表达,匠心打造的惠州本土红色文化盛宴,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熊纬表示赞赏,“《红色东江颂》是讲好惠州故事、反映惠州新风貌、谱写红色东江新史诗的成功范例,在原创性、本土化、时代感、高质量等几方面的突出呈现令人惊喜,是一台东江情歌、壮歌、欢歌和赞歌。”

  回望百年历史,红色,是惠州最鲜亮的城市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今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共有近20处论及与惠州有关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所关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论述等,足证惠州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地位和影响。

  5月7日,《惠州日报》推出四个版的特刊——《〈中国共产党简史〉之惠州元素》,用图文并茂、文化品读的报道形式,解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关涉惠州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历史论述等内容,帮助和引导全市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好《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本党史学习教育必读教材。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