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高潭:从百年马克思街到现代化干部培训基地

[报料热线] 2831000

  “高山极尽千里目,潭深融汇百溪水。”莲花山脉深处的惠东县高潭镇,一条通往海丰羊蹄岭的古驿道,在90多年前曾引来革命火种,点燃了东江革命热情,留下“红色心脏”等红色印记,中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高潭区苏维埃政府也在此诞生,铭记着高潭人民坚强的反抗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百年画卷在此浓重着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日前,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指导,市委宣传部特别策划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永远跟党走”走读百年惠州大型采访活动首站来到惠东高潭,由“市民+记者+专家”组成的“永远跟党走”民记走读团走进历史深处,品读红色精神,触摸时代脉搏,探寻高潭革命老区百年巨变答案。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淬炼的高潭革命精神催人奋进。立足新时代,高潭将进一步擦亮红色品牌,建设成为集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特色小镇,激发革命老区新活力,让群众日子“红”得殷实。 

由“市民+记者+专家”组成的“永远跟党走”民记走读团在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前合影留念。

 

  红色心脏

  彭湃的高潭往事

  季春时节,山里的杜鹃花次第开放,红韵袭人。莲花山脉深处的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革命纪念广场,红歌婉转悠扬,红二师《中洞改编》雕塑巍然耸立,与之相对的东江特委、东江革委和红二师师部旧址百庆楼,庄严大气,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游客们,这就是被毛主席誉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是他点燃了东江农运的烈火,撒播了革命火种。”百庆楼陈列馆讲解员将游客引导至彭湃简介展板前,大家纷纷驻足细读。泛黄的照片中,彭湃一脸儒雅秀气,目光坚定。正是这位年轻人,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及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启迪高潭革命人士,点燃高潭星火。

中洞革命纪念广场。

  民记走读团专家、惠东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周伟忠多年研究东江革命史,对彭湃与高潭的往事熟稔于心。周伟忠现场给民记走读团其他成员上起了党课。他说,彭湃1921年5月从日本学成归来后在家乡海丰传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彭湃还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点燃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

  此前,高潭进步青年黄星南、戴焕其、罗炽卿在海丰认识彭湃,结下交情。为了使海陆丰农民运动迅速向惠阳、紫金方向发展,彭湃多次到高潭宣传发动革命。1922年深秋,彭湃来到黄星南家中,宣传要在高潭团结劳苦大众、组织成立农会,得到黄星南、戴焕其、罗炽卿等人认同。

  1923年4月25日,在彭湃的指导下,高潭区农会(惠阳第三区农会)在水口乡成立,黄星南任会长,领导高潭24个乡农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农会之一,与海陆惠紫农会组织一起,在东江地区掀起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在与彭湃的交往中,黄星南也逐渐认识了共产主义的性质和任务,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坚定了革命信念。”周伟忠介绍,1925年夏,经彭湃推荐,东征军联络副官、共产党员何子宗等人介绍,黄星南、张佐忠、杨国辉、黄子琦、黄奋、马子荣、钟金凤等七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中共高潭特别支部,黄星南任书记,从此高潭的革命斗争就在党的领导下开展。

  1927年4月下旬,东江地区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东江特委成立,因彭湃当时已离开广东到武汉中央农讲所工作,中共东江特委由张善铭任代理书记,当年5月,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后,中共东江特委由海陆丰转移进入中洞百庆楼办公。不久后,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由黄雍任主任,于8月迁入中洞百庆楼办公。

  当年10月中旬,在历时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和多次战斗后,南昌起义军从三河坝分流后,余部1000余人抵达高潭中洞,随后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设在百庆楼。中洞村于是集党政军领导机关于一地,成为领导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红色心脏”,为开创中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没有彭湃,便没有高潭星火。”百庆楼陈列馆讲解员与周伟忠互动起来。 

民记走读团前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献展示馆重温历史。

  革命烽火

  铸就高潭革命精神

  顺着陈列馆展出的资料,民记走读团继续探寻高潭的革命历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洞的火种很快遍及整个高潭。1927年11月11日,在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委的安排指导下,高潭下圩埔召开万人工农兵代表大会,庄严宣告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黄星南当选为第一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根据东江地区党史料记载,当日,高潭圩被装扮得五彩缤纷,红旗招展,贴满革命标语。圩内的新街和老街被布置成了彩花街,四个入口都搭起牌楼,挂着由红军代表崔更生画的马克思和列宁画像。此后,老街、新街分别被命名为“马克思街”“列宁街”。

马克思街。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是中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马克思街、列宁街则是在中国革命史上最早以共产国际领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是高潭革命先辈在中共党史上留下的独一无二的红色印记。”周伟忠表示。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开始探索我党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过程曲折。起初,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在罗氏宗祠办公,1928年3月初,敌人进犯高潭,区政府搬进杨梅水、中洞等地流动办公。同年10月,中共海陆紫特委成立,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军民开展反“围剿”斗争。

  在中洞反“围剿”失败后的1929年,黄星南被组织秘密安排转移去了揭西坚持地下斗争。同年,彭湃在上海被叛徒白鑫出卖,英勇牺牲。黄星南听到这一噩耗后痛哭不已。彭湃牺牲的消息传回东江地区,大地同悲。

  民记走读团了解到,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中,高潭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坚持斗争长达7年之久,而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2800名高潭儿女为此托付生命,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

  “高潭人民在革命斗争时期做了大量工作。海丰彭湃同志闹革命多次到高潭来;南昌起义部队到高潭来;广州起义部队到高潭来;46年前,我们的部队也到高潭来。到高潭后,当时国民党顽固派以三个团的兵力包围我们。在此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高潭人民保护,我们的损失就难以估计了。”1986年1月31日,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重访高潭时感慨地说,颇为中肯。

  高潭老区人民用自己的牺牲和奉献,铺就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的道路,近年来,我市在总结高潭革命精神时,最终确定为“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16字,字字珠玑,催人奋进。 

品味中洞村红军茶追忆红色精神。

  办好实事

  革命老区焕新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继承弘扬高潭革命精神,最好的行动就是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厚植于此的优良革命传统,转化为高潭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照进了现实。

  在高潭圩镇经营波记大排档的罗文波正忙着给一拨又一拨的客人端上高潭特色菜,面对民记走读团的采访,他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只是用简短的话语说:“高潭的路修好了,街道变漂亮了,革命旧址修复好了,来旅游和培训的人多了,高潭人的生意越来越旺,生活也越来越好。”

  罗文波的切身体会,正是党和政府与高潭革命老区人民凝心聚力共奔小康的真实写照。

  2016年1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惠州市、惠东县两级党委政府抓住实施老区振兴发展的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作出为高潭革命老区“建设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的决策部署,这十多项重点工程,包括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推动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户、建设潮惠高速连接线、建设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等,每一项都是民心工程,更是圆梦工程。

  交通是制约,就全力打通交通瓶颈,随着潮惠高速连接线改扩建工程的建成通车,进入高潭的路更宽敞顺畅了;圩镇街道老旧,就整体改造,改造后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成为游客必到的红色景点之一,沿街商铺也纷纷转型,吃上“旅游饭”;红色资源有待挖掘修缮,就加大力度修复提升和活化利用,修复了百庆楼、红军井、红军磨坊、湖山书舍等一大批革命旧址,修建了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中洞改编雕塑、甘溪村党支部5名党员雕塑广场等大批纪念设施和场所……

  一批批红色景观、景点亮相,一条条大道、村道相继修好、修通,一个个革命故事被挖掘传颂……随着“建设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相关项目在2017年11月11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之际基本完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高潭迅速在惠州乃至广东走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马克思街街口,民记走读团看到一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献展示馆巍然矗立,这是馆藏马克思主义著作版本最为丰富和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文献史料最为齐全的民间博物馆之一,也是高潭为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内涵而引进的文化项目,使得四方游客和马列思想研究人员大饱眼福。工作人员介绍,馆方在国内寻找了很多地方,最后相中了高潭马克思街,高潭的红色文化基因和该馆的运营理念可谓相得益彰。

  列宁街上的“红色商号”“广隆号”,曾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地下交通联络站,如今变成了旅游商品店,游客到此听店家讲红色故事,“红军茶”、高潭明姜等特产亦让游客痴迷。

  去年,高潭共接待游客超44.8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超5.4倍;高潭GDP达6.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2万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18.61%和102%,红色魅力得以不断绽放。 

百庆楼 

红军井

红军兵工厂

  打响品牌

  红色小镇绽放新活力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来到高潭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的人更多了。

  昔日的东江“红色心脏”,如今成为全域旅游胜地。在高潭中洞村百庆楼,民记走读团遇到了3名“95”后的快递员,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专程从彭湃故里海丰过来参观。“我平时挺喜欢看历史故事的,对家乡和高潭的革命故事也早有耳闻。”其中一名小伙子黄俊越说,“在现场看,现场听,能了解更翔实的故事,也比书上收获更多。”

  百庆楼管理人员介绍,今年以来,每天都有超过300人前来这里参观学习,不仅有自发而来的散客,还有组团而来的机关单位、公司企业、社会团体和中小学生等,其中参观团队数量的增加,则与东江干部学院的建成运营密切相关。

  东江干部学院——这座在巍巍群山中的现代化干部培训基地,宏伟庄严,已经成为高潭的地标。民记走读团采风当天,有15个班数百名学员在此参加学习培训,最远的来自西藏。

  东江干部学院筹备组组长李卫华介绍,该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秉承“突出红色、彰显特色、联动发展”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自去年9月揭牌启动至今,已培训学员近8000人、约3万人次,其中超过四成的培训学员来自省直单位及外市。

  高潭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丰富有效的载体。中洞村、马克思街、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等革命遗址都成为东江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也借助微党课、情景剧等形式转化生动教材,一批批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革命教育和党性锤炼,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东江干部学院以培训拉动人流物流的到来,不仅直接带动了高潭的服务消费和农产品销售,也间接扩大了高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次培训,不仅让我知道了高潭的革命历史故事,也让我记住了高潭的青山绿水。”在东江干部学院参加培训的学院李先生说,以后会找机会带上家人一起来这里好好游玩。

  在中洞村经营忘山居客栈的林文辉也坦言,客栈自2018年营业以来,生意不断向好,不少深圳、广州、东莞的游客慕名而来,这和东江干部学院启用进一步提升高潭知名度有密切关系。

  红色资源有重大政治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李卫华深知,落户在高潭革命老区的东江干部学院,肩负着双重的使命:不仅要着力发展成为党员干部教育的“加油站”,也要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发动机”。为此,东江干部学院不仅通过多种形式深挖高潭红色资源故事,还鼓励周边村民积极开展一些与干部培训业务相配套的项目,“只要是符合我们需求的,都有机会一起合作。”

  高潭镇党委副书记黄浩铅介绍,高潭正借助东江干部学院平台效应,统筹推进全镇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和利用,同时进一步推广宣传高潭红色品牌,力争将高潭打造成为集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特色小镇,激发革命老区新活力,引领高潭经济加速发展。 

 

红军医院

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

  返乡热潮

  老区振兴续写新篇章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伴随着《映山红》等革命歌曲旋律,中洞村村民戴木贵正忙着为游客准备红军茶,只见他将新鲜茶叶洗干净后放进一个陶钵,然后加入野生香菜和薄荷,用一根木杵捣碎,再倒进开水放点儿盐烫一会儿,就制成了颜色碧绿的茶汤,吃的时候再加上炒米和花生仁,香味浓郁,生津止渴,不少游客品尝之后都竖起大拇指:“好吃!”

  得到游客点赞的戴木贵微笑起来,顺便讲起了红军茶的故事:“这茶原来叫咸茶,是专门招待贵客的,红军来了,我们当然要拿咸茶来招待。后来革命胜利了,村民便将咸茶改名叫‘红军茶’了。”

  近年来,高潭全力抓好“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等民生实事,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引发外出村民回乡创业的热潮。戴木贵是高潭乡贤返乡创业队伍其中一员。

  戴木贵曾在外务工多年,前几年,看到中洞村大力完善基础建设,修复提升革命遗址,他预测高潭将吸引大量游客,于是决定回乡创业。他重新拾起了放在屋子角落里不起眼的茶棍,凭着记忆里先辈教导的方法,制作出极具高潭特色的“红军茶”。对戴木贵而言,“红军茶”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多的是对父辈革命精神的一种传承。如今中洞红军茶的制作技艺成为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了一句游客常听到的话:“到高潭不喝红军茶,等于白来一遭。”

  更多的传承故事在返乡创业的乡贤身上发生,他们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家乡建设,续写老区振兴新篇章。

  在高潭福田村,大片的格桑花花海中“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高潭革命精神标语十分抢眼,这是将于今年“五一”开放的“红军谷”项目。

  该项目投资者罗明霞是土生土长的高潭人,曾在深圳工作多年。从偏僻小山村到繁华大都市的跨越,让她萌生了投身家乡建设的念头。2017年,她在马克思街投资建设“四维民宿”,率先在高潭引进“民宿”业态,后又在福田村、新联村租下近千亩田地,种了水稻、木薯、黄豆等一大批农作物,把有机种植和健康食品的概念传播到各个村落。去年,她开了东江红土特产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网店,把高潭农户的合格农产品放在平台销售,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同时又投资了“红军谷”项目,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结合绿色生态,开展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党建、团建、研学等培训和体验服务,同时开展旅游观光休闲等服务。

  “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啥50多岁了还要回到家乡来做这些事。”罗明霞说,“高潭有那么好的红色资源和青山绿水,我就想尽自己所能,起个头,带动更多人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这就是我的初心。”

  民记走读团有话说

  ●惠东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周伟忠:

  红色文化永远是高潭人民的文化瑰宝

  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历程中,高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2800多名高潭群众献出了生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出了巨大牺牲。2016年以来,惠州市和惠东县两级政府对高潭革命老区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对革命遗址进行修复提升、活化利用;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

  如今,站在这片洒满革命先烈热血的红色土地上,看着留存至今的红军井,再看看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老百姓,我相信,红色文化永远是高潭人民的文化瑰宝,这也将激励高潭人民永远向前,赓续革命精神,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市民杨志丰:

  走访红色高潭,经历心灵涤荡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高潭,跟着记者和专家了解这个革命老区的历史,受到很大的震撼。在这里,高潭人民在革命斗争史上展现出的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忠诚如铁、敢为人先的高潭革命精神。无数的先烈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面临恶劣的生活环境,残酷的斗争环境,临危不乱,前仆后继,越挫越勇,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梦境般的心灵涤荡。作为一名党员和退伍军人,我要继承发扬好革命前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胸有家国情怀,艰苦创业,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惠州贡献出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市民赖华松: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先辈不能忘

  这次和专家、记者一起深入高潭走读革命历史,深刻感觉到共产党“创业”的艰辛。从这些革命故事中,我也了解到,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情况多么糟糕,高潭的党组织、共产党员依然以各种方式坚持斗争,使东江地区的革命火种始终不灭。在走访中,我还了解到一个情况,虽然高潭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为革命付出了许多乃至生命,但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广为人知,那是因为他们牺牲得太早了,他们没能看到革命胜利。不过,高潭的山河记得,高潭的草木记得,高潭人民也记得!越来越多走进高潭这片热土的人也将知道,作为惠东人的我也会记住,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先辈为我们作出的牺牲不能忘!

  党 史 问 答

  1.1923年4月,高潭区农会(惠阳第三区农会)在高潭哪里成立?

  A.水口乡 B.中洞村

  C.下圩埔 D.福田村

  2.中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高潭区苏维埃政府于1927年哪天成立?

  A.10月1日 B.10月11日

  C.11月10日 D.11月11日

  3.1927年4月下旬,中共东江特委成立,当年5月由海陆丰转移进入高潭哪里办公?

  A.中洞百庆楼 B.中洞百祥楼

  C.高潭罗氏宗祠 D.高潭马克思街

  4.位于高潭的东江干部学院在哪一年揭牌运营?

  A.2018年 B.2019年

  C.2020年 D.2021年

  5.什么饮品成为高潭特色饮料?

  A.山茶 B.红军茶

  C.红茶 D.牛奶

  (答案在本期找)

  ■文字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香金群 骆国红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汤渝杭

  ●指导:中共惠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特别策划: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承办: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