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往事

[报料热线] 2831000

  白露刚过,我就盼望着中秋灯笼上架。在家附近的大街小巷散步,附近的文具店、杂货店都还没有动静,一天两天过去了,各式月饼琳琅满目,灯笼却还未见踪影。我正感叹着时代变了,有一家文具店率先挂上了几盏塑料灯笼。再过几天,其他家店铺也摆上了红彤彤的灯笼。原来,还是有小朋友青睐灯笼的,尽管中秋玩灯笼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了,但也给了我一些安慰。

  小时候,还没到中秋节,我们姐弟仨就期盼着过节时能够拥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笼。塑料灯笼还不红火的那几年,小学门口的零食摊里摆着的纸灯笼总能吸引我的目光。这种纸灯笼款式简单,一张纸折成波浪状,围成环,用胶水粘住,底部用硬纸板承托,中间竖一根小蜡烛,这就成形了,连骨架都不用搭。小型纸灯笼一个只要两角钱,大一点也才五角钱。中秋节的前几天,零食摊摆上了色彩鲜艳的纸灯笼,有闲钱的同学很快就买到手了,还拿到班里展示。我心里十分羡慕,每次放学回家都会到摊档前看看。有时看得久了,摆摊的阿婆会问:“要买吗?两角钱。”我有些窘迫,只好悻悻地走开。自己没有钱买,就央求妈妈给我买,妈妈总是不答应。我当时想,妈妈可真吝啬,连两角钱都不愿意出。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那时年纪小,玩这种纸灯笼有失火的危险。妈妈可能是这样想的。

  那时,中秋的纸灯笼成了心头的朱砂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买不起我就自己做。当年的我已经上小学二三年级了,会做点手工。于是,我仿造着市面上纸灯笼的模样,将报纸对折撕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反复横向折叠,折成波纹状,最后环成圈就成了一个纸灯笼。自己做的纸灯笼虽然粗糙,但也算满足了心愿,而且我还能在纸上乱涂乱画,绘上自己喜欢的蝴蝶和花草。到了中秋的夜晚,用竹竿提着纸灯笼出去,玩得不亦乐乎。在一群小伙伴的明晃晃的灯笼烛光中,我感觉自己的纸灯笼独一无二,只是中间缺了一根燃烧的蜡烛造就了几分不完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灯笼的款式越来越多。我念五六年级时,市面上已有各式各样的塑料灯笼。塑料灯笼的造型多,有兔子、超人、公主等卡通人物形象,也有古朴的亭状或圆形的红灯笼。形形色色的塑料灯笼一下子就霸占了市场,这得益于它的有趣和方便。只要将塑料手把上的开关打开,灯笼马上就能发亮,还会唱歌。我们都被它吸引了,吵吵嚷嚷着要大人给我们买。也许是因为这时的生活比较宽裕了,也许是因为我长大了一点,妈妈变得大方了许多,中秋的前两天就会给我们姐弟买回来灯笼,而且还能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造型。

  期待着盼望着,终于到了中秋之晚。在大人们摆出月饼、水果在院子里拜月祈祷之时,我们几个孩子便提着塑料灯笼疯跑,一个院子都是叮叮当当的歌声和笑声。玩累了,抬头望望月,月亮可真圆啊!不禁想起语文课本里的描述:月亮又大又圆,像个白玉盘。上了初中,审美发生了变化,我不再觉得卡通形象的灯笼好看了,开始追求造型有古典韵味的灯笼。有一年,中秋节放假,我从寄宿的学校回到家里,发现弟弟妹妹已经买好了灯笼,唯独缺了我那份。委屈感溢满心头,整日闷闷不乐。可是,令我惊喜的是,中秋的夜晚爸爸从镇上给我带回来一个亭状的灯笼。我高兴极了,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灯笼啊!我很珍惜这个灯笼,提着它玩时不敢疯跑了,怕它有什么闪失。

  当我懂得担心受怕,似乎就意味快乐要离我远去。我一直小心翼翼呵护着的亭状灯笼终于还是坏了,而我已经是初三的学生,我长大了,中秋就不玩灯笼了。从那以后的中秋节,每当弟弟妹妹喊我出去玩,我总会推脱,独自在房间里看书。月明风清的夜晚,看书乏了,透过窗外望去,月色金黄。一阵阵孩童们的欢笑声传来,今晚的夜色真美!

  过了少年强说愁的年纪,我开始缅怀,怀念童年时的中秋灯笼,怀念月夜提着灯笼玩耍时的朗朗笑声,怀念陪在父母身边分月饼、吃水果的温暖。我们老大了,兄弟姐妹各奔东西,一家团圆成了很奢侈的事。“小院香烧,高堂酒酌,笑语生欢喜。寒辉流照,一年良夜能几”,风雅诗意的中秋佳节,对月思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年中秋买一盏灯笼吧,添一抹灯火,咫尺天涯共赏天上月,人间味正浓。(张雪婷)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客家人的中秋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