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五年工作回眸⑨丨市人大常委会:“小切口”选题全过程精细化靶向监督

原标题:
人大五年工作回眸⑨
市人大常委会增强监督实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小切口”选题全过程精细化靶向监督

  日前,记者在位于市区江北的惠州交投大厦商业项目现场看到,一辆辆泥头车不时驶入驶出,工地一派热火朝天。得益于工地设置的洗车槽和移动雾炮等降尘措施,工地周边不见以往的灰尘满天。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强化城市管理监督取得明显成效的案例。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副主任林辉东说,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强化城市管理监督,推动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与时俱进,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监督等方面得到省、市领导高度肯定和认可,有力地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高水平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验做法获评全省十大环保监督优秀案例

  “市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强化城市管理监督。”林辉东说,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助推打赢蓝天保卫、碧水攻坚、净土防御三大战役,完成市委交办的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供排污一体化改革等4项专题调研,坚持每年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对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等4部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进行检查;组织市县镇人大连续三年对沙河、淡水河等水污染治理重点项目进行常态化联动监督,对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小切口”“回头看”“大联动”监督,两项工作分别获评2019、2020年度全省人大十大环保监督优秀案例。

  记者了解到,在城市管理监督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委的决策部署到哪里,政府的工作推进到哪里,人大的监督就跟到哪里,力量就作用到哪里”,确保监督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同时,始终围绕“抓小、督小”的工作思路。无论是常委会议题、专题调研,还是常态化工作监督,始终进行“小切口”选题,全过程精细化靶向监督。

  林辉东举例说,在地方立法上,市人大常委会将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全过程参与,牢牢把握立法一审主动权,有效集中民智,有利于节约立法资源、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立法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在增强全链条监督实效中先后进行探索创新,在助力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探索常态化、联动监督新模式,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中探索清单式、分组暗访检查新方式,在专题调研、深调研工作中探索小分队走访、个别访谈的新做法。

  为守护“惠州蓝”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说到立法和城市管理监督,不得不提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惠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市人大代表陈林说,市人大常委会选取大气污染防治中“小切口”开展监督,通过地方立法推动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从2018年起,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工地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泥头车运输扬尘污染防治,连续4年开展专题调研、“回头看”暗访监督、列为重点督办建议、纳入常委会议题审议,超额完成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守护“惠州蓝”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作为扬尘治理主要职责部门之一,市生态环境局将严格执行《惠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完善配套的体制机制,常态化开展扬尘污染联合执法检查,提升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水平。同时,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利用微型站、无人机、走航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为扬尘污染问题排查和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林辉东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针对我市环境与资源保护、城乡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综合采取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促进政府加强和改进工作,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谢志雄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