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五年工作回眸②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把脉加快“三农”发展

  

人大五年工作回眸②

原标题: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把脉加快“三农”发展

  “一村一策”专题调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干净整洁的村道、宽阔的村文化广场、富含瑶族特色的公园……近年来,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贫困村的蜕变。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罗志成说,五年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对“三农”工作的监督放在首位,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乡村振兴长效帮扶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对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提出意见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并专题研究落实,出台一系列措施办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推动26个镇427个村形成初步发展思路

  “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罗志成说,五年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在组织指导“三农”方面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把脉”“会诊”促进了“一村一策”工作,推动26个镇427个村根据自身特点、资源禀赋形成初步发展思路,带动其他乡村认真研究发展规划,摸清了我市农村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困难,对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意见建议,得到了市委的高度肯定,并专题研究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办法。目前,乡村振兴工作已在全市乡镇全面展开。

  根据市委的工作部署,2020年6~8月,市人大常委会与团市委组成调研组,按照“点面结合、精准把脉”的工作原则,分成5个小组深入惠城、惠阳、惠东、博罗、龙门5个县(区),分别定点选取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四类共20个典型村,采取进村入户、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实地察看等形式,详细摸底调查,研判分析定点村存在的问题与优势,厘清下一步发展思路。

  在此期间,调研组每月2~3次到县(区)、乡镇和定点村进行指导,促进一村一策“把脉”“会诊”等工作。

  通过专题调研,调研组提出建立“一村一策”长效问策机制,由市委农办负责牵头,组建由相关部门、专家组成的问策团队,对全市所有乡村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的“问诊”“会诊”,分析研究各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资源优势,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形成专业工作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县(区)乡镇点面结合、纵横对接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局面。

  调研报告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通过调研了解到,众多农村尤其是村“两委”干部对“一村一策”寄予厚望,一些乡村热情高涨,较快地制定了“一村一策”发展规划,期待能找到更加符合实际的强村富民抓手,进一步增强村组集体经济实力,开拓增收渠道,提高生活水平。比如龙门县156个村在调研后100%制订初步发展思路,惠城区57%的村制订初步发展思路,部分发展思路较完善的村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发展规划,由上而下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进一步营造了乡村干事创业的氛围。

  “调研非常及时,调研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市人大代表、博罗县湖镇镇副镇长田丽粉说,近年来,她所在的湖镇镇围绕“一村一策”发展要求,各村社区积极谋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了坪山村欢乐稻场、黎光村康城生态园、茶山村樱花谷等系列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根据镇村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发展了“一镇一业”柑橘产业,推进了“一村一品”光辉村石芽坝山茶、邹村村尚华田柑橘、响水社区特种荔枝、新作塘村蔬菜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成为湖镇农旅生态游的新名片。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杨为高

编辑:小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