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非凡十年】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再造石化新材料产业增长极

原标题: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锚定千亿园区,积极承载优质项目,培育产业集群

  再造石化新材料产业增长极

  金秋时节,俯瞰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两条主干道已建成通车,17条在建的道路上,各式工程车辆来来往往,在日夜交替之间,拉开了这个新建园区的产业发展轴;已落户的8宗项目,总投资约120.9亿元,正陆续进场施工……历经两年多的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雏形已显。

  近年来,惠州坚定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由此诞生,主攻高附加值的“化尾”产业链,与大亚湾石化区一起,以“双子星”之势扛起惠州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重任。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锚定千亿园区,再造一个石化新材料产业增长极,这是目标,更是使命。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图。

  扛鼎使命

  助力惠州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落户大亚湾为开端,20年间,惠州崛起了一座“石化名城”,大亚湾石化区一跃成为惠州这座工业城市的“产业名片”。近年来,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市委、市政府着力破解石化产业“油头大,化尾小”的问题,提出打造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目标,建设新材料产业园的谋划迅速推进。

  2019年1月,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惠东县白花镇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同年5月,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领导小组成立,7月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成立;2020年9月,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动工;2021年8月,首批8宗产业项目落户……

  “推进快是为了抓住机遇。”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上一轮的工业发展中,惠州抓住改革开放机遇,融入电子信息和石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实现了从农业市向工业市的成功转型。如今,惠州工业转型升级正在进行时,在石化领域,大亚湾石化区近年先后落户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恒力(惠州)PTA项目、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将使惠州石化产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内石化产业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惠州要抢抓“双区”建设和国家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大亚湾石化区的原料供应优势和华南区域优越的市场需求优势,延长石化新材料产业链条,助力产业和城市实现又一次的跨越发展。

  根据规划,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计划用10年时间开发建设,到2035年实现总投资2500亿元,园区年产值4000亿元,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再造一个石化新材料产业新增长极。

  可以说,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不但是惠州发力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重磅动作,也是推动广东石化产业链加快向下游延伸、助力惠州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的重要举措,“这是园区的重要使命。”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指挥部。

  党建引领

  形成强大合力助推实现“三年打好基础”目标

  按计划,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按“三年打好基础、五年初见成效、十年成熟运营”的思路进行近、中、远三期开发建设。从零起步用3年时间打好园区基础,涉及规划编制、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市政及园区配套建设等一系列繁琐而艰巨的工作,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难点多。

  为高效推动园区建设,2021年6月,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中共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联合党委成立,下属9个支部,共有党员近150人。目前,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每周定期召开联合党委协调会暨产业项目推进会,听取项目建设进展,现场研究存在问题,建立高效的问题反映处理机制,全力解决园区和企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每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员干部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攻坚克难,确保了园区规划论证、市政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工作顺利推进,为产业园实现‘三年打好基础’的第一阶段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该项目联合党委副书记张洪民介绍,联合党委是功能型党组织,聚焦政治引领、统筹协调、服务保障三项功能,以支部为战斗堡垒,以党建联席会议为抓手,突出共联共建,有效打破了项目与属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参建单位与参建单位之间的局限,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实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项目推进优势和发展优势,让党建带着项目“跑”。

  例如,为全力做好用地保障,园区属地白花镇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冲锋在前,咬定目标、挂图作战,以“5+2”“白加黑”“晴加雨”的毅力奔走在产业园范围内各个村、各个山岗,解决征地难点痛点问题,启动涉及园区征地工作总面积2.96万亩,至今完成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补偿约15600亩,仅今年1-8月份就完成了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补偿约5630亩,新增建设用地报批1105亩,完成7宗产业项目二期供地、热电联产项目供地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配套项目供地930亩。

  “园区联合党委已成为产业园项目各方快速沟通的‘桥梁’。”中国化学南方建设公司惠州项目总承包部党支部是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联合党委的组成成员,该党支部副书记刘阳介绍,此前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道路水浸、载重车进出村道不便,以及需要镇村配合的环评、安评、文物调查评估等工作,村企之间通过联合党委,直接联系对接、沟通协调,快速高效解决了问题。

  今年是园区“三年打基础”的关键一年,采访中,张洪民坚定地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产业园指挥部的具体推动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既定目标。”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区位。

  园区建设

  17条道路开建,其中9条年底通车

  瞄准千亿级园区目标,高起点规划被放在了重中之重。在对上海、宁波、南京等地的先进园区实地调研后,指挥部决定学习先进园区的经验,借助专家力量,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园区各项规划,并坚定按规划实施,为产业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园区建立之初,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就聘请了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权威机构,对园区基础环境、总体布局、产业导入、基础建设等全方位深入开展规划研究。至今,园区已完成8大类共38项规划、论证,目前正在编制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和莆田河防洪景观规划,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与此同时,园区场平、道路、公共配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跑步前进。

  从空中俯瞰,园区起步区内,已平整的土地一片连着一片,蔚为壮观。坐在车上,指挥部总工室主任张陆讯沿途示意,这块是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用地,那块是兴长聚烯烃新材料项目用地……他介绍,目前,园区起步区4.5平方公里的场平工程全面开工,现已完成3平方公里,1.21平方公里的场平(五区)工程已立项,力争让企业签约即可获得“熟地”交付。

  园区内道路建设也在快马加鞭地推进中。目前,2条主干道化二路(一期)、化三路(一期)已建成通车,“现在正在大力推进17条起步区市政道路建设,其中,9条计划今年底前路面具备通车条件。”张陆讯说道。

  “三年打基础”,这个基础既指园区内的各项市政配套建设,也指让两个园区实现“隔墙供应”的“硬件”建设。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旁,一号公路项目现场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机械轰鸣,从空中俯瞰可见,道路一路南下,即将直达大亚湾。这是一条串起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和大亚湾石化区两大重要平台的产业大道,今年底将实现半幅通车,届时,它将与园区内已建成的2条道路、在建的17条道路一起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打通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南北运输和陆海联运,提升园区原材料和产品运输能力,让两大园区“隔墙供应”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一道两管’(产业园石化专用通道、产业园与大亚湾连接管廊、产业园污水排海管道)也在稳步推进。”针对公众和企业关注的“隔墙供应”设施建设,张陆讯进一步介绍,目前石化专用通道、污水排海管道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底可投入使用。

  据介绍,公共配套方面,按计划,污水处理厂力争年底建成投产,同时,指挥部正有序推进热电联产、资源再生利用、特勤消防站、变电站、内部管廊等市政公用工程,确保部分公用工程与首批入园产业项目同步投产、投用。

 

正在建设中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

  招商引资

  聚集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 8宗已落户项目总投资120.9亿元

  借助大亚湾石化区“隔墙供应”优势,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招商工作定位于石化新材料产业链中下游,吸引了宇新股份、岳阳兴长等一系列产业项目落户,进一步夯实我市石化新材料产业链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基础。

  在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一期)现场,生产管理楼、中心控制室等建筑都已封顶并完成装修,按计划,年产6万吨PBAT先行项目将于下个月(10月)试生产。这是宇新股份在惠州建设的第3个生产基地,另外2个在大亚湾石化区,彼此之间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关系。

  “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一期)是丁烷产业链项目,主要生产可降解塑料产品和功能性材料。它的原料有70%来自于大亚湾石化区内的企业,另外还有一部分需要从其他城市和国外进口。”站在建成的PBAT生产单元主体结构旁,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胡先君称,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59亿元,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利用大亚湾石化区富余的烷烃资源,生产市场紧缺的高附加值高端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达到300亿元,给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推动力。

  上市企业岳阳兴长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也看中了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在惠州成立了子公司惠州立拓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约12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年特种聚烯烃装置及15万吨/年改性专用料装置,把大亚湾石化区的丙烯原料生产成高端聚烯烃产品。

  “目前,高端烯烃产品基本依赖进口,每年进口超百万吨。国家正在鼓励发展特种聚烯烃等化工新材料,实现进口替代,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蓝海市场。”惠州立拓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田野介绍,企业自行研发的特种催化剂以及聚烯烃工艺开发和产品改性全套技术突破了行业核心技术封锁,项目生产的产品能填补国内同行的空白,降低对进口市场的依存度,“目前,企业的产品已完成小试打样,市场反应非常好,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40亿元。”

  据了解,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优先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等。目前,园区已落户8宗优质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约120.9亿元,包括6宗上市企业项目、2宗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项目。恒力集团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分别与市政府签订了400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产业园建设PTA下游新材料项目和尼龙66新材料系列项目。

  “今年以来,园区累计接洽50余宗项目,筛选出一批宗企业实力强、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作为重点引进对象。”指挥部产业发展组组长蔡文浩表示,接下来园区将聚焦产业项目实质动工和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助力我市抢占石化新材料市场高地,打造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声音

  “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增资扩产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惠州不仅有原料资源、靠近华南消费市场,而且有港口码头,为企业获取有竞争力的国外原料提供便利,助力企业降低成本。”

  ——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胡先君

  “我觉得惠州是块宝地。大亚湾石化区‘隔墙供应’的原料可以确保生产稳定性;而华南市场交通便利,上下游产业链完整,有助企业降本增效;而且惠州的营商环境好,我们项目推进快,目前设施采购已基本结束。”

  ——惠州立拓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田野

  “园区主要发展先进合成材料、高端电子新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与大亚湾石化区形成上下游互补,进一步提升了石化产业的附加值,推动了产业链“强链、延链”,形成较为鲜明的特色,对于惠州“2+1”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面向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已经引进了宇新、兴长等行业龙头企业,对推动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接下来,园区应进一步强化与大亚湾区的联动发展,建立共建共享的区域联动机制,强化快速交通路网的一体化建设,推动形成产业互补、相互促进的共赢联动发展模式。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学教授梁乃锋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杨建业 通讯员赖素琴 曾永华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