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园区行】仲恺高新区:“聚链成群”做强万亿级产业核心引擎

原标题:
仲恺高新区倾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聚链成群”做强万亿级产业核心引擎

   惠州正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以打造“3+7”工业园区为抓手,奋力建设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先导区,构筑制造业创新集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和营商服务高地,为我市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走访园区第二站

  中韩(惠州)产业园

  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含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

  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

  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

  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

  龙门大健康产业园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含大亚湾新兴产业园)

  园区名片

  惠州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因位于廖仲恺先生的故乡而得名,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经过30年发展,仲恺高新区不仅培育了TCL、德赛、亿纬锂能等本土知名企业,更吸引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家企业入驻,获得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首批十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等15个国字号招牌,在最新的全国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32位。

  数读园区

  ●2021年,仲恺高新区GDP首次突破800亿元,位居惠州第二

  ●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位居惠州第一,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1800亿元

  ●规上工业企业存量突破800家,百亿级企业8家,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百强企业7

  ●2022年上半年,仲恺高新区GDP达416.08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多项经济指标居全市前列

走进仲恺高新区

  以全市3%的国土面积、10%的人口,创造了全市49%的规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3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16%的GDP……

  近日,“喜迎二十大 惠州向未来——高质量发展园区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仲恺高新区,鳞次栉比的厂房、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映入眼帘,建设者们战高温、斗酷暑,让人感受到高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脉搏。

  仲恺高新区位于惠州西南部,面积345平方公里,地处深圳东进走廊黄金区位、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核心区域,是惠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排头兵”。

  今年,仲恺高新区刚好走过了30年历程。三十而立,作为惠州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仲恺高新区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奋楫争先加快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

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加速集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从一张白纸到产业图谱

  构建“5+1”产业体系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

  走进位于仲恺高新区的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一栋栋风格统一的厂房排列整齐,坐着电瓶车穿梭在这片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工厂里,感受到的是高端大气的现代化“智造”气息,45条生产线马力全开,液晶面板模组年产能近6000万片……

  前不久,TCL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扩产项目在仲恺高新区TCL产业园全面封顶,该项目产品涵盖高世代玻璃基板、大中小屏模组和整机,将进一步完善惠州半导体显示上下游产业链,助力惠州、广东省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显示产业集群。

  TCL华星光电生产制造中心副总经理陈刚表示,模组扩产项目是TCL华星光电实现产业升级和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又一重大布局,项目计划今年9月4日开始生产设备搬入,10月26日实现量产。

  如今,仲恺高新区拥有全国配套最齐全的“基板—面板—模组—整机”全产业链发展集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模组和电视整机一体化生产基地,电视产销量、电视面板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前列。

  在仲恺高新区走一走,项目成片、产业成链、企业成串、服务成线,随处可见这样的鲜活案例。

  记者来到位于仲恺高新区和畅三路的德赛电池生产基地,只见锂电池生产线上,丝印、烧录、空载电压测试、焊接、包胶纸……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全自动化车间内机器人“师傅”忙碌不停,一块块手机锂电池在这里制作封装,销往全球各地。

  “大家手上的华为、oppo等知名品牌手机中,可能就有一块手机电池产自德赛。”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总裁程月帆介绍,德赛电池是全球第一家引入电池封装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目前,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智能物联等终端产品和设备。

  目前,仲恺高新区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等三大支柱产业均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全国移动智能终端重要生产基地和配套产业集聚区之一,全球重要的高能环保电池生产基地。该区先后引进TCL、旭硝子、信利、华星光电等,实现平板显示产业上游、中游、下游全覆盖,液晶电视机、车载娱乐信息系统、锂电池产量和市场份额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数据显示,2021年,仲恺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大关,位居全市第一,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1800亿元。

  “仲恺高新区从8.8平方公里白手起家,经过30年不懈努力,发展成为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32的高新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汤俊表示,该区紧紧围绕全市“2+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目标,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走向高端。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仲恺高新区一张最靓丽的名片。”汤俊表示,该区以加快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为主线,突出“高”“新”特征,构建完善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5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5+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

仲恺交通便利,产城人融合发展势头强劲。

  从物理整合到叠加效应

  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提升产业承载力

  俯瞰德赛西威智能网联惠南工业园,整齐排列的楼房、宽敞整洁的道路和生机盎然的绿地相映成趣。

  在数字化工厂,自动搬运车来回穿梭派送物料,智能化设备轮番上阵;在智能驾驶测试场,真实场景为各类传感器、ADAS辅助驾驶、代客泊车AVP等技术产品提供开发验证;在宿舍生活区,员工们舒适地休息、健身、娱乐……

  “企业生产线年内将达到170条以上,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产值将达40亿元以上;建筑面积8.07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已奠基。”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介绍。

  惠南科技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助力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园区正在谋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打造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产业高地。

  工业园区是承载产业的平台载体。翻开仲恺高新区产业版图不难发现: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东江科技园、惠南科技园等优质园区平台跃然纸上。

  各园区平台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从园区定位上看,潼湖生态智慧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全力打造融深融湾“桥头堡”,重点培育移动智能终端、智慧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链条。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以人工智能、高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等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东江科技园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专业化千亿园区。惠南科技园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新基建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我们紧紧围绕市‘3+7’工业园区新格局和‘项目进园区’总要求,推动优质资源加快向产业园区集聚,做大做强重大产业平台。”汤俊表示,该区将高标准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重大产业平台,推动东江科技园、惠南科技园扩容扩园,充分发挥平台叠加效应,持续提升重点园区产业发展承载力。同时,实质性启动潼侨镇级工业园、惠环(西坑)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工作,促进低效、老旧工业区“焕发新生”。

  “经过多年整合探索,高新区以各种优惠政策驱动发展的叠加效应已逐步显现。”采访调研组专家代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学教授梁乃锋说,仲恺高新区产业发展布局清晰,“5+1”现代产业体系均有相应的重点园区平台支撑和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叠加和功能互补,形成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

亿纬锂能生产车间。

  从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

  近700家在孵企业茁壮成长

  仲恺高新区除了是一个大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是一个优质的企业和产业孵化平台。30年来,一家家优质科技型企业在这里破土、生根、发芽,进而成长为“参天大树”,一个个风口产业在这里“聚点成珠、串珠成链”,成为国内的重要产业基地。

  从仲恺高新区孵化器“毕业”的企业中,亿纬锂能就是一个缩影。2001年,当亿纬锂能在仲恺高新区刚刚成立时,很多人或许不会想到,这家当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新能源企业,在20年后能成长为惠州首家市值突破2000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

  亿纬锂能以做锂原电池起家,后来相继抓住移动手机、物联网、TWS耳机、ETC、电子雾化器等机遇,进而在消费锂电和动力电池的几个细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企业从当初一个“小厂”,快速成长为业务遍布全球、工厂编号排到50以后的大型企业集团。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各种关心和支持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始终不忘仲恺高新区和惠州市长期以来对企业的支持。

  亿纬锂能、德赛电池等头部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崛起,也带动了仲恺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链的壮大。据统计,仲恺高新区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高能环保电池生产基地,现有智慧能源产业规上企业35家。

  孵化器是初创型企业“成长的摇篮”。截至目前,仲恺高新区孵化载体升至21家。其中省级加速器1家,国家级孵化器5家、省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在孵企业近700家,孵化面积近81.5万平方米,加速器联盟面积超100万平方米。

  走进位于惠南科技园的伟乐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见各种“硬科技”琳琅满目,智慧酒店IPTV系统、智慧视听系统、智慧多媒体解决方案等令人大开眼界。

  “我们不生产电视,也不生产音响、高清屏幕等配件,但在精彩电视节目的背后,或许就有伟乐的功劳。”伟乐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伟华说,伟乐主要从事的是视听专业传输,是世界杯、欧洲杯、奥运会的专业设备提供商,是工信部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客户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专注创新研发,拥有核心技术,是伟乐科技多年来实现快速成长的核心动力。”邹伟华说,目前,伟乐在惠南科技园的2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过半,达120人,也造就了精彩视频传输背后的“幕后英雄”。

  一直以来,仲恺高新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和科技创新“四大倍增行动”,如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孵化器加速器倍增行动、科技金融倍增行动和上市企业倍增行动等。

  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仲恺高新区已出台《仲恺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仲恺高新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一揽子政策,形成覆盖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扶持、人才奖励等各环节的创新政策体系。

  据统计,目前,仲恺高新区R&D占比达6.57%,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7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7家,存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1家。培育出9家深耕电子信息领域的A股上市公司。

伟乐科技生产车间。

  从创新服务到仲恺速度

  创下产业项目落地新纪录

  今年4月20日,对惠州市金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义松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总投资50亿元的金籁科技(惠州)磁性元器件制造项目正式动工——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54天。

  54天!再次刷新了企业家对“仲恺速度”的认知,同时也刷新了仲恺高新区产业项目落地新纪录。

  “这不仅是仲恺速度,更代表了惠州速度。有这样的优质服务保障,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肖义松说。

  肖义松口中的优质服务,是仲恺高新区在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方面一系列创新做法和“组合拳”——

  创新实施“净地交付”“拿地动竣工”和“竣工验收”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工业项目容缺办理报建审批“清单管理”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净地不净”“配套滞后”等严重影响项目建设速度的突出问题。依托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首席服务官管理平台,打造“重点项目企业包”“重点项目政务服务队”等服务模式,为企业项目扫清各种障碍、提供优质服务,精准推动项目投资落地见效。

  营商环境既是重要软实力,也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仲恺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不断提高。

  今年6月上旬,仲恺高新区创新实施“惠企服务包”赠送服务,为新开办企业赠送含4枚印章、惠企政策汇编在内的“惠企服务包”。

  “服务好,办理快,真是省时、省事、省力!”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港籍创业青年、惠州世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军辉连连点赞,“免费刻印章为我们企业节省了大约600元的制章成本,还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我们努力当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仲恺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全面推动“全区通办”,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和“惠帮办”服务专窗,实施户政业务“合门并窗”,开展“周六不休息”延时服务,极大方便企业群众办事。还与广州、深圳、珠海等13个地市签订政务服务合作协议,成功实现“跨域通办”。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着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为仲恺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金籁电子、德赛矽镨、华瑞照明等78宗优质项目落地,中集新能源、亿纬动力xHEV电池、德赛电池物联网等20宗项目投产;完成工业投资168.38亿元,增长90.9%,几乎实现成倍增长。

  “我们将保持这股劲头,汇聚加快建成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平安、更加幸福国家一流高新区的磅礴力量。”汤俊说。 

  仲恺高新区“一区多园”

  01

  潼湖生态智慧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

  园区重点培育移动智能终端、智慧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链条,以中部为轴向东西两面延展,大力引进日韩、港澳、深莞等高端制造业项目,加快打造以中韩、惠港、惠深合作为重点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02

  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

  园区以人工智能、高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等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发展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智能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惠州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

  03

  东江科技园

  园区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以深圳、东莞为主攻方向,制定招商图谱,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招商,着力引进储备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专业化千亿园区。

德赛西威智能网联惠南工业园。

  04

  惠南科技园

  园区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新基建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形成以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打造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产业高地。

  ◆企业声音

  九联科技:

  政府支持是勇敢向前冲的底气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2001年诞生于仲恺高新区惠南科技园的电子信息企业,机顶盒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机顶盒出货市场份额已排名全球第四,并于2021年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惠州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九联科技园区。

  说起企业的发展历程,九联科技创始人詹启军与仲恺高新区颇有渊源。仲恺高新区于1992年成立,詹启军也是1992年从北京中关村来到惠州发展,都是整整30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召唤着无数心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到深圳、惠州等地创业。仲恺高新区正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大潮中应运而生,詹启军也抱着“赶海”的心理,决心在这个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创业。

  30年弹指一挥间,仲恺高新区已成长为惠州全市的工业担当、全国高新区32强。九联科技于2001年由詹启军创办成立,21年来,从最初联合创办人只有9个人、整个团队一二十人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近50亿元的上市公司。

  “成长之路始终离不开惠州、仲恺高新区、惠南科技园等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提供政策、资金、土地、平台支持和全方位的上市辅导,这是我们鼓起勇气勇敢向前冲的底气。”詹启军说,九联科技是从惠南科技园孵化出的第一家成长于惠州本地的A股上市公司,从成立至今,当地政府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耐心地辅导支持企业成长,这一点让他始终感念于心。

  说到九联科技成长的秘诀,詹启军认为,一个关键就是根据自身特长选准行业、选定赛道,然后放手大胆干。其实,这与仲恺高新区始终坚定不移深耕电子信息产业,“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创业精神如出一辙。

  如今,凭借在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智能家庭网络通信设备、物联网通信模块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出色表现,九联科技已经成为中国通信行业的旗舰品牌。

  ◆专家观点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学教授梁乃锋: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仲恺高新区是惠州工业发展的一个最好缩影,想了解惠州工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可以在仲恺得到最全面的答案。”在采访调研组走访仲恺期间,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学教授梁乃锋作为专家代表,一起走园区、进企业、聊发展。

  “仲恺高新区充分展现了发展韧性与活力。”梁乃锋表示,仲恺高新区聚集了惠州最大的工业体量,拥有最齐全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而且很多是风口领域的佼佼者。惠州要加快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尤其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这一支柱产业,更好地发挥仲恺高新区主阵地作用尤为关键。

  “产业布局前瞻性强、发展基础牢固、区位优势显著、土地资源丰富,是目前仲恺发展中的亮点和优势,也是决定其后发潜力的良好基础。”梁乃锋说,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仲恺高新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布局渐趋合理,“5+1”现代产业体系均属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未来产业,前景广阔。此外,还有“临深”“临湾”的区位和土地等优势,有利于实现产业、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快速集聚,进而实现更大强度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为重大项目引进和园区建设提供保障。

  对于如何加快建成国内一流高新区,梁乃锋认为,“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深度融深融湾为仲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多竞争和挑战。建议仲恺高新区努力提升发展能级,突破“行政功能区”的定位,充分利用自身国家高新区身份,探索实现更多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和突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进一步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仲恺高新区城市住房、交通、教育、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商业消费、休闲娱乐、文化服务的层次和多样性供给亟待丰富,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层次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只要在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等方面坚持创新思维、前瞻性思维,坚持提升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企业服务水平,仲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梁乃锋说。

  记者手记

  “一张蓝图干到底”成就电子信息产业名片

  走进仲恺高新区,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令人印象深刻:一辆辆满载着“惠州制造”的车辆开往全国各地,一座座塔吊与蔚蓝的天空一起勾勒出壮美的天际线……

  仲恺高新区是全国首批88家高新区之一。30年来,仲恺高新区从8.8平方公里土地上白手起家,从险被“末位摘牌”的危急局面中突围而出,从产值徘徊不前的瓶颈阵痛中逆势前行,一跃成为现在面积345平方公里、人口53万,GDP超过8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32位的高新区。

  仲恺高新区成功突围的秘诀在哪?在与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和相关企业负责人访谈交流后,我们发现,30年坚守初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魄力和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劲头,让仲恺高新区成功突围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定不移深耕电子信息产业是仲恺高新区“一张蓝图干到底”最生动的诠释。仲恺高新区先后几次在产业体系上进行优化调整,从最初的“4+1”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升级至“4+2”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到“2+1+X”产业体系、“3+6”产业体系,再到如今优化确立的“5+1”现代产业体系,但无论如何调整都是建立在坚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30年来始终未曾改变。

  如今,仲恺高新区建立了完整稳定的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获得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首批十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等国字号招牌,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仲恺高新区乃至惠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十而立,青春正当时。我们相信,仲恺高新区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不动摇、不懈怠,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目标指日可待。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 袁 畅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袁 畅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李松权 张艺明

编辑:任己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