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行风热线面对面》围绕“优化城市管理,提升宜居指数”主题与市民交流互动
今年将建成开放12个口袋公园
城市管理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1月29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做客惠州综合广播《行风热线面对面》直播室,围绕“优化城市管理,提升宜居指数”主题,与听众进行交流互动。
垃圾分类
市区28个小区开展餐厨垃圾收运试点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惠州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
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副主任叶惠英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垃圾分类全链条包括源头分类、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居民端需做好源头分类和分类投放,政府层面需做好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实际工作中政府做好宣传引导,完善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引导全体市民积极配合参与。
垃圾分类要“一分到底”,居民投放只是第一步,中端收运、末端处置同样不可忽视。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小区前端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存在混投现象,加上作为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监督不到位,未落实二次分拣,的确存在混装混运的现象。
“针对混装混运现象,我们正计划建立与居民小区投放点相衔接的运输体系,合理确定分类运输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落实‘专桶专运、专车专运、专线专运’。”叶惠英介绍,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在惠城区开展餐厨垃圾收运试点工作,目前11个环卫所将在所辖区域内选择两个条件成熟的小区(江北所选6个,惠州市区共计28个)开展餐厨垃圾收运试点工作,逐步推广开展桶边督导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接下来,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将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持续督促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切实履行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的职责,协同提高前端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同时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执法检查力度,对混装混投现象严格执法,督促分类投放。
犬只管理
犬只出行须牵犬绳、佩犬牌、戴嘴套
不文明养犬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在节目中,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丘素芳对此回应,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引导市民依法、规范、文明养犬,惠州市于2022年启动《惠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起草。经过前期一系列的立法程序,《条例》已于今年8月24日提交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目前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集时间截至11月30日。待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报省备案后,预计将于明年颁布实施。
《条例》对各级政府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养犬登记备案、免疫、犬只出行规范(如牵犬绳、佩犬牌、戴嘴套)、伤人处理、流浪犬收容及相关法律责任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各位市民可以通过网上公开的渠道积极提出宝贵意见。
由于《条例》仍处于立法阶段,目前我市养犬管理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相应部门负责。比如:对于犬只未定期进行狂犬病免疫接种,由农业农村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进行处罚;对于犬吠扰民、犬只伤人,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进行处罚,如警告、罚款等,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拘留;对于犬只粪便等排泄物未及时清理,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规定进行处罚;对于流浪犬的处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本辖区流浪犬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
“养犬能给人特别的情感寄托,但不能为了一己之便而不顾他人感受,让邻居下楼遛个弯儿都小心翼翼。遵守规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健康乃至生命负责。”丘素芳倡议市民文明养犬,养犬人拴好责任的绳子,城市管理拴紧监管的绳子,共同推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环境。
民生实事
优化建设领域审批服务效能
城市建设除了强化基础设施“硬支撑”,更需要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方面下功夫。
市住建局总经济师李建军介绍,为解决我市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我市今年计划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778套,基本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5550套。截至今年11月20日,全市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439套;基本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6000套,有效吸引了各类人才到我市就业安居。
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市住建局会同具有工程审批职责的部门严格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问题专项整治,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建立同城同标政策体系,优化建设领域审批服务效能,进而有效提升我市营商环境。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实事之一,是提升群众幸福感、满足度的民心工程。李建军介绍,自2021年开展以来,全市已开工改造503个老旧小区,其中市区270个、县城233个。这些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停车、适老、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设施都有了较大改善。自启动改造以来,全市实施照明设施改造小区122个、实施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小区24个、新增地面停车位798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等超过1.4万平方米。下一步市住建局将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的后续管养模式,组织有条件的小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选择专业化的物业、运营服务企业来进行管理,确保基础设施后续维护运营顺畅。
针对市民关注的“水浸街”情况,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防范城市内涝的一个重要辅助措施。市住建局修编“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并全面普查“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形成了惠州市城市易涝点清单,绘制了城市易涝点风险分布图,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
目前,全市共排查出城镇易涝点130个,所有易涝点均已明确排水防涝责任人,并制定排水防涝整治方案,相应落实临时整治及应急处置措施。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清疏管道约106公里,清疏集水井约4.8万座,并对全市低洼易涝地区的3838个排水窨井加装防坠装置。
公共设施
让城市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如今,分布在大街小巷的口袋公园,不仅提升了惠州城市“颜值”,还传承了城市“记忆”。2022年建成10个口袋公园,面积合计约4.5万平方米,受到了市民的好评。今年,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继续利用“社区边角料”“城市边角地”,拆除“脏乱差”,以“见缝插绿、增绿提质”的改造方式建设口袋公园。
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副主任徐金勇介绍,目前已完工开放演达大道东侧绿地(邻里园)、小金口街道办北侧绿地(金麒园)等口袋公园9个,总面积达18000平方米,预计到12月底还可以完成3个,今年将建成开放12个口袋公园,让城市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惠博大道道路及绿化整治工程启动以来,一直受到市民关注。徐金勇介绍,惠博大道左幅(往市区方向两条)已完成维修开放双向通行,转换至封闭右幅施工(往博罗方向)。在转换前,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会同交警、宣传等部门将右幅施工期间的交通疏导方案在各类媒体上进行大力宣传,并与沿线企业、居民积极沟通,使其知晓交通疏导方案,并尽可能地在道路右幅维修施工期间为其提供出行方便。接下来,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将督促施工单位加大机械、人力投入,力争在明年元旦前完成惠博大道行车道全线维修,恢复正常通行。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