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跑出民生发展“加速度” 持续增强百姓幸福感

  幸福,是温馨的字眼,也是永恒的话题。

  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对青少年而言,幸福或是快乐读书家人陪伴;对长者而言,幸福或是生活便利子孙绕膝;对百姓而言,幸福是身体健康安居乐业。

  办好民生实事,就是提升百姓福祉。过去一年,我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教育、医疗、养老、人居环境整治和老旧小区微改造等各项民生事项都取得长足发展,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我们期盼改善民生的“接力赛”,跑出民生发展的“加速度”,持续增强百姓幸福感。

去年7月4日高考前,惠州高三学子为自己加油打气。

  学有优教

  增加学位供给 提升教学质量

  惠州市第十六小学去年4月份动工以来,家住江北海伦堡小区的张女士就一直关注着学校的建设进展。她的孩子正读幼儿园大班,盼着市第十六小学早点建好,实现在家门口就读的愿望。

  近日,记者走访该建设工地了解到,目前施工进展顺利,按照计划,春节前2座塔楼主体结构将封顶,2月底第3座塔楼主体结构封顶,争取今年6月完工交付使用。“这间学校建好后,我的孩子上学就方便多了。”张女士高兴地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尺,着眼未来发展、顺应群众期盼,紧紧围绕惠州学子“有学上”“上好学”两个目标,以改革为动力,在学位供给和质量提升上打基础、建机制,不断提高“学有优教”发展水平。

  为增加学位供给,市教育局着力构建以“三个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学位保障体系。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每年新增60所幼儿园,增加2万个学前教育学位,推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实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计划,每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推动实现全市符合条件的孩子都“有学上”;多措并举抓实普通高中三年攻坚计划,每年新增近5000个普通高中学位,满足百姓对学位的需求。

  同时,着力构建“以测找差距、以督提质量”为主要抓手的基础教育质量体系。从2017年开始,以县区为单位,每学年对小学、初中学校的某一个年级中的两个学科进行质量监测考试,综合分析成绩,找出各县区、各学校之间差距。每年召开基础教育质量大会,发布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综合评价结果,并将结果通报全市,大力营造“以质量论英雄”的教育发展氛围。

  通过努力,惠州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下降明显,全市大班额由2018年的14.76%下降到去年的1.75%,全面消除了66人以上超大班额。普通高中录取率从2019年的56%提高到去年的59.5%,全市近6成中考考生入读普通高中,极大满足了惠州学子入读普通高中的愿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县区与城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善,各县区中考平均分与全市平均分的差距逐年减小。

美丽惠州小朋友最喜欢。

市民参与户外运动后快乐留影。

游客在惠东白马村体验当地民宿。

  住有宜居

  优化人居环境 完善基础配套

  走进市区东平金沙俊园,只见社区环境优美,车辆停放有序,老人在小广场上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孩子们在游乐园里玩滑滑梯、骑木马,其乐融融。这得益于去年11月完成的“惠民空间”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

  金沙俊园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现有业主1200多户,约5000人。在改造前,路面坑洼、绿化杂乱,加之小区管理不到位,居民没少埋怨。此次改造总投入300万元,对小区空间进行重新布局,对路面、停车棚、绿化进行改造,增设了休闲娱乐设施,设置了长者饭堂、长者之家等,小区环境得到优化,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居民连连称赞。“小区环境变漂亮了,大家都愿意下来玩了,很热闹。”在金沙俊园住了十年的龚先生笑着说,“改造后,不仅人气高了,房价也跟着涨了。”

  去年,市民政局推进实施“惠民空间”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针对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陈旧、居民活动空间狭小、群众议事平台缺乏、社区治理动力和活力不足等问题进行微改造,把老旧小区改造和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起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目前,去年原计划的42个和惠城区新增的40个共82个改造点已完成改造任务,合计投入8800多万元,惠及群众超过10万人。

  “微改造”让城市老旧小区焕新颜,人居环境整治则让农村环境大变样。2018年以来,我市各县区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美丽乡村”行动,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邹艳家住惠阳区沙田镇东明村新老屋片区,出门是宽阔干净的沥青村道,道路两侧种有花草,虽是深冬时节依然花团锦簇,远处的小广场是村民休闲热闹的地方……去年以来,沙田通过开展“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和“三清三拆三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大幅改善。“空气好,环境美,不少外出的村民经常回村里了。”

  去年,市农业农村局聚焦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突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市1043个村庄环境卫生基本达到干净整洁,4个省级示范片16个核心村、46个省定贫困村、144个示范村基本形成示范效应;全市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和100%无害化处理,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

医疗服务下沉基层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家门口健康指数”。

去年12月16日,市第一人民医院2号楼投用。

  病有良医

  提升医疗水平 减轻群众负担

  “这里的环境、服务和技术都很好,分娩体验很不错。”近日,杨女士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顺产诞下第二个宝宝后不久,开心地和亲朋好友分享。

  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市区江北区域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但成立12年来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设立产科和新生儿科。近些年,江北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区,人口迅速集聚,加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周边群众对医院扩容的呼声越来越高。

  去年12月16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2号楼正式启用,不仅增设了以前没有的产科、新生儿科等专科,原本床位不足的消化内科等强势学科也得以扩容,还增加了约400个车位,设置了空中停机坪,无论就医环境,还是医疗资源,都得到显著提升,能为市民提供更方便和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民生核心是幸福,幸福基础是健康。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卫生健康需求,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困难,是过去一年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着力点。

  去年,我市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动县域内资源“互联互通”,累计建成医联体36个。全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后,彻底破除“以药养医”“以耗养医”的旧机制,群众的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切实提高了就医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深化,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结合按项目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按服务单元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付费方式,切实提高了各医院的成本控制意识,过度医疗、重复检查、重复治疗等情况明显减少。

  为切实提高急诊急救能力,我市还大力推动“胸痛中心、创伤中心、脑卒中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高危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高级卒中中心3家,国家示范防治卒中中心2家;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创伤中心联盟牵头单位,创伤急诊复苏平均时间缩短至25分钟,为抢救生命争取了黄金时间。

  为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我市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去年共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000多名。全面落实晋升高级职称前下乡支医政策,选派313名优秀卫生人才支援基层,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4个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选聘,严密组织完成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上万人次,医疗卫生人才层次不断提升。

市社会福利院里,老人“展风采”。

环境美人气旺,惠州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老有颐养

  推进医养结合 实施智慧助老

  日前,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中山南路的惠城广慈护理站正式挂牌成立,吸引了不少附近长者和居民前来咨询。该护理站医疗总监郭林杰介绍,护理站主要为辖区及周边长期卧床长者、患者、残疾人、临终患者和其他需要护理服务者提供基础、专科、临终护理等上门护理服务以及个性化护理服务。居民吕大爷了解之后感慨道:“家附近有这样一个护理站还是不错的,万一有需要而孩子又不在身边,还能有专业护士上门来帮忙。”

  去年,惠州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在惠城区遴选3个社区开展社区护理站建设试点,除了广慈护理站,另外两家分别是位于小金口的曾求恩护理站和位于桥西麦地的方舟护理站。社区护理站突破专业护理服务从医疗机构向社区、居家延伸的工作瓶颈,为长者相对集中区域以及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片区提供“最后一公里”护理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惠州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0.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2.9%,惠州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惠州市长者服务局通过开展“六双”建设行动(“双网”:建设实体的三级长者服务保障网,建设信息化智慧长者服务保障网;“双高”:建设国家高端康养基地,建设国家老年用品研发制造高地;“双结合”:推进医养结合,推进康养结合;“双促进”:促进乐活养老,促进孝亲敬老;“双支撑”:强化人才支撑,强化服务支撑;“双保障”: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强化组织领导保障),不断提高长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方案实施大半年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提高长者优待水平方面,拓宽“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保障范围,去年1月起,保障对象在原来7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础上,增加60~69周岁低保、特困老年人购买对象,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去年,“银龄安康行动”已理赔6510人次,赔付金额超1000万元。同时,我市率先上线“粤省事”即办即批服务,去年已有4000多名长者通过“刷脸”成功申办长者服务卡和申领高龄津贴。

  在健全医养、康养服务体系方面,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已开设为长者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我市还积极推进各县区300张以上床位的长者安养中心(福利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在惠城、惠阳、龙门、仲恺4个县区正式投入运营服务。同时,不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示范中心7个,开展长者“大助餐”服务,提升长者服务的精准性和便利性。

  数说幸福2020

  教育

  新增2万个学前教育学位,超3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近5000个普通高中学位;

  全市大班额由2018年的14.76%下降到1.75%,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普通高中录取率从2019年的56%提高到去年的59.5%,全市近6成中考考生入读普通高中。

  医疗

  推动县域内资源“互联互通”,累计建成医联体36个;

  建成国家高级卒中中心3家,国家示范防治卒中中心2家;

  全年共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000多名,选派313名优秀卫生人才支援基层,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4个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选聘。

  环境

  完成82个老旧小区“惠民空间”微改造,合计投入8800多万元,惠及群众超10万人;

  全市1043个村庄环境卫生基本达到干净整洁,全市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和100%无害化处理,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

  养老

  惠州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0.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2.9%,惠州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银龄安康行动”理赔6510人次,赔付金额超1000万元,4000多名长者通过粤省事小程序“刷脸”成功申办长者服务卡和申领高龄津贴。

  短评

  大作为撑起大民生

  奋斗激情四处点燃,幸福之花遍地绽放。去年,惠州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奋斗,让梦想照进现实,可视可感之处,是一个个充满社情民意的“惠民大礼包”。大发展中有大惊喜,大作为里有大民生,一揽子民生事业建设大大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营造幸福生活,就要大力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教育、娱乐、养老等服务。要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里,用心用情用力破解百姓“急难愁盼”,补齐群众生活配套短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市人居环境备受称赞,近年来更是大力推动民生事业发展,但对标一流人居环境仍有短板和不足。群众生活无小事,以教育、环境、人居、养老等民生事业建设为切入口,深入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加快城市人居品质提升,将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抓牢民生事业建设抓手,不断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发展新局面,让市民群众更好享受建设成果,将不断激发惠州人民激情斗志,推动惠州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新的一年,让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以大作为撑起大民生,不断丰富幸福惠州的时代内涵。

  (凌保康)

  文字(除署名外)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香金群 通讯员江慎诺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钟畅新 杨建业 谢菁菁 彭红霞 通讯员欧永杰 摄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