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创新推出系列举措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成效显著

  农村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2018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创新推出村级头雁“四个一百”、第一书记“三个一批”、镇村干部“大储备”等系列举措,有效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深入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党的领导

  建强农村支部堡垒

  “2019年至今,全村村道硬底化28段共4.9公里,拓宽、修缮入村主道和堤坝路共2.6公里,拓宽村内干道、巷道共4.2公里,引进和发展产业项目4个,目前在花卉田园综合体上班的村民有57人……”说起村里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惠城区马安镇水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伟一口气说出这样一组数字。

  曾经的水贝村,村情不稳、民心涣散、村容脏乱,村党总支部被列为全市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短短几年时间,是什么让村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村党组织团结、务实,党员干部带头为群众办实事。”这是水贝村村民给出的答案。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结合“四议两公开”要求,出台强化村党组织全面领导的《暂行办法》,从人事安排、重大事项决策、资金使用、民主监督4个方面给村党组织“赋能”,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强规矩治“软”,强“头雁”治“弱”,强教育治“散”,强发展治“贫”,强民生治“怨”,推动68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全部“摘帽”提升,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惠东县铁涌镇好招楼村等一批重难点村纷纷实现从软弱到坚强、从涣散到堡垒、从后进变先进的蝶变。惠阳良井镇霞角村、惠东白盆珠镇横江村等在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文明村。

  特别是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我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将换届过程提升为强化党的领导、凝聚民心、团结群众的庄严过程。选举前,全市1313个村(社区)党组织扎实开展宣传发动、遵纪承诺、走访慰问、民生调查、专项培训、专题座谈等“六个一”活动;选举完成后,又迅速组织开展任前谈话、就职宣誓、任职培训、任期承诺、领办实事、荣退仪式等新一轮“六个一”活动,“两委”干部共领办“民生微实事”7900多件,用实干换实绩、以实绩赢民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纷纷点赞。

  强化人才引领

  选优配强农村基层队伍

  我市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的重中之重,三年来共选派200多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调整撤换“四不”村党组织书记33人,基层事业发展带头人队伍不断选优配强;大力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四个一百”(重点储备百名、公开选拔百名、外出培训百名、绩效奖励百名)和驻村第一书记“三个一批”(提拔重用一批、选派留用一批、表彰奖励一批)系统工程,有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勇挑重担,全市46个相对贫困村和35546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如期实现脱贫出列。惠东县白盆珠镇党委和龙门县林健华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我市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头雁’质量不高、发展党员后继乏人、村民小组干部脱管、镇街编外人员管理失范”等四方面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提出镇村干部三级五类“大储备”工作思路,将镇、村、组三级“系统化”管理,乡镇(街道)中层干部(党建指导员)、乡镇(街道)普通干部(党建联络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五类干部“一体化”储备,目前已对全市超4.8万名4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外出能人逐一“建档立卡”,“靶向”动员返乡任职,其中有意愿返乡任职占42%、40岁以下占92%、中共党员占30%、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占37%,“人才”“人心”双回归的局面加速形成。

  惠城区三栋镇官桥村黄新政说:“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放弃企业里面工资高、待遇好的生活环境,选择回家乡做个村官,其实我就想为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组织给了我锻炼的机会,这就是我的事业。”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黄新政成功当选为官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像黄新政这样从村级储备人选成功“转正”的,我市还有1025名,其中任村级“头雁”的有84名,这些储备人选逐步成为推动我市农村基层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强化发展引领

  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地处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东北部的小洞村,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总人口1100多人,耕地仅700余亩。近年来,这个人多地少的省定贫困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投入近百万元建设光伏一期、二期发电项目,入股蓝田坪河电站、龙门林艺公司等,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实现强村兴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6.3万元大幅增加到2020年的19.8万元。

  像这样的村,我市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形成了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实现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坚持市县党委统筹,分2批在5个县(区)明确146个集体经济试点村并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在落实每村50万元扶持经费的同时,突出党委主导、市场主体,创新“产业导入+土地流转”“村企合作+城镇建设”等多种发展模式,增强村“造血”功能,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市坚持“抓示范、创特色、带整体”的总体思路,推进惠东中洞村、龙门低冚村等5个省、市级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推动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示范带动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目前,这批红色村已然成为我市农村党建的示范标杆、基层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板标兵。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通讯员惠市组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分享到: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