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运动少熬夜,保持良好健康生活习惯,远离疾病。 新华社发
2月27日,中国香港著名影视明星吴孟达,因肝癌救治无效去世。据媒体报道,早在2020年年底,达叔就已经发现自己患上了肝癌,可惜发现太晚,癌细胞扩散很快,从住院手术、化疗到去世,仅仅7天。而同样的,在2月初,知名歌手赵英俊也因肝癌去世,当时,他献唱的抗癌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还在热映,但人却已经不在。
“世界癌症日”过去不久,如何预防肝癌和其他癌症,近日再次受到大家关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毕晓霞为大家进行了讲解。
长期熬夜
增加患肝癌风险
毕晓霞介绍,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目前肝癌有高危群体年轻化的倾向。她强调,年轻人绝不能自恃年轻强健而忽视对肝癌的防范,尤其是高危人群。
毕晓霞介绍说,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有慢性肝炎病史(乙肝、丙肝);家族中已有确诊肝癌患者;长期酗酒者;长期食用腌腊、烟熏、霉变等食品者;长期工作压力过大、经常熬夜或长期精神压抑者等。
那熬夜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吗?毕晓霞说,确实会。“因为熬夜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而人体免疫力是对恶性肿瘤发生的最早防火墙,我们身体每天都可能会有小量正常细胞癌变的发生,但如果免疫力够强大,就容易打败少量的敌人。”毕晓霞建议,每晚最好在11点前就入睡。
早期症状不明显
应注意早期筛查
毕晓霞介绍,由于早期肝癌基本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只是表现为疲劳、消瘦或腹泻,患者自己很难察觉。晚期表现一般为腹部疼痛、腹胀等。肝癌晚期的治疗非常困难,所以早期筛查对于肝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在肝癌早期发现并进行手术治疗,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60%~80%,治疗费用在5万元左右。但肝癌一旦发展为晚期,不仅治疗费用大大增加(可能达到20万元左右),且5年生存率很低。所以公众一定要重视肝癌的早期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毕晓霞说。
毕晓霞介绍,我国目前的肝癌筛查方式主要是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和超声波检测。鉴于肝癌发病年轻化的特点,对于35岁~40岁的人来说,如果本身是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即为肝癌高危人群,应当每6个月进行一次相关检查。如果是有肝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检查。
少吃隔夜菜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毕晓霞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肝癌的发生,包括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不酗酒,不吃腌制食品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患上肝癌的风险。每个人都有生物钟,规律的作息时间能够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内分泌保持稳定,及时排出毒素。
“生活上,应注意分餐具饮食,防止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传染。因为乙肝、丙肝病毒是发生肝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这两类病人应注意接受规范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以防止肝癌的发生。”毕晓霞说,还要注意保存好家里的食用粮食,防止发生霉变;不吃黄曲霉素污染的稻米、面粉、玉米、大豆、花生等;不吃或少吃含有亚硝胺类物质多的食物,如酸菜、咸菜、隔夜菜、咸鱼、香肠等。
戒除嗜酒、酗酒等不良习惯,不喝烈性酒、劣质酒,以防酒精对肝细胞的破坏。酒精主要由肝脏代谢,适当的酒精摄入肝脏的代谢能力还能够承受,但如果长期酗酒,超过了肝脏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酗酒同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癌发生率几乎相当。这也是为何肝癌的发病男性比女性多的原因之一,因为普遍来说男性酗酒者比女性更多。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恶性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癌症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毕晓霞分析,吸烟、喝酒、熬夜、缺少运动、肥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压力大、心理紧张、心情抑郁等,都是引发癌症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还有病毒感染(如HPV病毒、EB病毒等)、电离辐射、化学毒物(如甲醛)、大气污染、工业粉尘、遗传等,也是引发癌症的因素。
当今许多人仍然谈癌色变,认为人面对癌症时束手无策。毕晓霞说,最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的办法就是预防,也叫一级预防,即通过积极预防和干预,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有40%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1/3恶性肿瘤可以预防,1/3可以治愈,1/3可以治疗。因此,不光是中老年人要注意癌症的防控,年轻人,甚至青少年也要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癌症的发生。毕晓霞建议市民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相关链接
惠州四种癌多发需重视这些预警
2月5日“世界癌症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再次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表示,2020年1000万人死于癌症,全球有1/5的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患癌。其中,乳腺癌以新增人数226万超越第二名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2020年全球确诊癌症的患者数高达1930万人。其中,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2020年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依然是肺癌,死亡人数71万,其次是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神经系统癌症,白血病,宫颈癌,这十种癌症占全国癌症死亡总数的83%。
毕晓霞告诉记者,惠州地处南方,在癌症病例方面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肺癌、乳腺癌、肠癌、鼻咽癌是较为常见的四种。”
“每个癌症发生前都有预警,一定要重视起来。”毕晓霞认为,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例如,肝癌发生存在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
再如,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