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多项非遗!惠州原创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上演

原标题

以舞蹈重塑“省港大营救”传奇故事

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 惠州原创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上演

  大幕拉开。

  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因皖南事变遭受国民党迫害转移到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人,再次陷入日寇的魔爪威胁之下,处于命悬一线的危急之中。党中央、南方局一直关注着香港战局和在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名人的安危。一场由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广东各级党组织及东江游击队携手的秘密大营救由此拉开序幕。

  11月24日,由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出品,惠州歌舞剧院具体创排演出的惠州原创大型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连演两场。秘密营救险象环生,革命先辈步步为营……以舞蹈重塑“省港大营救”传奇故事,瞬间将满场观众带回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岁月。

  融入多项非遗 惠州元素满满

  1942年的新春,惠州东湖旅店(秘密交通站)仍处在白色恐怖当中。中共党员卢伟如夫妇(化名罗衡夫妇)为保护文化人士成功转移,佯装成香港客商提前入住旅店,慷慨为其他客人置办年夜饭。与此同时,广东惠州及东江纵队地下党组织为接应爱国文化人士安全转移筑起了一道道“看不见的安全防线”……在惠阳地区地下党组织的默契配合下,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一次次穿越封锁线,成功转移至抗日根据地。

《1942穿越封锁线》剧照。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州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营救中国文化名人,有力守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我们怀着使命感,深挖红色资源,开展艺术创作,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有现实意义。”惠州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钟亮说,在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出品红色文艺精品,让红色文艺绽放时代光芒、传承信仰力量。

  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围绕“谁救”和“救谁”编排了四个章节,分别是“封锁”“夜奔”“周旋”“出路”,外加序幕和尾声,运用电影感叙事及蒙太奇式表现手法,多维度、多形式表达出宏大的历史叙事。与此同时,该剧一改单一的舞蹈表现形式,通过8块背景板移动变化,楼上楼下,台前幕后,时间与空间,舞段与场景,音乐与色彩,构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审美效果,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如“夜奔”中,茫茫的黑夜,忽明忽暗的灯影下阴森诡异;山间的土路,日伪隐形,敌特四伏,一束强光照射划破黑暗,黑衣人的穿梭闪现,突出了“穿越”时的惊心动魄……

《1942穿越封锁线》剧照。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舞剧中大胆采用惠州本土文化元素,则是《1942穿越封锁线》的又一个亮点。

  大海边,沙滩上,渔家姑娘在歌唱,文化人士在东江游击队的武装护卫和渔民的帮助下,趁着黑夜划着小艇偷渡过海,安全登陆。优美的渔歌悠悠传来,由远而近,数十个渔家姑娘跳起了竹笠舞,伴着麒麟舞的雄浑节奏变换着舞段和造型,把庆祝文化人士安全抵岸的喜悦心情推向了高潮。

《1942穿越封锁线》剧照。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一幕幕烧杀抢掠、城市沦为废墟、人民陷入苦难的实况震痛了文化界人士的内心,安全转移后的他们凭借各自专业以笔为刃、以镜头为语、以剧作为抒发,一篇篇报道、一封封书信、一声声讴歌唤醒国人血脉、坚守传统文化。文脉与国脉相系,文脉绵延,国脉永续。随着剧情的推进,现场观众也实现了情感共鸣:“舞台上的救援太惊险了,我深深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重和惊险!”“整部剧不仅是对惠州文化的呈现,更是探究了惠州文化和东纵文化的‘根’与‘魂’。”

  为惠州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1942穿越封锁线》成功入选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终评名单,此次终评的艺术作品共有40部,涵盖了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戏曲、木偶剧等多个艺术品种。

  事实上,在前期的推敲和打磨中,这部剧便赢得了不少省内外专家的认可。

  “这部舞剧仿佛把我们代入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情节跌宕起伏,不同舞蹈类型传递着不同的情绪情感,丰盈着不同的情节,让观众的心情随着剧情而跳动。”国家一级导演何川说,紧凑的剧情将舞剧张力显著提升,编导采用平行蒙太奇的创作手法,地下党员、爱国人士与国民党便装暗藏形成“我中有敌敌中有我”的态势,依靠灯光、音乐、舞美推进变化。更为巧妙的是,它运用舞台空间8块背景板随剧情移动,同时融进了富有岭南特色的音乐元素,以及年橘、舞麒麟等广东过年时特定的道具符号,让观众目不暇接。

《1942穿越封锁线》剧照。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郭磊认为,该剧整体呈现不错,思想性、艺术性融合得非常好。该剧的舞蹈形象突出,音乐也不错,有紧张感、厚重感,同时将广东惠州本土的民俗元素运用于其中,采用了国家级非遗惠东渔歌、省级非遗舞麒麟,呈现出地方文化特色。“作为一个基层文艺院团能排出这样一台艺术性、专业性、观赏性强的舞台艺术作品,实属不易!”

  “我们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国家一级导演闫兵说,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的舞台场景变化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语言,通过新颖别致的背景板,不仅增强了故事感,也更加吸引观众。这部剧的核心是红色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依然生生不息。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的打磨提升,将该剧打造成独具惠州特色的精品演出项目,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思想和精神的洗礼。”市委宣传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市互联网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邓华表示,惠州也将不断深挖和丰富东纵文化和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内涵和底蕴,通过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以文艺之美辉映党史之光,进一步讲好惠州故事,传递惠州好声音。

东纵后人组团来观看《1942穿越封锁线》,演出结束后合影留念。

  省港大营救被著名文学家茅盾称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是东江纵队的前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作为主力之一实施的营救。今年是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记者了解到,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追寻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红色记忆,我市将举办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系列活动。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即为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文艺创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弘扬抗战精神上一堂生动党课。接下来,我市还将以“不朽的荣光——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红色记忆”为主题,组织开展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追寻东纵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全媒体宣传活动、牵头成立东江纵队纪念场馆联盟、保护提升东纵主题红色旧址、推出相关文艺作品和出版物等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挖掘粤港澳大湾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谭琳 通讯员郑梓予

编辑:温燕晖
上一篇: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