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周田村: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多元增收越来越美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马勇 陈骁鹏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陈丹娜

  10月20日,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正式挂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今年8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周田村同样榜上有名。

  周田村是惠州知名的乡村旅游地,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于一体,是叶挺、廖似光和叶亚来的故乡,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这里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叶挺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滟楼、中共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水楼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叶挺将军纪念馆景区也坐落于此。

  近几年,在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在融合中不断发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编著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20)》(下简称《文旅发展报告》),乡村旅游主力军正在往“80后”、“90后”过渡,红色旅游怎样调动年轻人的兴趣,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融合的价值成为当前红色旅游的核心课题。周田村也在这一课题上探索求变。

将军之魂 李育光 摄

  挂牌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从惠州市区驾车从惠大高速驶出,沿着叶挺大道进入225县道,不久便来到周田村。

  周田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它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走出了闻名海内外的北伐名将、抗日英雄叶挺,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廖似光以及奔赴南洋打拼的叶亚来。中共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也成立于此,以此为根据地进行革命斗争,其中就包括了1942年震惊海内外、被茅盾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的香港秘密大营救,周边还有当年作为香港秘密大营救中转站的榴兆楼和嗣前新居,以及3A级景区,惠阳区著名乡村振兴项目——秋长谷里。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惠州市、惠阳区两级政府,以红色文化为特色抓手,不断推动文旅融合的纵深发展,打造红色文化主题乡村游。如今走进周田村,特色文化元素处处可见。廖似光故居正在重新修缮,拟通过展览还原廖似光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程中的英勇事迹。叶亚来故居已被建设成为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馆,利用展板设计、文物陈列、模型雕塑、场景还原等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地重现“吉隆坡王”叶亚来的传奇一生,展示馆现已对公众免费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 叶挺生于周田,长于周田,在这里接受思想启蒙,从这里出发投身革命。现在的周田村,以叶挺故居为依托,串起育英楼、腾云学堂、练武堂等历史建筑,建起了占地300亩的叶挺将军纪念馆景区。这里有全国唯一的全面展示叶挺将军生平事迹的纪念馆,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游客到此追忆叶挺,仅2019年该馆就接待游客逾110万人次。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叶挺将军纪念馆景区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走进纪念馆,不少游客会发现:着民兵军装的景区讲解员们都随身背一个小小的尤克里里,为游客们弹唱着《新四军军歌》。据叶挺将军纪念馆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秋长作为知名吉他小镇,全球有近八成尤克里里产于此。“用尤克里里弹唱《新四军军歌》能够让游客在当地的风土人情中,重温铁军雄风,传承铁军精神,更加有意义。”该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周田村在提升文旅融合水平上下了不少功夫。10月20日,周田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揭牌仪式在周田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惠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向周田村颁发20万元工作经费支票,用于进一步推进周田村文旅发展。

  惠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陈惠忠表示,近年来,惠阳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渥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配套设施,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周田村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同时也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见证了惠阳区乡村旅游迈出一大步,将引领惠阳乡村旅游迈向新发展路径。

  接下来,周田村将继续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包装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农、林、旅多业态融合,加快本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惠阳区文旅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叶挺故居

 

  叶亚来故居

  红色旅游带旺农家民宿

  增收致富引擎不止一个

  红色文化在乡村生活、环境、民俗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在周田村这样红色文化丰富的乡村区域,红色旅游成为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交叉的热点。

  在周田村,不少游客在游完叶挺将军纪念馆景区后,都会前往景区附近的周田农家庄。农庄四周竹林环绕,绿树掩映。静谧的环境再加上美味地道的客家饭菜,农庄成了周田村人气最旺的农家饭店。每到节假日,农庄坐满了客人,十分热闹。

  一到饭点,农庄的服务员和厨师忙得不可开交,老板叶赋邦说,农庄现有员工30多人,多数为本村村民,村里与他一般经营农家乐、实现自身增收又带动村民就业的,不在少数。

  随着政策利好、城镇化拉动、汽车普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乡村旅游的开发投资空间巨大,特别是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等投资增长迅速。

  周田村党总支部书记叶远雄介绍,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周田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周田村以“土地+围屋+资金+运营”多元创收、共建共赢的模式,出租土地和围屋给企业开发运营。叶远雄说:“我们村还成立了民宿协会,抱团利用闲置房屋等,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叶小凡是周田村民宿运营代表之一。2008年,他从深圳返乡创业,将自家两栋楼8间房,打造成温馨舒适的客房,试着开了周田村第一间民宿田间棠。现如今,周田村已有民宿8家,总共有60多间客房。每到周末,不少游客会驱车到周田,打卡红色景点,品味特色农家菜,享受“慢生活”带来的舒适。

  叶远雄说,目前周田村内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围屋有16处。近年来,周田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当地农户通过房屋出租或入股,参与公司劳务、自营等方式多元化增收,全村旅游年收入约1600万元,旅游从业人数320人,村民人均从旅游业中获得年收入5000元。“近年来返乡投身旅游业的人越来越多。”叶远雄说。

  同时,文旅发展改善了村容村貌。作为土生土长的周田人,今年67岁的叶柏香见证了村里的许多变化:榕树旁多了凉亭广场,扮靓成古树公园;父辈口中的鱼塘变成了叶挺纪念馆,各地游客慕名前来;村子这几年越变越漂亮,更加干净整洁,“生活起来更加舒适幸福”。

 

碧滟楼 朱伟华 摄

叶挺纪念馆景区

 

  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五大元素成就核心魅力

  根据《文旅发展报告》,近年来,文旅融合经济效益开始释放,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和旅游街区作为政府项目布局的抓手,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型载体。其中,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是城乡融合、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规范性建设”是特色小镇今后发展重点,动态调整淘汰机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记者从惠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完善旅游产业链,形成核心吸引力,编制了《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2019-2035年)》和《叶挺故里文化生态家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立足于“文化复兴、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等战略高度,围绕“战略布局、名人引领、三区一体、公共支撑、落地实施”五大方面,通过深挖客侨、围屋、红色、田园、非遗等文化魅力,将周田村打造成为“惠阳文化集中展示区”、“大湾区休闲旅游打卡地”、“乡村振兴人居治理示范村”,形成惠阳核心文旅吸引力,引领惠阳文旅新时代的发展转变。

  该局相关负责人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了具体规划思路:首先,以红色为主导,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叶挺将军纪念馆景区进行改造提升,深挖叶挺名人故事,拓展革命故事外延,搭建红色文化交流平台;发挥红色教育功能,结合“三校合一”项目,打造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主阵地,开展红色研学、夏冬令营、党员教育、干部培训等活动,深化特色课程设计,采取体验式教学;以现代科技手段丰富纪念馆展陈方式,建设叶挺将军纪念馆景区“云上”工程,推动园区智慧化、数字化升级。以叶挺将军纪念馆景区为依托,整合周边乡村资源,打造文化主题游径,发展提升民宿、农家乐等休闲业态,推动温泉酒店落地建设,促进景村融合,实现共建共享。

  其次,以文化为引领,丰富多元体验。梳理历史文化脉络,探究客家文化、华侨文化深厚内涵,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做好客家围屋保护工作,引进社会资本,植入精品民宿、特色集市、非遗体验等业态,激活围屋资源。推动碧滟楼(叶亚来故居)改造成为华侨文化博物馆,深入研究陈列内容,植入科技手段,创新展陈设计,以此为基础,策划海外华侨“寻根之旅”等活动,强化海内外联系纽带,建设成为对外交流文化窗口。

  再者,通过农业休闲延伸产业链条。整合会水楼有机农场、四季分享有机农场等企业资源,在现有农业种植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发展规模农业,打造CSA模式(社区支持农业)。推动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开发田间劳作、蔬果采摘、田园认养等项目,促进休闲农业提质增效。

  同时,用体育添彩,培育文旅亮点。以山林、水库等资源为依托,加快推进秋长群英古道、乌石鼓古道、碧道、绿道建设工作,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开展林间徒步、古道探险等活动,策划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重走“香港秘密大营救”之路等节事,以节促旅,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文化产业本质上是文化娱乐的集合,而文化娱乐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该负责人表示,借着周田村挂牌这一契机,把文化产业跟旅游业进一步融合,通过把惠阳区特色吉他文化赋予周田乡村旅游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产业品质,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并为旅游市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专家建议

  文产融合重研学 全域旅游可破题

  旅游也是学习、成长和生活的方式

  《文旅发展报告》指出,伴随着消费升级及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旅游消费模式逐渐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等深度游方式转化,人们对乡村旅游消费的需求转变为“乡村环境+城市设施”模式,发展路径逐渐形成了“乡村主题化、体验生活化、农业现代化、业态多元化、村镇景区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七大新趋势,游客更加追求旅游体验感和参与感。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周田村如何在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调动年轻人的兴趣,赋能乡村振兴?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建议惠州从三个角度,来思量如何将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产业,谋求破题可能。

  首先是文化振兴,从资源融合的角度,做好周田村红色、客家、华侨文化的挖掘、串联、传承、发扬;其次是产业振兴(融合),借助研学、党建等契机,做好红色文化产业链条延伸,同时还可与农业发展相互借力赋能,推动产业振兴;最后是区域融合,在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文产融合。“目前全国已经有不少地区成功打造文产融合模式,井冈山等地将红色资源变为产业资源的经验,可为周田提供学习的范本。”吴志才说。

  全域旅游是当下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乡村是打通区域内全域旅游脉络的连接点和通道。今后乡村旅游必将站在全域旅游视角,由传统点式开发趋向旅游目的地建设与旅游线路的整体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吴志才认为,要做好数字化、体验化、IP化,盘活周田村乡村全域旅游资源。

  根据《文旅发展报告》,现乡村旅游游客逐渐以“80后”“90后”为主力军,分别占比38%和32%,其次是“70后”群体,占比21%,游客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

  吴志才表示,这是文旅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不管是“80后”、“90后”还是“00后”,旅游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学习、成长和生活的方式,“周田村的核心是叶挺及其‘铁军精神’,惠州可以通过智慧化、数字化升级,打造体验感强、互动感强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好叶挺的影响力,完成叶挺故里的升级,将周田村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高地。”

  他山之石

  让学习成为旅途中最难忘的风景

  全国首家“学习强国”景区体验馆落户张家界

  10月22日,在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一辆历经数月设计打磨的“学习强国”号观光电车,载着游客在峰林间穿梭,向着当天开馆的“学习强国”景区体验馆驶去。这标志着全国首家“学习强国”景区体验馆落户张家界武陵源。

  体验馆集学习教育、党建活动、科普研学于一体,按照科技性、体验性、人性化、差异化等原则设计建造,与十里画廊秀丽风景融为一体。在体验馆内,游客可以浏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网页版内容,通过文图、视频,学习党史及社会科学知识,获取张家界时政、民生、旅游资讯,查看张家界重点旅游线路以及红色旅游专线,了解张家界地貌科学知识,还可以参加“我是学习达人——张家界百万门票免费送”答题挑战活动。

  张家界打造全国首家“学习强国”景区体验馆,这可为周田村的升级打造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志才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学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重大分支,除了以红色教育为主的研学外,还有农旅研学、工旅研学、产品体验研学、文旅研学、艺术体验研学、科考研学、商业研学等形式多样的研学产品。与红色旅游结合,研学市场能够形成体系化的“漫行系统”,通过导入不同的研学手法实现不同的发展模式。在打造研学过程中,惠州可以理清周田村红色文化吸引力,比如在研学打造中,在将文化资源变成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的吸引力设计好研学课程,同时要做好人才的培养,拓宽好研学与市场对接的途径。吴志才表示:“研学导师是讲好文化故事的核心之一。”

编辑:温燕晖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