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激活“红色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惠东县高潭镇坚持党建引领整合镇村发展优势,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从加强与广东东江干部学院、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合作,到推动民生项目逐个落地见效,再到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农业生产……2024年以来,惠东县高潭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美丽圩镇为目标,努力整合镇村发展优势,镇域经济发展走出新路径,农文旅融合有了新发展,群众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进程中,交出了一份示范“答卷”。
高潭镇持续提升“美丽圩镇”品质,进一步刷新圩镇“颜值”。这是马克思街。
以“学”带农
对接学院建助农驿站,累计营收超50万元
高潭镇是全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之一,红色资源丰富,其中全国72所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广东东江干部学院坐落于此。
高潭镇抢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明确发展定位,主动与广东东江干部学院沟通对接,共同探讨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利用项目需求带动作用,积极打造助农平台和品牌,引导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深化与该学院合作打造劳动教育品牌,深入挖掘研究红色旅游资源、人文资源与教育培训的结合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互动规划,提高镇属国企、镇委党校与学院合作开设短期培训班的办班质量。
在该学院内部,有一所乡村振兴驿站,主要销售高潭镇本地农产品。该驿站“助农销售”模式效果初显,开业以来累计营收超50万元,助力当地农民持续增收。
“高潭镇将继续做好与该学院在物资采购、人员招聘、‘学习+微实事’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带动高潭本地人口就业并促进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高潭镇有关负责人说。
依托该学院平台,高潭还动员师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绿美乡村生态建设,2024年共组织约200人次开展7场植绿活动,共种植3500棵树苗。同时,结合“局长驻村办公室”等上级支持,各村邀请上级驻村党员干部开展20场植绿活动,共种树1500棵;发动企业认捐树苗400棵,捐款1.5万元,进一步巩固了乡村绿化美化成效。目前,全镇共计种植15298棵树苗。
焕新提质
投资近千万元加强圩镇联城带村功能
在获评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的基础上,高潭持续提升“美丽圩镇”品质,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做好仓储中心的加工、销售和运营等各项工作。
2024年以来,紧紧围绕发展定位,高潭已投资约995.5万元完成美丽入口通道、美丽圩镇客厅、美丽示范主街等“七个一”项目,结合创建4A级景区相关工作,完成一号停车场项目建设,启动红色长廊、连心路绿化提升等项目建设,典型镇考核沿线面貌持续优化,进一步刷新圩镇“颜值”、凸显红色底蕴。
在2023年中洞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基础上,黄洲村、黄沙村、新联村、甘溪村入选“百千万工程”拟培育典型村。目前,各村(社区)正围绕考核指标迅速补齐乡镇和村庄发展短板,进一步加快村庄“六个一”建设,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绿美生态建设、农房风貌提升,常态化开展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结合25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串珠成链、连线成片。
用心用情,惠民生增福祉,高潭交出了群众满意的“暖心答卷”:加快圩镇雨污分流和供水管网改造,高潭污水处理厂(一期)已投产运行,高潭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结构建设完工,着力改善圩镇居民生活品质;配合县卫健局加快推进高潭镇卫生院建设,配齐医疗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院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产融合
从特色农产品到温泉开发,探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高潭镇依托镇属企业平台,通过“镇政府+村集体+镇属企业”三方联手,运用土地经营权流转、代耕代种、托管经营等方式推进连片15亩以上可耕种撂荒地复耕复种。2024年以来,已盘活(流转)土地7942亩。积极梳理各村资产资源,盘活闲置学校、林场等资源,通过特色农产品销售、集体资源出租、投资分红推动集体经济壮大,目前12个村完成集体经济“20万+”,完成率达92.3%,其中中洞村达“100万+”。
持续探索“一村一企”试点工作,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发展需求因势利导,加快成立村组、企业、村民“联建”村集体企业助销农副产品。引导有闲置集体资产、资源的村强化规划谋划,引进承租企业或个人盘活闲置资产、资源,通过农村三资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依法依规开展闲置场地、山林等租赁业务,依法依规推动多年闲置未用场地通过合法途径租赁给本地进驻企业、施工企业作为临时办公场所,利用公共闲置场地谋划光伏产业。支持各村以民主决策的形式,利用上级对村级集体收入薄弱扶持资金投资入股惠东县高潭镇发展公司,以股权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高潭镇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品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高潭生态自然优势,在茶叶、蜜柚、柑橘等农作物上做文章,成立高潭镇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整合资源为农户提供更加灵活、精准的农业生产解决方案,有效控制了种地成本,其中黄沙村24户农户采用了定制化的生产和销售服务。
积极探索户外观光经济,围绕镇内红色旅游景点,在周边打造采摘园及种养特色花形成花海,进一步增强镇域景区吸引力。同时,深化高潭文旅品牌运营和IP打造,引进专业公司会同镇党群中心,设计了“高火火”高潭文创IP形象并推出了系列文创周边,运营中洞景区游客服务站等,促进红色旅游资源活化利用。
促进一二产业联动发展,完成高潭农产品仓储中心1期粽子车间建设并投产,成功获得省卫生健康委备案审批并取得生产许可证,通过投放在乡村驿站、线上农产品超市等渠道售卖,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进一步提升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高潭镇主动探索,挖掘自身资源,加快打造温泉产业。”高潭镇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省地质局已出具《高潭镇隐伏地热资源勘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意见书》,报告明确了试验结果显示地热资源的温水含偏硅酸氟理疗热矿水,加快做好配套的100亩发展备用地组卷报批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接下来,该镇将加快推动100亩备用地开发谋划工作,积极与县国企探索合作模式,共同开发地热资源,发展温泉产业,在“红+绿+蓝”(红色研学经济、绿色生态经济、蓝色清凉经济)与温泉生态旅游联动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特约通讯员谢长波 通讯员陈雅婷 刘国东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