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曾在镇隆工作生活并领导第三次平山起义

  镇隆,是我省重点革命老区之一,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江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区。土地革命时期,惠阳县苏维埃政府也在镇隆成立。

  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共产党员恽代英等也在镇隆领导和指挥惠阳工农运动和土地革命,点燃了农民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恽代英曾在镇隆工作生活,并领导第三次平山起义,为惠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恽代英。 图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动员党团员革命群众积聚革命力量

  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进入中华大学学习,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1927年,恽代英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并取得胜利。同年12月,恽代英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广州起义失败后,再转香港,担任广东省委委员,从事地下斗争。

  1925年,中共镇隆四大半围支部成立。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惠州地委将党的领导机关及工会等团体转移到四大半围,继续坚持斗争,先后发动了两次平山起义。

  1928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恽代英等从香港来到四大半围,在黄氏宗祠成立的中共惠紫河博地委以及在杨氏宗祠成立的惠阳县苏维埃政府工作,动员党团员、革命群众积聚革命力量。

  当时斗争环境恶劣,虽然惠阳县苏维埃政府在杨氏宗祠成立约10天就撤离了,但在那些日子里,恽代英就在这里主持举办政治学习班。他还亲自讲授《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列宁主义》《农民与土地革命》《苏维埃建设》等课程。

  1928年2月底,恽代英与杨石魂、黄居仁、林道文等在四大半围组织武装起义。虽然这次起义未能展开,但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领导下的农民革命的伟大力量和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被叛徒出卖牺牲时年仅36岁

  在镇隆期间,为了掩人耳目,恽代英化名张镜尧,隐蔽在四大半围高田黄卓如、饶计、黄志平家里和陂塘角学校。

  由于行动需要隐蔽,恽代英当时居住的条件非常艰苦,两三天就换一个地方住,而且几乎都是住在平日里不住人的堆放稻草的杂物间。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他还在稻草下面挖了地洞,和衣睡在里面,即使敌人进来也不容易发现。

  大革命失败后,镇隆四大半围革命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根据地人民遭受残酷迫害,革命陷入低潮。1928年夏,因斗争需要,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撤销。

  恽代英是土地革命时期到镇隆指导革命工作的最高级别中共领导人。离开镇隆后,他回到香港。1928年6月,恽代英从香港赴广西贵县,作为党中央的代表出席了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秋,恽代英奉命从香港调到上海党中央组织部任秘书,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

  1929年初,恽代英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负责编辑党刊《红旗》。1930年5月6日下午,恽代英不幸被捕。在监狱中因叛徒出卖,英勇牺牲,年仅36岁。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并有豪气干云的《狱中诗》流传:“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文中相关史料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惠阳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钟远明 黎一星

编辑:温燕晖

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惠州市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惠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