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乘风破浪迈向教育现代化

幼儿园孩子在课外活动。

幼教集团启动仪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十四五”的惠城教育,惠城区将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一流中心城区的东风,突破发展瓶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向教育现代化。

  精心编制惠城教育“十四五”规划

  2020年不仅是惠城教育“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深化教育改革的攻坚之年,更是“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作为惠州“首善之区”,惠城区在“十四五”期间将如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备受市民关注。

  “当前正值实现教育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我们结合城区教育资源现状,着手开展惠城教育事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林初明告诉记者,该局将结合市、区城市建设要求,以“丰”字交通轴线沿线区域、金山新城、新住宅小区、产业聚集区等片区为重点,做好教育资源布局规划与项目谋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根据初步设想,惠城区“十四五”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一流中心城区的东风,以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依法治教、坚持对标一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协调为基本原则,把高位均衡、高质育人、高层师资、高效治理、高技支撑作为发展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寻突破、上台阶,推动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向教育现代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十四五”规划将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社区及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明确任务,为接下来的发展指明方向。“目前还只是初步构思,接下来还要进行调整、细化和完善。”不过,在林初明看来,惠城教育“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是明确的,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惠城气质学生、推进智慧教育……这些都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要主抓的内容。

  为惠城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好局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非常关键,“要为我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献上满意的答卷。”林初明说。

  他告诉记者,2021年首先是要加强党建工作,继续围绕铸魂工程、强基工程、头雁工程、先锋工程、清风工程等五大工程,进一步完善机关、学校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中小学党建工作队伍培养和激励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支部班子和党员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统筹教育类社会组织“两个覆盖”工作,完善教育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体系。“在重点打造标准化基层党建的基础上,对标省内同类‘明星’学校,打造我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教育党建示范点。”

  同时,将继续深化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举措包括:建强学校思政教师队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好地铸魂育人;开展2021年度文明校园等五项评估创建工作,做好特色品牌学校的建设工作;继续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十大工程”、艺体“2+2”战略,抓好体育和美育课程,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家校社”教育合力的有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和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评价工作等。

  在队伍建设方面,该局将以成立区教师发展中心为契机,打造“教研训一体化”模式,通过“强师工程”“名师工程”“工作室培养”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高水平、专业化发展;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区管校聘”工作,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重点引导城镇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针对市民关心的学位保障,2021年将继续做好《惠州市惠城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2)》《惠城区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2018-2035年)》实施工作,推进第五小学、第十六小学、第三十一小学、第四十一学校、第四十四学校、第五十四学校等学校项目和公办幼儿园的建设。

  局长专访

  为推进大湾区建设提供教育能量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阔步走来,在这承前启后的节点上,作为惠城教育的“掌门人”,林初明向惠州日报记者讲述了近年来惠城系列教育决策背后的思路,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的谋划。

  谈校长换届

  新一轮聘任校长都要做好三件事

  惠州日报:2020年惠城区统筹完成了第十一轮校长聘任工作,新一轮聘任的校长也已经到校到岗,开始了履新工作。您能否透露一下此次聘任的特点以及对校长们的要求?

  林初明:2020年校长换届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坚持原则,校长任职2届以上进行交流;二是城乡学校之间交流力度比较大;三是执行校长、书记“一肩挑”有关规定;四是选拔重用教学管理骨干;五是重视选用年轻干部。

  在2020年秋季开学工作会议上,我对校长们说:“不管你是到新的学校,还是继续聘任在原来的学校,都是新一轮聘任的校长,都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新校长要有新理念、新思想、新作为。通过调整交流,有些校长已经不是在原来的学校,也有一部分是新提拔的。不论是留任、交流还是提拔,局党组都是经过多方面综合考虑的,包括班子的结构及本人的意愿等。副校长的配备更多考虑学校班子学科、年龄结构、个人特点的搭配。二是新班子要有新目标、新作风、新举措。在办学风格、教风学风、教学科研、特别是在教学质量、特色创建等方面定下新目标。三是科学配齐中层干部。对中层干部的选配、使用,一定要任人唯贤、人尽其能、结构合理,挑选朝气担当、精干有为的干部。

  谈优质均衡

  把教学质量和教育特色作为生命线

  惠州日报:2020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攻坚年,如何围绕优质均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是市民特别关心的话题。请您介绍一下惠城区教育局为此做了哪些决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林初明:惠城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教育是基础,也是先导。我们一以贯之所追求的“均衡”,是能够体现内涵建设要求和惠城教育改革发展特色、坚持促进公平与追求卓越并举的优质均衡。

  2019年里,我局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见行见效推进“六七八”行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成果、师者风采、校园文化、艺术成果、体育成果、社团文化六大板块的主题宣传展示,引领教育走向新航向;通过提升心育水平、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惠城气质、教育信息化水平、资源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队伍精气神七项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力促党团队工作、研学旅行、家校社联动、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科研管理、教研水平、学前教育八个方面有新突破,推动惠城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

  2020年,我局推出实施“惠城教育2020计划”,即推进20项重点工作、开展20项重点活动,具体内容也介绍了,旨在续写惠城教育奋进之书、满意之作。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优质发展的意义。如何推进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我们主动适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着手内涵,着眼均衡,着力优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个学生。

  我们把教学质量和教育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城乡结盟、科研促教等形式和途径,更加注重“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这几年,我们重点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齐步走”工程,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村教学点的办学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局印发了关于推进镇(街)、民办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在教学水平间和教学质量方面的差异,使城区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达到基本均衡的要求,让城乡孩子基本都能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在教育内涵和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的同时,我局通过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引领、促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

  谈学位保障

  学校建设任务一刻没有放松

  惠州日报:孩子的读书问题一向是群众最为关注的话题,在市、区网络问政平台上,关于新学校建设进度的询问也很多。请问这些学校的建设情况如何?能否满足适龄儿童上学的需求?

  林初明:当前我们着手开展惠城教育事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将结合市、区城市建设要求,以“丰”字交通轴线沿线区域、金山新城、新住宅小区、产业聚集区等片区为重点,做好教育资源布局规划与项目谋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校建设任务一刻也没有放松,2020年推进新第十六小学、德威江誉诚小学和新第五小学、第三十一小学、第四十一学校、南坛小学鼎峰分校二期、第五中学综合楼、河南岸中学综合楼、李瑞麟小学综合楼等9个新建、扩建项目的建设。其中,德威江誉诚小学、新第十六小学于2020年秋季学期正式招生。2021年将继续推进新第五小学、第三十一小学、第四十一学校、第四十四学校、第五十四学校等学校项目的建设。同时,多所小区配建学校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学前教育方面,2021年将继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包括区第三幼儿园、区第四幼儿园新建公办园建设,汝湖镇中心幼儿园、横沥镇中心幼儿园的开办筹备,奥园誉山湖、隆生金山湖中心、小金口香槟花园、中海阅江府等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移交及开办,水口中心幼儿园扩建,还有3所村级幼儿园的建设、开办等。

  近年来,学校、幼儿园建设频频受关注,我们也常接到这方面咨询。在这里,我想回应一下,城区学位的供需矛盾,其实还是突出的。在惠城区宜业宜居宜学的良好环境及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来惠投资、创业和工作的人越来越多,随迁适龄子女也随之增加。2017、2018、2019年秋季学期在校生比上一年同期净增约8600人、12800人、11300人。按照目前人口增长情况,特别是二孩政策实施后,即使我区每年新建2至3所公办学校、十几所幼儿园仍无法有效满足学位增长的需求;不仅如此,学校建设用地不同于商业用地,还需要提前规划、盘整划拨,耗时较长,也影响学校建设进度。

  谈立德树人

  创品牌树标杆提升校园品位

  惠州日报:“育人先育德”,都说惠城区的素质教育工作很扎实,请问区教育局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是如何深化素质教育,让教育成果在惠城生根落地?

  林初明: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创品牌、树标杆的工作,围绕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想方设法提升校园品位。

  首先是积极构建各年龄段有效衔接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形成“三全”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其次是以实施“艺体2+2”战略为主线,全面推进艺术、体育工作,让学生的艺体素养、科学素养等都转变为看得见的教育教学成果。第三是在实施“一校一特、一校多特”校园特色创建工作的同时,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全面升格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力争每一所学校在艺术、体育、科技等特色项目中形成一项或多项特色品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高雅、内涵丰富的高品位学校文化。

  不仅如此,我们前几年开始重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深化发展“一体两翼、三点支撑”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加快推进心育示范校和心育辅导室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把传统文化教育当作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来推进,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中心,把课程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本土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好社会实践教育、劳动教育,拓展家庭教育内涵,健全“家校社”教育合力的有效机制,并通过开展“三培育,一评选”工程、六大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道德素养。

  这几年,我们以“培养具有惠城气质现代人”为目标,围绕志趣、学识、内涵、形象、言行和交往等元素,全面开展“知书达礼,阳光向上”惠城气质学生培育工作,并树立了一批批标杆和榜样。

  谈未来机遇

  推动拓展惠城教育与港澳地区合作

  惠州日报:大湾区前景可期,对惠城教育来说又将有哪些机遇?

  林初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为惠州赋能的同时,也为我们教育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对标港澳深穗等地,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还有改革和探索的空间。下一步,我们将把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总牵引,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深度对接大湾区建设,特别是积极推动拓展惠城教育与港澳合作,为推进大湾区建设提供教育能量。

  具体而言,比如在结对合作方面,鼓励港惠、澳惠学校结为“姐妹学校”,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交流合作。目前,李瑞麟小学与香港元朗朗屏邨惠州学校、南坛小学与澳门妇女联合会妇联学校是缔结姐妹关系学校。今后可以着重推进港惠、澳惠“姐妹学校”缔结计划作为青少年交流合作的品牌项目,开展交流活动,并争取引进一些跨境幼儿园集团、幼教科研院所在惠城落地,均衡幼教办学质量,更好推动惠城幼教事业发展。还可以积极争取港澳同胞捐建学校、幼儿园,捐建教学楼及教学设备,设立助学奖学基金等等,增加城区优质学位供给,缓解学位紧缺现状。我们还可以更大力度推进交流培训,邀请港澳教育专家、知名校长(教师)到我区讲学,开展名师学习交流。

  最后,我想说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教育平等的实施建议是一个非常好的着力点,将推动粤港澳间的无差异化建设逐渐由交通、商贸、投资等领域蔓延到教育。我们也会顺势而为,更大力度推进教育公正公平,进一步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推进教育发展改革。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黄胜海

编辑:朱冰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