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声惠语】乡间“博物馆”,留下记忆留住根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虽然算不上文物迷,但每到一个城市,我都爱逛当地的博物馆。在我眼中,静止的文物却能讲述流动的历史,描绘多彩的民俗。

  因为常下乡进企业采访,这些年我渐渐迷上乡间和企业建设的展馆,例如村史馆、乡文化馆、企业特色馆等。它们严格意义上算不上博物馆,但我愿称它们为“乡间‘博物馆’”,它们亦是惠州民间文化与产业发展的讲述者,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小小见证者。

  惠东县铁涌镇溪美村精致的村史馆里,不仅有老家具、旧农具,还有“镇馆之宝”盖仔狮面具,艳丽色彩糅合傩戏造型,让人久久挪不开视线;大亚湾霞涌街道新村村,建了一个渔村历史民俗展览馆,在海边长大的我,看着展出的照片和物件倍感亲切……还有,你一定想不到,除了TCL有间“电视博物馆”外,惠东吉隆一家企业在养殖场旁建了间“鸡文化博物馆”,在这里你会知道“惠州鸡”在广东其实蛮“威水”,要不广东打造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为何会把惠州当做产业集群建设区域?

  在采访中,我还了解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许多有条件的村居和乡贤,他们不仅谋划着将村里老房子变民宿、田园体,也想着变“博物馆”“记忆馆”。例如,惠城区仍图滩子尾村、博罗县长宁镇新江村都是水库移民村,村里积极修缮破旧的围屋、老屋,希望“祖宅”变身“博物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这些乡间“博物馆”,勾起我们满满的乡愁,也引发我们满满的兴趣。它们发挥的力量,从大里说,是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保留了我们快要遗忘的农耕文明、乡土文化;从微处窥,我更愿认为它们在告诉后人,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你的根在哪里。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仅仅要保护绿水青山、古树苍柏,也要留下那方寸间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传播之处。(李向英)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