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考核目标!广东空气质量连续6年全指标达标

  近日,广东蓝一度“刷爆”朋友圈。笔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广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已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空气质量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连续6年达标。其中,PM2.5为22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

  自“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广东大气污染防控经历两个阶段。2013—2017年为第一阶段,重点解决PM2.5达标问题。2018年至今的第二阶段,逐步转向以臭氧污染防控为核心,实施PM2.5与臭氧协同防控。

  “广东在经济总量连续稳居全国第一情况下,走出了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发展的双赢道路。”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结构减排贡献率达60%

  走进肇庆市高要区的新明珠陶瓷集团萨米特陶瓷工厂园区,宽敞明净的生产车间颠覆着人们对传统陶瓷生产场景的印象。

  “以前都烧煤,生产环境差,污染排放大。”肇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全市掀起“煤改气”高潮,到2020年底,计划实施“煤改气”的52家陶瓷企业188条生产线已全部完成改造。目前,全省已完成建筑陶瓷行业“煤改气”生产线692条。

  调整产业结构,是广东大气治理的利器。珠三角地区不再新建炼化、炼钢炼铁、陶瓷等项目,并逐步实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对电镀、印染、鞣革等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定点,实行“入园进区、集中治污”。另外,科学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淘汰落后钢铁产能379.7万吨、水泥产能4026.5万吨等。

  大气治理成效也得益于能源结构优化。广东严格控制新增煤电,并实行煤炭消费减量管理,在2019年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约7227万吨标煤,相比2012年下降21.68%。同时,全省有序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经初步测算,2019年煤炭消费比重较2018年和2015年分别下降2.3和7.4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重较2018年和2015年分别提高0.2和2.1个百分点。

  此外,我省着重调整运输结构,以公交电动化为重点推进移动源治理。据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全省电动公交车总量超6.4万辆,公交电动化率达97.5%,其中珠三角公交电动化率达100%。

  “结构减排对广东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率达60%。”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累计减排VOCs超10万吨

  当前,臭氧已超过PM2.5成为首要大气污染物,VOCs(挥发性有机物)和NOx(氮氧化物)是生成臭氧的前体物。广东抓住臭氧治理“牛鼻子”,针对VOCs和NOx实施源头、精准、科学治理。

  “臭氧污染治理是国际性难题,没有成熟的经验。”省环科院专家表示。通过启动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达标排放百日服务行动和落实蓝天保卫战百日冲刺行动,广东对约占全省VOCs排放量76%的5650家重点监管企业开展销号式整治,累计减排挥发性有机物7.8万吨。同时,目前已推进第二批3305家VOCs企业销号整治。

  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广东大力推进省市两级VOCs重点监管企业“一企一策”治理,累计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0.6万吨。

  由于大气具有流动性,其治理需要联防联控和精准研判,广东已基本建成PM2.5成分监测网络、VOCs光化学监测网络、颗粒物和臭氧激光雷达监测网络,结合遥感卫星立体监测系统,形成“天空地”一体监测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 实习生 韦淇 通讯员 环宣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