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6.5万驻村干部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靠力量

  “一个好干部,在农村一线积聚能量凝聚人心,干出一番事业,这正是一名党员担当精神的最好体现!”2014年央视热播剧《马向阳下乡记》中马向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演进了广大群众眼中,也演进萧嘉柱心里。

  就是这个念头,让萧嘉柱和粤东山区的五华县长布镇大客村结下了四年之缘。2016年4月,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行内公开选拔到贫困村一线的驻村干部,萧嘉柱向行里递交申请并成功被选派为驻村干部。

  如今,萧嘉柱担任大客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在他的带领和帮扶下,大客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实现100%硬底化,各个自然村网络、电网、供水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大客村集体产业项目累计收益达23万元……

  萧嘉柱是全省驻村干部的缩影。2016年以来,广东动员全省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派出驻镇(街道)工作组1112个、驻村工作队1.2万个,共向2277个省定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4454名、驻村工作干部6.5万人,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靠力量。

  党建引领 打好红色基底

  大客村共有56户贫困户,到村第一天开始,萧嘉柱就注重强党建促扶贫,在广州银行党委组织下,行内党员职工分别和56户贫困户建立起结对帮扶关系。在萧嘉柱的号召下,大客村内的党员都争做先锋模范,积极参与到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中。

  67岁的张玉波是村内的老党员,通过他的联系牵线,贫困户张秀娴家大女儿成功到大客村乡贤在东莞开的纸巾厂上班,极大减缓了这家人的生活压力。“她是单亲母亲,之前一个人供养四个小孩很困难,我们党员应该尽全力给予帮助。”张玉波跟萧嘉柱说。

  “如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自驻村以来,省统计局驻韶关乐昌市廊田镇白平村第一书记张云锐一直在思考这个话题。

  为此,2019年,省统计局驻村工作队对白平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党建活动室进行了修缮。2020年,新建白平村党建文化主题广场,设置开放式的党建文化长廊,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感染力。

  同时,工作队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为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白平村党支部自2016年以来新发展党员3名,目前共有49名党员。

  据了解,广东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强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精准扶贫 提升造血功能

  “贫困村通常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薄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认为,本土干部队伍因素质和能力问题较难独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外部的帮助。

  在脱贫攻坚战中,广东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确保政策就是外部力量之一,他们在村里准确实施,有效改善贫困村发展氛围,为贫困村的疫情控制和经济发展作出大量贡献。

  “现在是疫情防控期,村民不方便出门购买农用物资,但眼下春耕在即,耽误不得。”去年疫情期间,云浮市云城区云城街道迳口村第一书记何伙新比谁都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组建起了“党员助农服务队”,把7000多斤春耕化肥运进村送到户,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如何使贫困户具备持续的造血功能,彻底摆脱困境?张云锐认为,通过积极树立精准脱贫走上小康路的脱贫标兵,激发贫困户勤劳致富的正能量和内生动力才是长久之计。

  2016年,彭志牛作为扶贫对象被纳入白平村的一般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的持续帮扶下,彭志牛2020年全年收入达到12万元,相比2016年的收入增长了4倍。彭志牛也向其他贫困户提供经验介绍和技术指导,帮助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正是通过何伙新、张云锐这样的驻村干部的努力,2016-2020年,广东全省现行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率98%以上,年人均产业增收2400多元,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48元,全部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巩固衔接 严防返贫致贫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去年9月25日,在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决战决胜百日攻坚大会上,萧嘉柱和派驻梅州的200多个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向脱贫百日攻坚宣战。面对大客村四年多以来的脱贫攻坚成果,萧嘉柱深知越到紧要关头,越要紧绷决战决胜之弦,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

  脱贫攻坚工作还需巩固与提升,防止贫困增量和“边脱贫、边返贫”及“边脱贫、边增贫”等现象发生。广东持续深化扶贫开发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扶贫工作队撤离后,扶贫项目资产由谁管、怎么管?”这是许多驻村第一书记心中的疑问。韶关南雄,广东省首个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示范试点县,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我们成立扶贫资产投资公司,以企业化、市场化模式运营管理县、镇两级扶贫资产,并规范收益分配,以便能更兼顾公平性和均衡性,更多惠及边缘贫困户和低收入群体。”南雄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南雄同时提出多个方案,构建起了一整套覆盖各类弱势群体的解贫助困长效机制,为贫困户不返贫保驾护航。

  ■一线案例

  “乡贤”书记用心用情 “反哺”近百户贫困户

  他曾在部队服役,练就了军人“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优良品格;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要关头,带领村里党员和退伍军人组成志愿服务队,设岗日夜守护村民健康;他是自小走出农村现在回乡里驻村帮扶的“乡贤”,时常过家门而不入……他是广州交投集团派驻五华县棉洋镇绿水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廖永渊。

  廖永渊的回乡扶贫之路始于2018年。于廖永渊而言,参加脱贫攻坚工作既是身为党员的责任,还有着“反哺”乡民的乡情。

  绿水村所在地区是著名的茶叶产业带,但以往缺乏技术和产业链的支持,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于是廖永渊到广州请专家、回村里谈土地,带领绿水村村民开辟荒山307亩,开展茶叶种植项目,使绿水村茶树种植产业渐成规模。

  在协助绿水村建立集体产业之余,廖永渊竭力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鼓励当地村民和贫困户主动开辟属于自己的致富道路。除了帮贫困户李果清自力更生,学习种茶技艺,他还帮他解决家里不少经济难题,让李果清和其他受惠村民一样走上了自己的致富道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廖永渊把村里的党员和退伍军人组织起来,带头建立了一支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日常检测体温和外来人员登记,并挨家挨户为村民普及疫情防控常识、协助落实疫情防控物资保障。

  然而,因工作繁忙,廖永渊时常顾不上自己的家人,几度过家门而不入,让他对家人十分愧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廖永渊的帮助下,截至2020年底,绿水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3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1元,2020年,绿水村99户366人已全部脱贫并退出贫困户序列,退出率为100%。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实习生 黄婷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