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牵动人心,惠州各界纷纷作出回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帮助旱区的百姓渡过难关当然是人心所向。然而仔细想想我们要做的,似乎还有比捐水更重要的。首先是惠州全社会节水意识亟待提高。惠州虽然目前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同时一些地方和人群用水浪费严重,对于水资源本已十分匮乏的我国,干旱缺水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旱是对惠州市民一次难得的节水教育。
其次,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重视生态保护的跟进。除去生活和工业用水,惠州同时还有着庞大的洗浴业、洗车业,建有高耗水的高尔夫球场等,城市服务业繁荣的背后,是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惠州决策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天灾带给我们的警示。对公众来说,少洗一次车、节约一度电,适度消费,也许保护的就是缺水地区的一亩林、一泓水、一片天。
再次,比捐水更重要的,还有用水机制制度的健全。毫无疑问,水是非常重要的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应该公平地享用,在水资源分配中继续沿袭城乡二元体制,不仅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别、社会不公。按照我国《水法》的规定,在旱灾来临的时候,先保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的饮水,再保工业,最后农业。惠州一面是某些县区群众饮水困难,一面是城市用水依然没有节制。天灾面前的不同境遇,折射的是水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别,反映的是干旱应急体制机制的不健全。
可见,比捐水更重要的是节水。节水涉及面广,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惠州各部门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与配合,逐步完善健全。但最重要的是,从现在就做起,从你我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