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仲恺高新区潼侨文化公园,树阴掩映下,矗立的一座白色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惠州侨文化展览馆,里面陈列着许多记录侨史的物品:印尼的安格隆、缅甸的铜砂锅、越南钛煲,镰刀、锄头、犁……这些颇具历史感的物品,似乎在静静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屋外的公园里,歌声飘扬,笑声回荡,老人们有的在练习歌唱,有的在跳广场舞;孩子们你追我赶,尽情玩耍……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
50多年来,历经一代代侨民的努力,这片荒芜的低洼地变成了一座现代新城,正加速奔向产城人融合发展样板区。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借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东风,潼侨镇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侨文化资源,把学习党史同重温侨史连通起来,持续深化市民对归侨历史和现状的认识;把侨务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充分结合,进一步推动“学党史 讲侨史”更加紧密结合,为潼侨镇融入“双区一站”、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样板区提供有力保障。
89岁老党员叶威回忆峥嵘岁月。
■开小课堂
归侨党员讲述浓浓家国情怀
“我出生在缅甸,到我这,已是曹家第四代缅甸华侨了,但我们的爱国之心没有变,一直没有改国籍。尤其是我的父亲,他参加爱国华侨组织,送我们到中文学校读书……”3月底,“归侨党员讲故事”小课堂上,受邀前来的惠州市侨联原主席曹丽云向潼侨镇党员干部分享了父辈的爱国故事,讲述了她的成长历程,生动诠释了父女相承的拳拳爱党爱国之心。
课堂上,老归侨曹锡英、陆超允、林进明等还讲起建设农场的艰苦岁月。潼湖华侨农场建设初期,环境比较落后,到处是荒山、滩头、洼地,荒山土地贫瘠,当地还有“一日大雨水汪汪,三日无雨田龟裂”之说。然而,一批批归侨侨眷、知青扎根农场,在日复一日劳作中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将一片荒地建成了现代新城。
“现在,我们有新房住、有退休金,子女生活都不错,知足啦!”陆超允说。1978年,他带着妻子儿女回到潼侨,凭着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踏实肯干的品质,很快成为农场骨干。而今70多岁的他,依然在侨民中有着较高声望,社区居民有难以调解的矛盾,还常常请他支招。
归侨的故事,感动着党员干部,回望过去,感悟当下,大家有着强烈共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说党史学习教育怎么开展,怎么去巩固学习党的历史,这样的小讲堂就是最生动的例子,听归侨党员讲故事就是我们最好的教材。”潼侨镇党委宣传委员杨志明说,目前“归侨党员讲故事”小课堂已开展13期,大家在分享、聆听、讨论中感受到了海内外侨胞浓浓的家国情怀,更好地引导基层党员学习党史、感恩祖国。
■逛展览馆
组织中小学生了解归侨回国史奋斗史
“大家请看这里,这些是归侨使用过的生活用具,是当时潼湖华侨农场的生活缩影。可以看到,当时物资比较匮乏,但归侨生活却不单调,他们通过奋斗将侨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侨文化展览馆展厅里,在小讲解员的精彩讲解下,一群学生和家长一起,深入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侨文化和农场文化。
在“学党史明理增信”系列活动中,潼侨镇依托特色侨文化资源,以参观侨文化展览馆、开展志愿服务、观看党史视频等形式,由该镇党员干部带领中小学生一起回顾百年党史,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侨文化展览馆,现在才知道以前这里的生活条件这么艰苦,归侨们不怕困难、奋力拼搏、努力开创新生活的精神,让我很受鼓舞。”一名小朋友在参观侨文化展览馆后说。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潼侨镇不仅注重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还特别重视侨文化的传承,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归侨筚路蓝缕的回国史、奋斗史,弘扬爱国爱民、艰苦奋斗的精神,鼓励学生们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努力开创新生活。
■凝聚侨心
在归侨群体营造浓厚党史学习氛围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中期,大批海外华侨被迫回国,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84个安置归侨的华侨农场,将归侨揽入怀中。潼侨镇的前身——惠阳潼湖华侨农场就是其中之一。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批华侨落户开始,相继有8000多侨民在这里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目前,潼侨镇依然有归侨侨眷约4000人。
“潼侨是一代代归侨侨眷在党的领导下,用辛勤的汗水建设起来的,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绕不开侨史的学习,归侨侨眷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把这一精神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潼侨镇负责人说。
除了开展“归侨党员讲故事”小课堂、组织学生认识归侨文化,潼侨镇还通过社区、归国华侨发展协会等平台采购指定学习书籍发放给代表学习,主动在工作微信群中开展“百年党史天天学”活动,每日推送《党史故事100讲》,形成“党史天天学、人人讲”的学习导向,在归侨群体中营造浓厚党史学习氛围。
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外交流,接洽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团队开展归侨发展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参观侨安花园、新侨花园等危房改造安置点,与潼侨镇归国华侨发展协会座谈,到社区归侨户走访调查,加快推动侨文化走出去,形成专业课题,切实增强“党史+侨史”的研究融合。
■办好实事
打造更多为群众办实事亮点项目
党史学习教育,要落实到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
4月中旬,潼侨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部署会,公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动态清单,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行详细部署。
清单上,潼侨镇领导班子成员认领民生事项133项,村(社区)“两委”班子认领民生实事78项。所有民生实事事项还实施挂图作战,每日在潼侨镇政府大堂公开事项办理进展。
开展“惠家政、慧服务”巾帼家政助力乡村振兴公益项目,邀请专业教师为辖区妇女免费开展育婴师及催乳师培训,并免费考证及安排工作;对侨安花园三层的东面及西面部分空地硬底化,减少扬尘污染,为侨安花园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清单上,有不少惠及侨民的事项。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潼侨实际谋划‘自选动作’,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更多党史学习教育亮点特色。”潼侨镇负责人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林丽娟 杨敬贺 魏怡兰 通讯员陈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