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建设建出“博罗强度” 疫情防控跑出“博罗速度”

[报料热线] 2831000

  1天半完成县城大型临时疫苗接种点的布置;20个小时完成近50万人核酸采样;从县级医院到基层卫生院,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发热门诊建设……不仅经济发展跑出了“博罗速度”,守护群众健康同样如此。

  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上,该县投入近20亿元,建设博罗县人民医院新院、博罗县中医医院新院、博罗县第二人民医院、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等;去年,投入5300万元建设16家基层卫生院发热门诊。打造健康博罗,该县不遗余力。

  根据健康中国建设的部署,博罗闻令而动,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为发展的重要目的,主打“温暖卫健,健康博罗”品牌,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供给和服务水平,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博罗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

  设施建设

  16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发热门诊投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预检分诊是第一道防线,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发热门诊作为医院哨点,在防控中发挥着预警作用。

  “发热请到发热门诊。”来到博罗县人民医院就诊,填表、扫码后,实行预检分诊,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

  博罗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为独立3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远离其他建筑,24小时不间断开诊。这里进行了科学的功能分区,分为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其中,设置1个预检分诊区、3个诊区(特殊、成人、儿童)、1个输液大厅,6个诊室、3间留观室、2间抢救室、1个核酸采集室、1个治疗室、1个患者专用卫生间。配有输液室、药房、收费处、CT室、检验室。

  经过改造优化后,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更加合理,实现了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与非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无交叉、流行病学患者与非流行病学患者无交叉、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无交叉就诊,实现发热病人在发热门诊区域闭环管理。

  基层卫生院也是如此。博罗县第二人民医院(杨村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博东基层卫生院的龙头,在发热就诊中起到了示范作用。“疫情防控初期,医院承担着博东地区发热病人的看诊任务。”该院副院长李远新说,从那时起,医院就科学、严谨地设定好发热病人的就诊流程,配置了发热诊室。去年9月该院发热门诊正式动工建设,12月初投入使用。发热门诊独立于病区之外,24小时开诊。

  据博罗县卫健局副局长崔爱民介绍,该县于2020年7月起,投入53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16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项目的建设工作。经过短短半年的立项申报、基础建设、室内装修、设备采购安装等,2020年底,16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建成投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县22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还有6间暂未建设规范化发热门诊,但均通过新建或改造等形式,配备了发热诊室,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发热患者就诊需求。接下来,该县力争在今年内全面完成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发热门诊建设。

  2天完成4个大型临时接种点设置搭建

  与“疫”斗争,考验的是博罗的医疗卫生应急能力,是对全县医疗卫生建设的一次大检阅。

  这样的大检阅中,经历了一个个小考验。发热门诊的建设是此次大检阅中的一个小考。疫苗接种是构建全民健康免疫能力的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点的布置亦是“疫”考中的一个小考。

  博罗县卫健局党组成员、保健局局长龚广泰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全面提升接种率,该县当季即启动疫苗接种能力倍增建设工作,5天内完成扩增能力建设,全县由5月24日之前的60个接种单元增加至108个接种单元。

  值得关注的是,该县在两天内完成县体育中心、石湾、长宁、园洲等4个大型临时接种点的设置与搭建,1天内完成园洲欣旺达公司和华通(惠州)电脑有限公司两个巡回接种点的设置与搭建,充分展现了疫苗接种能力的“博罗速度”。

  同时,博罗县人民医院作为该县流动服务接种点牵头单位,可提供6个接种单元的流动巡回接种服务。博罗县卫健局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度全县医务人员进行支援。

  一次次小考迎难而上,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让博罗卫生事业经受住了“疫”考。这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备、完善的诊疗服务。

  防控措施

  打好核酸检测“闪电战”

  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全民健康保障的基石,医护人员的战斗力、奉献精神是健康博罗建设的关键。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博罗的“白衣天团”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的铿锵身影感动了无数人。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一道坚固防线。上个月底,博罗县开展了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目标为龙溪、园洲、石湾等重点区域。为打好这场大规模核酸检测“闪电战”,该县医护人员迅速集结,争分夺秒,高质量完成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6月21日,龙溪街道接到关于开展全民核酸检测的工作要求,随即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会后,各部门、村(社区)、企业迅速行动,以“快、严、实”的硬措施,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各项工作。当晚,龙溪下起了大雨,各部门、村(社区)冒雨完成了场地搭建。

  6月22日早上8时,全街道8个核酸采集点全面启用。虽然有降雨和大风天气,但医护人员仍在一线忙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防护帽、护目镜、防护面屏、口罩、手套,克服各种困难,确保采样顺利进行。当他们脱去防护服时,汗水早已浸透身上的衣服。他们却言:“不辛苦,能为人民服务很光荣。”6月22日8时开始至23日12时,28个小时内为龙溪11万群众筑牢了疫情防控网。

  这是该县核酸检测高效推进的一个缩影。“每次核酸检测都是时间紧、任务重,从接到通知到布置采样点,往往不到10个小时。”崔爱民说,从物资调配到场地布置,每项工作都紧张有序。据了解,6月9日、10日,该县在博西片区园洲、石湾、福田等6个乡镇(管委会)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工作,共采样检测495659人次。6月22日、23日,在石湾镇、园洲镇和龙溪街道等重点地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共采样458637人。6月25日晚,紧急启动罗阳街道小金村部分地区核酸采样检测工作,共采样11829人。

  崔爱民说,除了白衣天使的付出,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志愿者、民警、镇村干部等的多方支持,让检测的“闪电战”迅速而有成效。

  全县设置23个疫苗接种门诊

  疫苗接种是构建全民健康防线的重要环节。在疫苗接种中,“白衣天团”的战斗值同样“爆表”。

  排队、发卡、测温、登记、疏导、接种……在博罗县体育中心大型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在这里,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罗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医护人员参与疫苗接种工作。

  “为了节省时间,水也少喝了。前几天话都说不出来,现在嗓子还是有点沙哑。”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罗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黄瑞杏原本甜美的嗓音变得“粗声粗气”。她说:“最多的一天,我为1000多人接种了疫苗,平均每30多秒就注射一剂。”

  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护士王安琦亦是如此。5月27日,王安琦在完成近500人次的接种任务后,接到博罗县体育中心大型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现场布置任务。她下班后立即赶到县体育中心协助布置接种台,优化接种流程,为5月28日临时接种点正式运营做好准备,一直忙到晚上11时。

  5月28日上午7时,她又准时来到县体育中心,为前来接种的群众登记信息,直到晚上10时,连续工作15个小时,登记了600人次的接种信息。在登记完最后一名群众的接种信息后,王安琦因劳累和睡眠不足,体力不支,晕倒在地。“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腰酸背痛,胳膊都抬不起来,但是看到大家接种疫苗后那种安全感,干劲又来了!”她乐呵呵地说道。

  湖镇镇响水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谢伟文也是在疫苗接种中涌现出的典型。作为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党员,身患重病的他始终牢记“不忘从医初心,守护群众健康”的医者使命,冲锋在前。为了让群众减少等候时间,他顶着烈日丈量候诊接种区域,与工作人员探讨优化候诊通道方案,简化候诊程序。疫苗接种开展以来,每天他总是最早来到接种点检查准备情况。忙完后,他又是最晚一个走。

  所谓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由医务人员、民警、志愿者、乡镇(街道、管委会)以及卫健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接种“卫队”,每天上午提前到岗,直至当天疫苗清零。

  有了大家的众志成城,博罗县的新冠疫苗接种快速推进。目前,全县设置23个疫苗接种门诊,20个接种点,共配备工作人员400名以上,每日接种服务能力由1.1万剂次逐渐增加至4万剂次,单日最高记录为63682剂次,走在全市前列。

  相关链接

  新建改造一批医院 提升诊疗服务水平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该县不断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二级医院标准,投入2.35亿元将石湾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

  作为惠州市西南区域性中心医院、博罗县博西片区中心医院,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肩负着石湾镇辖区内14个行政村(社区)及周边乡镇约35万人的医疗卫生及接收附近基层医院的危重病员转诊和业务指导等任务。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大力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工作,加强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的对接,用技术牵手,合力共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石湾医院”。同时,还先后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签订专科联盟协议,进一步提高医疗专科技术。6月11日,该院顺利通过二级医院评审。

  杨村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为县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则更早服务群众。2019年12月26日,该院专家门诊率先投用。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并完成竣工验收,于2021年7月1日交付使用。项目投用后,由原来一级甲等医院升级为二级医院,病床数增加至400张,年门诊服务量可提高至60万人次,年住院服务量可提高至2万人次。这不仅进一步平衡和完善了该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还较好地满足了博东片区近40万对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当地群众王叔说:“现在,不仅看病的环境好了,水平也更高了。”

  博罗县人民医院新院、博罗县中医医院新院等医院建设如火如荼。如,博罗县人民医院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择地新建,拟建设有10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项目建筑包括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行政公寓综合楼、传染病楼、直升飞机急救停机坪等。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及部分装饰装修和安装工程,预计今年12月前完工。

  博罗县县中医医院异地搬迁新建项目是广东省164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建设类项目之一,设置床位350张。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室外市政工程建设,预计2021年12月前投用。值得关注的是,博罗县中医医院还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姻”,创办湖南中医药大学博罗医院,进一步提升该县的中医诊疗服务水平。

  智库观察

  致公党惠州市委会副主委、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琚雄飞

  内外联动提升 医卫服务能力

  博罗不仅在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方面毫不含糊,投入真金白银加快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新升级,还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面立足长远,因地制宜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博罗版本。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注重内外联动,对外积极争取外部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带动发展,对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均衡发展,坚持全县一盘棋,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服务能力日渐提升,群众满意度必然提高,更好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行业使命。

  市政协委员、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武彤彤

  凝聚多学科人才 协作研究队伍

  进一步推动博罗县的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一要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在规范诊疗、优化流程、改善服务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二要加强高水平医疗人才引进,重视医护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凝聚多学科人才协作研究队伍,培育出一批敬业奉献、敬畏生命的医护人员和高素质管理团队。三要对标先进,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医院软实力,把医院做大做强。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贺小山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贺小山 通讯员刘子鑫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