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民间曲艺人张海棠痴迷谱曲捣鼓乐器培育新人

[报料热线] 2831000

  “这个旋律,还可以更加有力……”日前,记者来到博罗县罗阳街道,在年近七旬的老人张海棠家中,只见他正和粤曲发烧友们一起探讨曲艺的演奏和弹唱。张海棠是一名粤曲发烧友,不仅尝试自己谱曲作词,还自制乐器演奏,所作词曲还在省、市获奖。此外,他还热衷于下乡推广粤曲,培育新苗子。

张海棠。

  作词曲讴歌家乡和美好生活

  张海棠家3楼可谓是“粤曲厅堂”:一个大大的音响、一套锣鼓设备以及一张书桌占据了大半个主厅。每天,他都在这里捣鼓乐器、琢磨创作,粤曲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退休之前,张海棠一直在原博罗县文工团工作。由于喜欢粤曲,空闲之余他就会练习粤曲,渐渐地开始琢磨着自己制作乐器、创作歌曲。2005年起,他开始尝试作曲写词。作为土生土长的博罗人,家乡的变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萌发了作曲写词歌颂家乡的想法。2006年,博罗县老年大学的开办让他兴奋不已。他创作了词曲《满怀热情上大学》,歌颂老年人的新生活。“这是我的第一个获奖作品,不仅在县里的媒体发表,还在市里获奖。”张海棠高兴地说,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从此,张海棠就潜心粤曲创作,内容主要描写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特别是家乡的变化。近年来,博罗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温暖人心。他便以此为创作题材,讴歌家乡和美好生活。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疫让他很受感动,他特地谱写了《军民团结战疫情》,歌颂活跃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激励大家继续为抗疫奋斗。目前,张海棠已经谱写了粤曲词曲20多首,有些还在省市获奖。

  旧材料变宝贝,自制乐器忙

  由于创作需要,2009年张海棠开始制作各类乐器。他家3楼一个小房间里挂满了笛子、二胡、扬琴等乐器,其中近20把是他自己制作的。

  从那时开始,他每次外出都会留意有没有好的木材,捣鼓着巧用身边的材料或废料制作称心如意的乐器。

  在张海棠的乐器房里,有一把“吉他”特别显眼。“这其实不是一把吉他,而是一把阮琴。”张海棠解释道,他把吉他发音筒的洞口用木板封住,在里面装上扩音接线并改造了琴弦,一把吉他就变成了阮琴。

  这把吉他是他花了2元向一名收废品的人买回来的,变废为宝,这也是他制作乐器的一大心得和乐趣。制作一把乐器,一般几天到十几天就可以做好,最难的还是调音。根据标准音阶,一条条弦调试,确定琴弦的松紧度,“大半时间都花在调音上。”

  重传承育新人,义务当老师

  “粤曲是广东的瑰宝,我们要传承下去。”将粤曲发扬光大一直是张海棠的心愿。于是,他和志同道合的曲友们于2008年一起发起成立博罗县曲艺家协会,让更多发烧友加入其中交流心得,提升曲艺水平。他还经常到县老年大学当老师,到校园开展粤曲进校园活动,义务指导曲艺爱好者们练曲。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现在有8~14岁的少年跟他学曲艺,“我的愿望就是培养年轻人,着重在博罗挑选喜欢粤曲的苗子。”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博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以文化人,让文艺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

  2019年1月,县文艺志愿服务队授旗出征。作为其中一支分队——县曲艺家协会演出分队队长张海棠接过旗帜时信心满满,第一时间召集曲艺家们积极筹备节目。没想到,刚开始的两三场表演却受到冷遇,村民对节目热情不高。但张海棠没有灰心,带领队员们到现场走访,听取大家意见。

  “节目单一、形式老套。”经走访了解,症结逐渐浮出水面。于是,大家一起研究,丰富表演内容、创新表演形式、重新编排节目。通过重新调整,全新的戏曲下乡重新上线:表演内容上,在单一的戏曲基础上增加了民俗歌舞、客家山歌;对戏曲节目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创作,协会原创作品粤曲《蝶舞蝉鸣罗浮山》《繁荣路上更繁荣》、客家山歌《罗浮颂》、粤语演唱《廉政为民新风尚》等节目全新亮相。

  重新打造的戏曲节目一下子就吸引了村民眼球,赢得了点赞。据统计,2019年县曲艺家协会送戏进村32场,2020年开展56场,今年“一村一戏”送戏进村活动仍在继续,总数已超过100场,目前视疫情防控情况再做安排。张海棠说:“希望通过曲艺下乡,让群众乐起来,更重要的是让粤曲活起来。”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贺小山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