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加快推进创新型开发区建设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报料热线] 2831000

  南海之畔,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正融湾入圈,逐鹿世界一流;东海之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平湖经开区”)对接大上海,逐浪长三角。

  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同样具备开放、拼搏、创新的气质,当仁不让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主战场。平湖经开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为战略主导,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俨然平湖市的一颗明珠;大亚湾因石化产业闻名国内外,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新材料作为产业第二极,发展亦风生水起。

  在开展比学赶超工作中,大亚湾对标学习平湖经开区,加快打造新兴产业园、港口现代物流经济带、滨海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大产业发展平台,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力争一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内综合实力赶超平湖经开区。

大亚湾。

  

  比什么

  大亚湾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但经济实力亟需壮大

  地处平湖市西北角的平湖经开区,从1996年“出生”起就条件优越:东临上海市,南濒杭州湾,离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四大城市均约1小时车程。2013年1月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一路成长迅速,今年正好25周岁,风华正茂。

  大亚湾开发区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今年即将进入而立之年。它的区位优势同样令人艳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毗邻深圳,距离香港47海里,到深圳宝安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仅需90分钟车程。

  去年,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面前,两地都交出了一份稳健发展的答卷:平湖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77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73.5亿元;大亚湾地区生产总值703.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81.5亿元。在去年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水平考核评价中,平湖经开区排名第87位,大亚湾排名96位。

  从成为国家级经开区的时间来看,大亚湾是比平湖经开区早了10年的“大哥”,但平湖经开区经济实力已后来居上。地区生产总值相差76亿元、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水平考核评价落后9位……这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差距既让大亚湾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干部群众充满赶超的信心。

  规上工业企业作为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是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的坚实支撑。

  去年,大亚湾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185家,产值2075亿元,平均产值11.2亿元;实现增加值441.0亿元,增长1.6%。平湖市规上工业企业835家,产值1935.8亿元,平均产值2.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76.8亿元,增长2.3%。

  对比数据可以看到,大亚湾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虽然只有平湖的1/5,但产值却超过平湖经开区。这得益于中海壳牌、中海油惠州石化等石化龙头企业的带动(40家石化产业企业产值达1283亿元)。撇开石化产业企业,78家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规上工业企业,其产值为570亿元,平均产值约为7.8亿元,依然高于平湖市。

  今年以来,大亚湾通过“抓项目促投资、提负荷增效益、保要素稳产能”等措施,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1~7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大亚湾开发区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8.6%、工业投资额增长1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增长15.4%,税收总额(含海关代征税)增长37.3%;平湖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7.1%、工业投资额增长24.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33.4%,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增长12.3%,税收增长12.7%。

  “总体来讲,上半年大亚湾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平湖,初步形成整体追赶超越的态势。”大亚湾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规上企业数量多但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大亚湾开发区的产业,除了耳熟能详的石化产业,还有蓬勃发展的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港口运输等产“第二极”——这些产业与平湖经开区有着诸多相似点。

  都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又发展相似的产业,二者会比出怎样的“火花”?

  首先看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平湖市的成长性产业,拥有“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基地”称号,产品主要包括数码相机快门、手机用摄像头、微型电机、投影仪机芯、电路板检测装置、电子零件传感器等。去年,全市(不含嘉兴港区和嘉兴电厂)电子信息产业共有规上企业3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9.7亿元。

  大亚湾的电子信息产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分布在西部综合产业园,如今已是该区优势主导产业,以平板显示、物联网终端、LED、汽车电子、软件及集成电路等领域为主。全区现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5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7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家(惠州比亚迪电子公司)。去年,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419.6亿元,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129.6亿元,增长11.5%。

  无论是规上企业数量,还是产值,大亚湾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都表现出明显优势。

  再看汽车零部件产业。平湖经开区是平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主阵地,经过多年累积发展,形成了以生产汽车底盘、汽车电子、汽车内外饰件、关键精密汽车零部件等为特色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群,还与上海嘉定、浙江温州、江苏昆山和太仓等地建立了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去年年末,平湖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已达220亿元,超过箱包、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成为当地产值最大的产业。其中,平湖经开区36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产值141.4亿元。今年初,位于平湖经开区的长城汽车平湖工厂生产的第一辆整车下线,宣告平湖追了20多年的“整车梦”终圆。

  同样作为“主导产业”,1994年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落户大亚湾开发区后,至今全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只有10家,均属规模以上企业,分布在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内,以生产零部件为主,生产依赖整车配套体系内部定向采购。去年产值为152.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3.5亿元。

  两相比较,平湖经开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相关企业及规上企业数量多,集聚效应强,且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大亚湾开发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少、规模大,企业之间关联度不大,产品相对独立,集聚效应不强。

  

  学什么

  从“零”到“整”打造汽车产业生态园

  今年年初,随着一辆辆整车批量下线,平湖人追了20多年的“整车梦”终圆,平湖汽车产业也实现了由“零”到“整”的跨越,开启了汽车产业从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圈的攀升。

  上世纪90年代末,平湖的一些小五金企业利用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开始给上海等地的汽车企业做配套。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恰逢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兴起。平湖开始引进相关零部件企业,大力培育汽车产业。依托市内原有的光机电产业基础,平湖深耕传动系统和汽车电子两个领域。到去年年末,平湖汽车零部件产业成为当地产值最大的产业。

  平湖汽车产业虽已成头号产业,但造零部件与造整车的能级迥异,且因为没有整车龙头企业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产业链条短、本地配套协作水平不高、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平湖人一直心怀“整车梦”,希望通过整车项目来提升产业链层次。

  2018年开始,长城项目团队在全国范围内为新工厂选址。2019年2月,平湖经开区靠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制造业基础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等条件,成功吸引该项目落户。该工厂完全达产后,年产车辆预计可达10万台,各类零部件需求旺盛,为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注入了动力。

  当前,平湖经开区正以整车项目为支点,拉长汽车产业链条,实现汽车产业整零协同发展,打造高能级汽车产业生态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是平湖经开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高能级汽车产业平台的“主骨架”之一。

  比学赶超观察团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应是大亚湾开发区“十四五”期间发展壮大的制造业之一,大亚湾可以借鉴平湖经开区汽车产业从零部件规模壮大,到引进整车项目、提升产业链的经验,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设立“科创飞地”招揽项目人才

  有的在洽谈项目,有的在进行技术培训,有的在探讨投融资计划……在平湖经开区车创园的路演中心里,时常可见热烈的讨论场景。

  过去说到平湖经开区,人们第一反应是“外资500强集聚地”,如今又多一个标签——“科技创新热土”。当前,平湖经开区正大力建设科创平台,让各类科技项目有地可落。全区先后建立国家级孵化器平湖科创中心、车创园、021AUTO孵化器、平湖智创园、平湖右先锋国际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2018年成立的车创园,是已投入使用的科创平台之一,占地面积约15亩,是一个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的专业型孵化器。目前,全区在用科创平台面积已突破10万平方米,已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在谋求域内孵化器建设的同时,平湖经开区也积极寻求域外孵化器,实现“创新在域外、转化在平湖”。在德国慕尼黑设立境外孵化器的基础上,瞄准上海、深圳等科创高地、人才高地,建立“科创飞地”,进一步彰显“跳出平湖、发展平湖”的科创发展思路。

  “平湖右先锋国际创新中心”,是平湖经开区为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机遇而新近设立的在沪“科创飞地”。依托这块在“大虹桥”的“先锋阵地”,平湖经开区广发“英雄帖”,立足上海招徕项目、人才。

  皑壹汽车科技公司是平湖经开区最近引进的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此前,该公司的团队一直在上海做研发,并在汽车燃油排气系统精密控制阀领域取得了成果。但因为在沪建厂投资成本高、一线工人较欠缺等原因,迟迟没有产业化落地。关键时刻,平湖经开区为企业提供约4000平方米的厂房,帮助企业的研发成果从设计图纸落地成为量产成品。

  平湖经开区还通过校(院)地合作、校企合作不断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政府与上海交大共建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共建平湖实验室及引进广通公司等;川源(中国)机械有限公司与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成立了同济·川源环境微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借“智”让企业发展之路越来越宽。

  观察团认为,大亚湾开发区在参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园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承接深圳现代产业、创新资源、高端人才等辐射外溢,平湖经开区搭建科创平台、设立“科创飞地”等做法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样本。

  绘制招商产业地图蹲点招商

  9月1日下午,一场主题为“为日本的企业展示目前在中国发展的日资企业现状”的线上交流会在平湖经开区举行,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与在日企业代表进行交流互动。此次交流会吸引了来自大阪的30余家企业参与,其中不乏三井住友银行、小林制药、株式会社西村机械制造所等知名企业,涵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食品、医疗等众多领域。

  利用直播“云招商”是平湖经开区推出的全新招商模式的一种。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日资高地”之一,平湖经开区已有25年发展历史,拥有日资企业近百家,曾获评“最受日本企业欢迎的开发区”。作为平湖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平湖经开区目前拥有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和欧洲(德国)产业园两大国别园区,重点招引数字经济领域的外资项目,不断巩固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先行区建设优势。为吸引外资,针对欧美企业创新开展厂房“高级定制”模式,吸引了福莱斯乐、威克诺森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或增资扩股或安家落户。目前全区落户企业1000余家,其中300多家外资企业,25家世界500强企业。

  依托上海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平湖经开区探索形成了“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平湖,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平湖,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平湖”的双招双引新路径。针对上海,专门绘制招商产业地图、企业地图,20余名专业招商员轮流赴上海蹲点招商。据统计,开发区90%以上的项目直接或间接通过上海引入,注入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

  观察团认为,大亚湾可以借鉴平湖经开区的做法,通过完善衣食住行配套服务、建造高标准厂房、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不断提升城镇品质和能级,筑巢引凤。

  赶

  怎么赶

  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区,科达利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与科达利项目一路之隔,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区内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光弘科技(惠州)三期智能项目已于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预计今年底月产能超过200万台手机,明年释放全部产能可实现年产手机4000万台。

  大亚湾千亿级新兴产业园规划面积27.8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5G为核心引导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以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配件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慧聪为龙头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产业。

  今年上半年,新兴产业园一批项目动竣工:科达利、易路达高端电声设备、豪恩智能科技、恒昌盛、明懿达、中天超硬、太东科技园等新兴产业项目动工;光弘科技三期、美好创亿、洲明二期、泰宏科莱电子、敏华智能家居、泰德激光、信立泰、寅升工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竣工投产。

  这些项目中,光弘、洲明、恒昌盛等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大亚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豪恩智能科技、易路达高端电声设备等项目,将助推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科达利、豪恩智能科技、明懿达等项目将进一步壮大大亚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其中明懿达新能源汽车线束及电力配电终端项目将与区内住成电装、住电电装等汽车线束企业联动发展,进一步做大汽车线束细分领域规模,形成产业集群;而中天超硬、美好创亿等一批原创性企业的进驻,有利于大亚湾进一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园区已开发建设12.11平方公里,有规上工业企业129家,去年产值635.4亿元,增长4.4%;今年1~7月产值413.4亿元,增长3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大亚湾第三产业的比重偏小,今年以来,大亚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目前,恒力、华瀛、深能煤码头都已经开始进出口贸易。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中海油、华德石化进一步扩大原油保税进口业务。上半年原油保税进口221万吨,进口额67亿元,带动外贸进口增长135%。

  加快推进创新型开发区建设

  “创新的威力不可估量。”20年前,广东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深圳搬迁至大亚湾西区。多年专注智能制造、深耕创新领域的维尔科技的董事长宁建强,对企业科技创新感受颇深。目前,该公司正筹建智能硬件产业化研究院。

  大亚湾区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在创新创业方面,大亚湾正通过搭建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大亚湾科创中心今年在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3家的基础上,组织智慧科技园、成松科技园等申报市级孵化器培育单位,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推动优客工场、慧聪等企业开展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惠州绿色新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有望今年通过新型研发机构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认定。

  大亚湾新兴产业园里,大亚湾深港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园、慧聪——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太东科技园、大亚湾合生创意产业园等“巨无霸”产业园加快建设,这里将被打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

  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领头羊。目前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11家。为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亚湾开发区正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在招商引资上,将企业研发投入作为招商准入重点之一,新引进项目原则上必须为高新技术项目(企业)并且建设研发中心;招商引进的项目要提前布局科技创新活动,确保投产两年内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数翻一番。

  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大亚湾出台了全省首个人才工作市场化导向的系统性政策——“人才新政十条”,成立了“湾区人才·HR俱乐部”,举办了首届人才工作突出贡献企业、人才工作突出成效企业评选工作,大大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7月,大亚湾区委组织部联合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联合打造HR俱乐部“1+3+10”年度系列活动,并挂牌“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惠州代表处”。人才工作突出贡献企业、人才工作突出成效企业评选工作继续开展,将评选人才工作突出贡献企业2家,各奖励200万元。

光弘科技三期项目生产线。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大亚湾开发区的营商环境非常不错,政府各部门充分为企业着想,急公司所急,各级领导多次到公司基地现场办公,帮我们协调解决基地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一期项目顺利达产、二期项目顺利开工。”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励建立说。科达利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是由深圳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亚湾投资兴建的第二个工业园。

  项目增资扩产,直接体现企业对当地营商环境的认可。

  今年以来,大亚湾区多次调研座谈,学习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先进经验,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打造“快人一步”营商环境。

  “明懿达项目现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施工区许可证,所有纸质材料齐全,能否协调先受理,让项目拿到受理回执去办理临时用电的通电手续,以便尽快进场施工,加急!”“好的,已通知窗口专人现场帮你们解决”……为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难点和堵点,大亚湾区各部门对产业项目开展全过程服务,指导和协助企业办理从选址到竣工投产的各项审批(备案)事项。大亚湾区住建局牵头,协同招商局、石化管理服务中心与各产业项目建立了线上工作联系群,实时受理项目诉求,指导企业高效开展报建工作,打造“一站式、便捷式、解难式”高效服务体系。

  该服务措施开展以来,已先后协助尼索科新能源汽车连接件关键零部件项目、豪恩智能科技产业项目、明懿达新能源汽车线束及电力配电终端项目、科达利智能汽车控制系统及锂电池结构件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易路达高端电声设备项目、恒昌盛通讯设备研发生产项目等若干产业项目加快取得施工许可并顺利动工。今年初,这批项目在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如期动工。

  今年1~8月,该区推动22宗产业项目开工建设,15宗产业项目取得用地,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1.22%。

  大亚湾借鉴深圳、广州等地先进做法,由区住建部门牵头,选取试点开展区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竣工联合验收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实施“统一时间、集中组织、一次验收”,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限,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有一个懂经济、会管理、敢拼搏的团队,最大的短板在于解放思想不够。”大亚湾区委书记王滨说,“到2025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创新思路,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树立赶超意识,拿出赶超勇气,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努力争创一流。”

  超

  如何超

  加强与深莞合作,力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大亚湾开发区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和基础,但在集群效应、产业链构建及研发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亟需转型升级。

  “电子信息产业的链条很长,大亚湾的电子信息产业需要找准重点发力的地方:在产业的上游,即基础研发上突破,还是在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商业化的环节有更好的表现,还是在连接上游和下游之间的中游环节上有所进展,这些都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解释,例如5G技术,本来属于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中最能够推动万物互联的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5G技术迄今为止只是作为电信企业提供上网服务的技术,在应用上削弱了5G技术的市场和影响力。“如果大亚湾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将成为推动大亚湾、惠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另一个角度看,大亚湾的电子信息产业还需要注重在湾区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城市互动与合作,通过为深圳、东莞等城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后台支持、物流支援,从而发展大亚湾的现代服务业,并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建立大亚湾现代服务业支持体系的突破口,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而关于大亚湾开发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林江认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在稳步上升,如果大亚湾的汽车零部件生产能转型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应该可以成为接下来发展的突破口。

  观察团认为,在“十四五”期间,大亚湾开发区可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现有通信设备、手机与智能终端、LED显示、印刷电路板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网络、高端半导体元器件、物联网传感器、通信遥感、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家居等产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从提供零件和部件等配套向模块化系列化发展。做大做强汽车发动机、新能源动力电池、汽车线束等优势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智能控制、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

  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打造“1+3”临港现代产业体系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向海发展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惠州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六大港口之一,也是珠三角唯一有30万吨级大泊位的港口。大亚湾石化区近年来的发展,港口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惠州港也因此成为典型的产业港。在新形势新阶段下,惠州港如何发挥港口对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成为惠州港未来要着重探索的内容。

  《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惠州海域广阔、海岸线长的优势,主动融入海洋强省建设,积极参与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海洋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港口现代物流经济带,是大亚湾“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四大产业平台之一,将以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目标,港产协同,打造荃湾-产业协调区-格木洞枢纽“物流走廊”。

  在市委、市政府及大亚湾区委、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下,惠州港未来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的绿色工业港。

  据了解,惠州港将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高端商贸、金融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为代表的高能级服务业,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1+3”临港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化工大宗商品核心集散地与贸易中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落户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州港将在物流配套服务方面承担重任。目前,惠州港集疏运体系基本完善,是惠州市海陆空三位一体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仓储、服务公司等物流服务配套不足,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掣肘。

  观察团认为,要进一步推动临港产业与石化、电子信息产业、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更好发挥港口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接下来惠州港还有许多工作可做。比如盘活港口码头项目,将低效能的港口资产激活,服务于惠州石化产业;加快荃湾港区仓储物流配套设施的招商引资,推动一批临港物流项目建设等;加快构建临港物流供应链产业,打造港口投融资平台等。同时,口岸服务单位要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口岸通关服务效率,助推港口经济发展。

  打造滨海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大亚湾作为滨海城市,丰富的滨海资源赋予大亚湾未来发展更多可能。滨海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大亚湾开发区“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四大产业平台之一。

  滨海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拥有优质的滨海环境和通达的交通线,目前以旅游业、批发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为主,具备一定的服务业发展基础。

  滨海高端现代服务业,离不开旅游业。近年来,大亚湾积极挖掘滨海旅游资源,打造多层次滨海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以“海岸风光、百岛风情、滨海绿道、渔家民俗、美食美宿”五张靓丽旅游名片为核心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去年,大亚湾成功获评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但旅游综合监管机制等尚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特色旅游品牌不够突出、产业融合度不高、旅游供给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面对“双区”建设机遇,大亚湾旅游可在哪些方面努力?观察团认为,大亚湾旅游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加速融合、提质增效,争当滨海旅游领跑者、全域旅游实践者。比如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开发三门岛等海岛观光、滨海游艇、海上垂钓、海底潜游和休闲渔业等新兴旅游项目等。

  但滨海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远不止旅游业。作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它一方面将联动惠州港,重点承担后端高端港口服务功能,发展以港口金融、展览展销、国际贸易为主导的港航服务产业,与惠州港港城联动,形成港产协同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依托石化区,拓展和深化大亚湾石化产业链,重点发展石化产业上游配套服务功能,引领石化产业升级。最终形成“港-产-城”联动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和大亚湾产业升级新引擎。

  观察团认为,接下来应充分发挥霞涌片区的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协同周边区域产业基础,丰富片区高端服务业门类,扩大高端服务业规模,提升高端服务业实力,跨越式发展高端服务业。滨海高端现代服务业将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新型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高端旅游、特色会展、文化创意和特色教育七大产业。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 曾兴华 廖桂旭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戴建 邱若蓉 欧阳德辉

  专家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

  摄影/摄像 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张胜凡 魏刃白

分享到: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