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栋坝山口村建文化馆修"大学长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三栋镇坝山口村谋划为群众办系列民生实事,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修村道拆危桥 兴产业富村民

  三栋镇坝山口村坐落在叶挺大道(原惠南大道)旁,与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隔路相对。入村路口立着醒目的标志牌,旁边是新建成开放的党建文化公园。整洁的村道途经曾子文化馆以及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养志小学,一路向里串起沿途美丽的田园风光,连通一户户“最美庭院”。

  坝山口这个惠城的革命老区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多年的建设发展,逐渐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如今,该村正按照区、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结合红色资源、曾子文化,开展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并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在整治好环境的基础上,该村正着手修路建桥完善基础设施,并计划引进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村民在党建文化公园参观学习。

  建文化馆修“大学长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说起坝山口村的历史,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勇辉向记者娓娓道来。坝山口因地形似龙,原名龙口,也叫虎口。当地人称虎为“霸山”,取“霸”与“坝”同音,故名坝山口。“我们很多村民是古代曾氏名人的后裔,目前在全村定居的有2000多名曾姓村民。”曾勇辉说,该村在传承曾子儒家文化方面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曾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儒家学者,《礼记·大学》(《大学》相传是曾子所作,也有很多当代学者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立身行事、治国理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曾氏后人,该村为传承传统文化,于2016年年底建成2000平方米的曾子文化馆,并开办国学大讲堂,由曾子文化促进会的讲师不定期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等宣讲,结合“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曾子文化馆门前广场一侧,记者看到一条古香古色的长廊,沿途墙面刻满了《大学》的内容。曾勇辉介绍,这是该村刚建成不久的“大学长廊”,不仅增强了村里的文化氛围,也成为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好场所。与曾子文化馆一路之隔的是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养志小学,该校校长刘智伟介绍,坝山口文化底蕴浓厚,特别是曾子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学校开办有国学课堂,有时还会把品德课、班会课搬到“大学长廊”,由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古代先贤的思想精髓,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培养孩子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村民在党建文化公园参观学习。

  党建文化公园成学党史生动课堂

  不止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坝山口作为革命老区,还拥有宝贵的革命历史资源。

  作为革命夜校、游击队联络站所在地,坝山口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革命历史也铭刻在该村新建的党建文化公园宣传墙上。在坝山口村入口处,这个刚建成开放不久的小公园除了休闲广场和绿化景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面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坝山口村史的长墙。在这面墙上,党的根本宗旨、指导思想,中共一大到十九大召开的简介和坝山口的革命史都有介绍,俨然一个学党史的生动课堂。记者采访时刚好遇到几名学生正认真地观看墙上的内容。“你们知道中国是由哪个党领导的吗?”“共产党!”听到记者的提问,这几名学生不约而同地高声抢答。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坝山口村的历史文化和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干部群众为建设美好家园奋勇前行。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坝山口村也行动起来。曾勇辉说,近段时间以来,该村党员干部已上了3场党课,既有邀请党校专家上课,也有自己组织学习,还前往汕尾参观彭湃故居,重走红色路线等。“对于农村党员干部来说,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带领村民建设更加宜居、更加富裕的美丽家园。”曾勇辉说。

  改造老旧厂房壮大集体经济

  学而有思,学而践行。党史学习的落脚点在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坝山口村“两委”班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正谋划着为群众办好一系列民生实事。

  修路,就是坝山口村眼下正在做的一件事。曾勇辉介绍,该村坝新片区生活着数百名村民,由于通往养志小学和村卫生站的一条长400多米的狭窄田埂道已荒废多年,该片区学生和村民为了出入方便都要在叶挺大道逆行一段,十分危险,还曾发生过交通事故。为此,该村决定把这条荒废的小路拓宽成3.5米的水泥路。目前正在平整路基,暂时可供摩托车和行人通行。

  “村委会一提出要把这条路修好,大家都非常支持。小路边是村民种的菜和果树,平整路基的时候要清理掉,没有人计较。有个拐弯的地方比较窄,有一户村民还主动拆了家里的围墙让出一部分地来支持修路。”曾勇辉说,村干部们被村民行为打动,更加坚定了修路的决心。清理路基时,村里顺便把清拆出来的建筑废料回填在坑洼地方,既节省了费用,也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堆放问题。打好路基后,该村计划通过发动乡贤出资、利用政府发放的乡村振兴奖补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对道路实施硬底化,将其建成一条真正的村道。以后该片区学生和村民可以直接通往养志小学和村卫生站,再也不用在叶挺大道上逆行了。

  不仅如此,该村还计划将进村入口处的危桥拆掉重建并拓宽,在叶挺大道边新建公交候车亭,并呼吁交警部门在村口通往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的路口处设置红绿灯设施,让横穿马路的学生及村民多一份安全保障。

  乡村振兴关键靠产业支撑。人居环境整治好后,坝山口村“两委”班子谋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一点。目前,该村利用上级组织部门下拨的50万元帮扶资金,将一座老旧厂房改造修缮一新,验收完后将对外招租,可用作小厂房或仓库。另外,该村在叶挺大道边还有一块2000多平方米的建设用地,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荒废着。“我们希望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把这块地盘活利用起来招商引资。如果成功的话,一年能给我们村增加一大笔收入。”曾勇辉兴奋地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黄美琳

分享到: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