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赞!惠阳秋长周田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报料热线] 2831000

  近日,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摘得一项国字号荣誉。在国家文旅部公布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周田村成为惠州唯一上榜的村落,是广东7个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 

小朋友在有机农场体验采摘草莓。 惠州日报记者庄灏 通讯员何文燕 摄

  吃地道农家菜摘有机水果

  在叶挺纪念馆景区附近,有一家周田农家庄。3000平方米的农庄由竹棚搭建而成,四周竹林环绕,绿树掩映,是周田村人气最旺的农家饭店。每到节假日,这家开了20多年的农庄坐满了客人,十分热闹,服务员和厨师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早上7时,农庄主人叶赋邦都要去自家的菜地浇水,上山喂散养的鸡,安排工人摘菜、洗菜。临近中午,厨房里一阵忙活过后,窑鸡、坑螺豆腐煲、酿三鲜……一道道地道的农家菜就上桌了,因食材新鲜、菜式丰富、味道好、服务热情周到,很多游客都来帮衬。叶赋邦说,农庄里的厨师和服务员共有30多人,基本上都是本村村民。像他一样,村里其他农户经营农家乐不仅增加了自身收入,还带动了村民就业。

  “我在这做保洁员半年了。”叶思云是隔壁官山村村民,她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宿会水楼,利用老围屋的后院改造而成,白墙黛瓦,庭院开阔通透,清脆的鸟鸣声声入耳,别有一番雅趣。民宿开业两年了,清幽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即便是节假日1000元一晚的价格,国庆假期前一个星期14间客房就已全被订满。

  离会水楼民宿不远处,有一家“发呆吧”餐吧。门墙爬满绿藤,小庭院绿植盆栽点缀其中,一楼是大厅,二楼是书吧,还有小露台,文艺气息十足。会水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文燕介绍,在经营会水楼民宿的同时,他们还经营了“发呆吧”餐吧和会水楼有机农场,目前正在推动温泉酒店建设。

  据介绍,会水楼有机农场种植了葡萄20多亩,主要品种是阳光玫瑰,还有少量的夏黑、葡之梦,此外还有两亩多草莓“妙香七号”。“每年一月份、七八月份,有不少游人慕名前来摘有机草莓、葡萄。”何文燕说。 

会水楼民宿庭院开阔通透。惠州日报记者庄灏 通讯员何文燕 摄

  村民大力发展民宿,共有60多间客房

  秋长周田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周田村先祖自中原南迁至此,修建围屋,聚族而居。严川鳔是江西赣州客家人,从小在围屋长大,“每次来周田村我都有一种回到老家的感觉。”

  严川鳔第一次来周田村是因为在惠阳淡水出差,顺道来逛叶挺纪念馆,从那以后,他周末经常带上家人朋友从深圳蛇口过来玩。“周田村自然风光好,有山有水,很适合周末带小孩来摘瓜果,在小溪里抓鱼虾,在田野上奔跑,感受乡间气息。”他说,周田村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带孩子参观叶亚来故居、叶挺纪念馆,寓教于乐。

  那次出差,严川鳔无意间来到田间棠民宿,从此便成了田间棠的常客,和屋主叶小凡成了朋友。“周田村民风淳朴,凡哥待人热情,每次来周田我都住他那里,他家的院子舒服,视野开阔。”2008年,叶小凡从深圳返乡创业,开了周田村的第一间民宿田间棠。他将自家两栋楼8间房,打造成温馨舒适的客房。

  像田间棠这样的民宿,周田村有8家,总共有60多间客房。

  周田村党总支部书记叶远雄说,目前周田村内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围屋有16处,希望政府部门能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修缮和保护老围屋,吸引更多的人返乡投身旅游业建设,从而进一步带动周田村振兴。

  致力打造周田生态文化家园

  作为土生土长的周田人,今年67岁的叶柏香见证了村里的许多变化:榕树旁多了凉亭广场,扮靓成古树公园;父辈口中的鱼塘变成了叶挺纪念馆,各地游客慕名前来;村子这几年越变越漂亮,更加干净整洁。

  据了解,近年来,周田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当地农户通过房屋出租或入股,参与公司劳务、自营等方式多元化增收,全村旅游年收入约1600万元,旅游从业人数320人,村民人均从旅游业中获得年收入5000元。

  叶远雄说:周田村将继续努力打造生态文化家园,做好生态文章,挖掘文化资源,让更多的游人来到周田都有回家的感觉。”接下来,惠阳将发挥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挺纪念馆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周边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客家围屋、田园、山林、温泉等资源,打造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田园休憩、森林康养、骑行观光等于一体的产业区域,同时采取“政府引导、集体推进、市场运作”模式,打造客家名楼深度文化体验旅游示范项目。

  ◆乡村名片

  周田村

  周田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周田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是“北伐名将”叶挺将军、“吉隆坡王”叶亚来和“长征女杰”廖似光的故乡,集红色文化、华侨文化、客家文化于一体,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近年来,周田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土地+围屋+资金+运营”多元创收、共建共赢的模式,出租土地和围屋给企业开发运营。此外,利用闲置房屋资源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摸索出旅游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惠州日报记者庄灏 通讯员林作栋 王春梅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