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惠阳两会】全方位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原标题:
未来五年惠阳区将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融入深圳都市圈,推动区域一体化互补协同发展
八大方面发力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

  11月16日上午,惠阳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惠阳大剧院开幕。惠阳区委副书记、区长谭星海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1.6万余字的报告,回顾了惠阳过去5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下,地处大湾区东部几何中心的惠阳,面临着利好叠加、机遇无限、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充分发挥惠阳区位、交通、产业、资源等综合优势,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全力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谭星海作报告时说。

  围绕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报告提出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包括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高水平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报告多处提到融入深圳都市圈、产业、交通、民生等,提出了探索深惠产业共建新模式,重点建设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秋月湖生态智慧城等协同发展战略平台,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进而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

  

惠阳市政广场。

  1、全方位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

  惠阳是惠州唯一同时毗邻深莞的县区,与深圳在经济文化上交流更为密切,是惠州融入深圳都市圈的桥头堡。谭星海作报告时说,要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融入深圳都市圈,加强与深圳在重大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无缝对接,逐步消除两地在政策措施、办事规则、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差异。

  按照功能错位互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社会共建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的规划理念,惠阳将全面加强与深圳各区特别是相邻的龙岗、坪山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对接,推动区域一体化互补协同发展。按照“三生”融合理念,推动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网格化发展,构建“一城两区三带五片”的发展格局。

  作为深圳优质外溢产业的承载地,惠阳提出探索深惠产业共建新模式,推动惠阳产业园区与深圳创新资源的对接合作,重点建设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秋月湖生态智慧城等协同发展战略平台,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

未来五年惠阳加速构建立体交通体系。这是白云大道。

  2、高水平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5年,惠阳将聚焦改善连接深莞交通条件,加速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全面落实“丰”字交通战略、系统完善区域循环路网,为惠阳未来经济社会全方位跃升和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提供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的战略支撑。

  惠阳将全力配合惠州机场改扩建,加快周边骨干交通路网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珠三角千万级新干线机场。围绕湾区中心城市范围可达性,配合推进广汕高铁、深汕高铁、深河高铁、深惠城际等轨道交通惠阳段建设,协同打造便捷高效的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

  围绕“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和“五横五纵五联”快速路建设目标,建成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新清大道、将军东路等道路,启动惠坪高速(东西轴线)、新深惠快线、新龙大道等项目建设,打通南部重大战略发展平台对接深莞的交通大动脉。

  同时,建设完善中心城区“环线+射线”路网结构,加快打通爱民西路、叶挺东路等一批连接路,实现片区之间快速通达。实施老城区道路升级改造,大力推进人民路、金惠大道、白云大道、开城大道等主干道改造工程,持续提升城区通行能力。

  3、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惠阳将高水平建设产业发展平台,依托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智慧物联、智慧安防等产业集群,力争园区年产值突破500亿元。依托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智能终端、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力争梅龙湖产业新城、红田产业新城年产值实现300亿元。依托惠阳(良井)智慧互联科技园建设,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推动首开区建成投产。

  加速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实施企业倍增计划,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加大对伯恩光学、胜宏科技等重点企业服务力度,推动金力变速等企业上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完成“小升规”企业600家,新增百亿元以上企业3家、50亿元至100亿元企业5家、亿元以上企业150家。

  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业态,力争在光伏、储能领域形成年产值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新型消费集聚区。

  4、建设现代化品质城市

  作为深圳都市圈的重要区域,惠阳如何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

  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解答,要内外兼修,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让城市既绽放历史文化魅力,又充满现代时尚活力。

  谭星海作报告时说,要规划建设惠阳城市中轴线,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风貌,着力展现惠阳地域特征和文化时代风貌,构建新时期惠阳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

  在城市建设上,有序推进重点片区和规划单元的城市更新,重点推进南站新城TOD开发,加快秋月湖新城、白云新城、石桥新城等新片区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智慧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5000个以上,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现代化品质城市更需要精细化管理。惠阳将建设智慧城市综合治理指挥平台,整合完善城市基础数据库,推动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向数字化、精细化发展。优化“智慧交通”,加快建设智慧新交管平台,推进智慧道路、智慧公交等普及应用。

  5、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放眼大湾区城市群,惠阳拥有广沃的土地和纵深的乡村,是临深片区宝贵的青山绿水之地。谭星海作报告时说,惠阳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攻坚”行动,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在培育壮大富民兴村产业上,惠阳将新建、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1.5万亩,通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培育发展,全力打造镇隆荔枝、永湖慈姑、平潭淮山粉葛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出台实施乡村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细则和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重点乡村产业项目建成运营。

  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上,加快建设特色精品村和良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高标准打造将军故乡文化体验、怀安原乡田园休闲、东坡荔乡农业观光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从“点、线、面”打造乡村振兴惠阳样板。

  农村改革和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惠阳将大力推进农村“一户一宅”等三项改革,全面完成房地一体宅基地颁证工作,稳步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高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

  6、守护好天蓝地绿水清美丽惠阳

  碳达峰、碳中和将引领惠阳绿色发展。

  谭星海作报告时说,惠阳将节能降耗落实到产业发展、城市运行各个环节,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全力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

  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完善与深圳等周边城市的河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共同防治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城区第三净水厂、镇隆第二净水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持续提高治污能力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开展自然保护区整治和矿产资源开发整治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惠龙交界断面至内环路两岸整治工程。推行区镇村三级林长制,持续实施新一轮大规模绿化惠阳大行动,完成新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

  7、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惠阳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落实“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让惠阳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深化健康惠阳建设方面,惠阳将更加注重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均衡布局,实现市第六人民医院创“三甲”目标,大力推进市第六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新院区项目建设,推动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和区第二人民医院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快秋长、三和、新圩、沙田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增设淡水第二、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对于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惠阳未来5年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93所,新增学位9.6万个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保持在50%以上。加快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比例符合上级下达的标准。

  繁荣文化旅游体育事业方面,加快推进区博物馆、区美术馆建设,继续建设一批“归善书房”,建成开放廖似光生平陈列馆,实现村(社区)“篮球场、小广场、小舞台”全覆盖。加快建设四大半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香港秘密大营救”红色主题线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继续实施“惠阳人才回归工程”,积极帮扶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到2022年底实现全区社工站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

  维护社会平安和谐方面,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健全“一村(居)一警”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8、切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了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调以更加宽阔的思维把握当前发展环境和历史机遇,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打造一支进取、担当、专业的干部队伍,从而确保高效推动各项工作。

  惠阳将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

  报告提出要纵深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和执行评估,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镇街与区级部门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和协调协作机制,大力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

  在建设专业高效政府方面,将加强干部队伍精准化培训和实战化磨练,加强上下沟通,健全跨层级跨部门事项协调机制,集中精力办大事要事。

  此外,报告还提出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一门通办”,探索建设秒报秒批一体化平台,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全市通办”“跨城通办”“秒报秒批”。

  今后五年发展目标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到2025年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在全省各县区GDP总量排名进入前30位。

  ——生态文明绘就新画卷。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共生共赢。

  ——城市形象彰显新魅力。初步形成产业优质兴旺、田园生态优美、城乡高度融合的特色鲜明城市形态。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到2025年底,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逐步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过去五年工作成效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400、500、600亿元大关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1万元增长至4.3万元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747家

  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产业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年内产值有望突破250亿元;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首开区梅龙湖产业新城一期主体工程封顶,二期动工建设;全市首个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建成启用,预计今年跨境电商出口总额超20亿元

  ●全区“小巨人”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由62家增长至333家,预计今年可再增100家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再上新水平

  ●提出“一城两区三带五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南站新城、石桥新城等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

  ●广汕高铁、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等区域性重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

  ●启动实施淡水老街升级改造,在老城区、老街区、城中村等重点部位实施城市“微改造”

  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入选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区

  ●秋长谷里、良井原乡等一批优质农旅项目建成运营

  ●所有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一半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市第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创新实施“两制两化三个一”乡村治理新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

  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淡水河紫溪国考断面水质由劣V类跃升至Ⅲ类,获评省十佳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

  ●26条河涌全部消除劣V类,古屋水、横岭水2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

  ●污水处理能力由27.5万吨/日提高至54.55万吨/日

  ●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入选国家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于民

  ●市第六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大楼、区中医医院新大楼建成启用,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新增各类学位5.54万个,实现一镇街一中心公办幼儿园,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

  ●百姓欢乐舞台、吉他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广泛传播,成功创建首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便利

  ●向镇街下放行政执法职权200项、公共服务事项43项,同步下沉编制554名

  ●推出“全市通办”事项334个、“跨城通办”事项51个、“一件事”主题服务105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一窗通办”和“网上申办”

  ●全市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实现拿地即动工

  ●持续开展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35亿元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陶惠萍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 惠阳区融媒体中心朱伟华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