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榨有增江之水,滋养沃土,又有罗浮山和南昆山余脉屏护两边,坡地众多,土壤肥沃,空气清新,种植杨桃条件得天独厚。
而今,麻榨杨桃生产规模达六百多公顷,年产量五万余吨,年产值一亿多元,是名副其实的“岭南杨桃之乡”。麻榨杨桃不仅是龙门县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凤岗村人思考如何从单一产业中突围
凤岗村作为麻榨杨桃的核心产地之一,毗邻下龙,全村25个村小组都种植杨桃,凤岗村的杨桃属于甜杨桃,引种于马来西亚和台湾。当地生产的杨桃果粒大、果甜、色亮泽,轻咬一口,果香沁人心脾、回甘无穷。
凤岗的杨桃切开之后,汁水丰盈,因为有五个角,像小星星,因此当地人也称其为“星星果”。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凤岗村很多人家因为种植杨桃而实现了脱贫致富。随着杨桃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饱和的趋势渐显,如何从单一产业中实现突围,成为凤岗村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凤岗村党支部书记吴灿锋是土生土长的陂口围人。他熟悉凤岗每个村民小组的情况,也知道村民的所思所想。近些年的几次霜冻,让很多杨桃种植户损失很大,加上外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除了品级较高的杨桃外,一般杨桃的批发价格相对较低。面对这种情况,吴灿锋一直留意新的农业种植项目。
辣椒“贵族”落户凤岗
樟陂高山富硒辣椒。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经朋友介绍,吴灿锋认识了在增城从事家具行业的张建奎,张建奎是湖南岳阳市汨罗人,因麻榨竹木资源丰富,他经常来这里采购制作家具用的板材原料,秀美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让他渐渐地喜欢上了麻榨,并在凤岗的樟陂村租用了80多亩土地。
土地租下来后,张建奎用来种植花木,由于平时忙于生意,无暇打理,花木一直未能盈利,他感到一丝焦虑。正在这个时候,他的亲戚司马雄辉从湖南老家来到他的家具厂采购家具。
两人在闲谈中聊起了这几年在家乡岳阳大火的樟树港辣椒,两个湖南人都爱吃辣椒,说得兴起,张建奎不由得眼前一亮,于是张建奎带着司马雄辉来到凤岗村的樟陂,受到了吴灿锋的热情接待。
初到麻榨,司马雄辉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杨桃的同时,也感受到麻榨淳朴的民风。他知道被称为“爱马仕”的樟树港辣椒价格昂贵,在珠三角的中高档湘菜馆中十分受欢迎,但货源却十分有限,因此市场空间很大,如果能在这里种出一款像樟树港辣椒一样的高品质辣椒,那前景一定美好。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决定种植樟陂高山富硒辣椒。
陆续创办八个樟树港辣椒种植基地
附近的村民在辣椒基地劳作。
2020年9月,凤岗樟陂高山富硒辣椒基地开始运营之后,司马雄辉来到了黄猄冚下的樟陂村,从钩机平地到第一批辣椒苗下地,他吃住基本都在基地。持续的日晒雨淋,让他变得黝黑壮实。但当他看着秋日的艳阳照在小小的辣椒苗上时,他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不出意外的话这批辣椒的丰采期刚好是春节,鲜椒价格和销路都很好。
就在大家都对第一批辣椒寄予厚望的时候,2020年12月,龙门遭遇了自1999年以来的最强寒潮,持续的低温和大霜,让娇嫩的辣椒苗在几天之内纷纷死去,基地损失数十万元。第一次试水便铩羽而归,让张建奎和司马雄辉心中都有些失落。但周围村民的支持和举动,让他们收获了温暖,坚定了信念。
凤岗村党支部书记吴灿锋率先来到基地,收集锯末,用传统的办法,通过烟雾驱散寒潮。当时正值岁末,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知道这种情况后大家也都纷纷走出家门,在凛冽的寒风中帮助辣椒基地渡过难关。最终,基地的辣椒苗有一部分顽强地存活了下来。
天气稳定之后,司马雄辉痛定思痛,进行补种。一方面在移植时,他使用抵抗力较强的大苗,另一方面利用生物转硒技术,进行腹膜保墒,提高存活率。2021年,阳春时节,凤岗樟陂的樟陂高山富硒辣椒基地终于迎来了丰收。现在基地每天产出都有数千斤,专供湘满楼等连锁湘菜品牌,田头每斤收购价格比普通辣椒高出三倍以上。
相比杨桃,樟陂高山富硒辣椒的亩产值更高,面对自然灾害,恢复得也更快。如今,以凤岗村樟陂为中心,张建奎、司马雄辉和合伙人一道,在麻榨和地派等地,陆续创办了八个种植基地,规模有大有小,带动周边的村民就业创收的同时,也丰富了凤岗村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