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下龙村:致富星星果 惠泽一村人

[报料热线] 2831000

  下龙村是麻榨最早种杨桃的村子,面积也最大,下龙村家家户户的生活都与杨桃息息相关。

  在下龙村委会对面,立有“岭南杨桃之乡”黄蜡石碑,还建有“杨桃公园”,占地15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也充满了杨桃元素。

  下龙村种植杨桃,优势得天独厚,这里处于丘陵地,毗邻广州市增城区,植被覆盖率高,水源优良。10多年前,下龙村在广东省农业研究院专家的支持下,引种台湾优质品种杨桃,如今全村杨桃种植面积近3000亩,年产量约7500吨。下龙村(麻榨杨桃)荣获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越来越多像张伟峰这样的年轻一代下龙人开始从事杨桃事业。

  “开荒牛”张锦泉

  下龙村种植杨桃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最开始引进的品种为马来西亚甜杨桃和中国台湾品种甜杨桃。该村地处北回归线上,土质、气候条件较好,种出来的杨桃清甜、多汁、爽口,且采摘期长,从8月持续到来年的4月。经过多年种植,如今杨桃成为下龙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下龙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杨桃村。

  说到下龙杨桃,不得不说村里杨桃种植产业的“开荒牛”、绿安杨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锦泉。张锦泉和他的几位同学是下龙村最早种植杨桃的人,已有三十年。据张锦泉回忆,在回村种植杨桃前,他在广东一家大型农场做场长,他在农场里,与专家教授在一起,常和农民打交道,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接触了杨桃。

  有了技术和品种的优势,张锦泉为改善家乡村里贫穷的状况,30年前,在下龙村柑桔全部冻死的情况下,张锦泉听从省农科院专家的建议,带着苗木中心给的6个杨桃品种,共300筐杨桃苗,回下龙村试种。当时农科院专家让他放心、大胆尝试,试种哪个品种好,就推广哪个品种。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张锦泉和几位同学开启了种植杨桃之路。

  第一年杨桃试种成功后,为了鼓励他们的种植信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无偿赞助了张锦泉一辆货车,用于杨桃的销售。张锦泉最初把杨桃运到增城卖,后又运到东莞、深圳等地,因为当时比较少见,加上品质优良,下龙杨桃十分好卖,看着张锦泉因为杨桃走上了富裕之路,村民们也自发跟着张锦泉他们种起杨桃来。

  于是,下龙村杨桃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下龙村种植杨桃由几百亩扩大到数千亩,现在已经辐射到整个麻榨镇,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量高达一亿市斤,销售额数亿元,享誉珠三角。

  回忆30年的杨桃种植路,张锦泉表示有着太多的故事,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起初杨桃的销售之路,都是自己找,如果滞销,就会坏掉。怎样推广杨桃?一直是下龙村人面临的一道难题。

  2012年,市里领导到龙门扶贫,当时市里每年举行一次农博会。在龙门农业局领导的带队下,张锦泉带着下龙村杨桃参加了惠州市第二次农博会。农博会前晚张锦泉找到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熟悉的记者朋友,在朋友们的建议下,张锦泉采用了饥饿营销的方式,每个人只允许买两箱。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让下龙杨桃燃爆全场。

  当时整个农博会展厅,杨桃热销,张锦泉一天拉三车,都不够卖。整个展馆,包括工作人员,都买张锦泉的杨桃。杨桃在惠州一炮打响。后来,龙门县政府和惠州报业集团还帮忙组织举办杨桃节、现场摘杨桃等系列推广活动,正式打响了下龙杨桃的品牌之路。

  合作社集群效应

  为带动全村杨桃的销路,2011年张锦泉成立绿安杨桃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一家以杨桃种植、收购、销售为一体,也是本地最大和出货量最多的杨桃收购商。合作社有固定员工30-50人,季节性临时工100多人次,合作社从原来500亩发展到现在杨桃生产基地1000亩,在2017年就与麻榨镇的60多户贫困户签合同,加入本合作社,帮助农户解决杨桃销售问题。

  在张锦泉的合作社里,工人们把采摘下来的杨桃分级包装装箱,准备发货。装箱的杨桃每个个头都相当大。张锦泉说,这些是准备发往香港的杨桃,个头全部按客户要求经过挑选,每个重量都差不多。“香港客户对于杨桃的品相要求很高,要按其要求挑选好打好包装才发货。”张锦泉表示,基本每天都有30多箱杨桃发往香港。

  杨桃是边开花边结果,每隔一段时间就能采摘一次,在杨桃的采摘期,张锦泉每天都要运送约五六吨的杨桃,送到周边地区销售。张锦泉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水果市场,都有长期合作的销售商,每天摘下的杨桃都是当天销售出去。但张锦泉表示,有时遇到春节前和中秋节前后的杨桃丰产期,杨桃就会滞销,有些村民干脆就不摘杨桃,任由杨桃烂在地里。为了能增加村民的收入,张锦泉会鼓励水果商能到下龙村采购杨桃。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下龙村种植杨桃的热情十分高涨。为了增加杨桃种植效益,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提高杨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产值,在龙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2013年下龙将500亩示范基地建设成无公害杨桃示范基地,为麻榨杨桃的种植树立典范。

  而今,绿安杨桃专业合作社出产的杨桃产品参加过惠州市、广州市农业博览,由于品种优、质量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社。在2017年还获得惠州十大“我最喜爱农产品”之一。2018年8月荣获全国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绿安杨桃)的称号。

  两代人的接力

  张伟峰是张锦泉的儿子,从小闻着杨桃的香味而长大。在广州读完大学毕业后,他起初在增城做生意。随着电商等新兴的销售模式的兴起,年迈的父亲既觉得这是风口,也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他萌生了让儿子参与进来的愿望,2019年应父亲的要求,回到下龙村,跟着父亲负责杨桃的销售。现在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启合作社新的电商之路。

  创业初期,张伟峰跟着父亲走遍珠三角地区的市场,做市场调研、摸索市场行情,找厂家做纸箱、找光膜、副料等。和许多创业者一样,张伟峰在创业之初遇到很多困难,没有经验就从最初学起,没有市场就自己开拓。在经过两三年的摸索之后,借由线上线下联动打品牌模式,绿安杨桃的销售终于顺利走上正轨。

  为了帮助果农打开销路,下龙村的合作社一直在努力。曾获市、县两级示范社称号的绿安杨桃专业合作社,一开始就采取统一收果,进而寻找销路。龙门县绿安杨桃专业合作社现任社长张伟峰说:“我们还不停地追赶电商潮流,在多个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产品远销国内外。”现在,合作社还与顺丰快递合作,全程冷链配送,不仅能保证生产端品质,还能保证配送消费端品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麻榨杨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流通中断、客商受阻、霜冻,价格一路狂跌,由最初的1.2元的田头收购价跌至0.5元,甚至烂在地里无人问津。

  为帮助农户解燃眉之急,通杨桃销路困境,在惠州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共青团惠州市委、龙门县政府、麻榨镇政府的指导下,绿安杨桃合作社携手惠州市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联合了20余家媒体、4家协会、电商、物流等单位组成的“战疫助农惠州有我”助农联盟在龙门县麻榨镇下龙村宣告成立,采用“互联网+助农+社群”的模式,聚集各类平台、社区社群优势,号召线上线下力量为麻榨杨桃代言和带货。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发展特色产业是优势。杨桃种植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目前,绿安杨桃专业合作社正在发展杨桃深加工(冻干杨桃、杨桃酒、杨桃醋等系列产品)目前有杨桃包装厂房3000平方米,另外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冷库含新办公楼约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赋能与创新: 下龙杨桃的未来之路

  近几年,下龙杨桃成了采购商青睐品牌。在下龙几乎家家都种了杨桃,因为杨桃家家都盖起了新房。作为特色产业,杨桃种植已经在麻榨由点到面全面推广,越来越多麻榨人和下龙村人一样,走上了一条杨桃的致富之路。

  同时,随着大面积的推广,杨桃种植规模发展过快,整个岭东地区的杨桃种植规模持续扩大,现在出现了杨桃供大于求现象日益明显,大规模扩张也开始冲击下龙村。

  除了市场销售,天气变冷,持续低温冻伤杨桃,也是杨桃成长的致命伤。尤其是2020年12月份,龙门迎来了十年来最大的寒潮,这对下龙村村民的杨桃种植而言,损失惨重。而且果树成长中,一次霜冻,可能影响数年的收入。

  最怕气温降至一两度,又下小雨,杨桃套袋,里面的水汽会结冰,杨桃就易冻坏。低温时,许多杨桃都没有收成,农户是冻怕了。每年元旦前后,连续出现几次低温天气,一些农户担心后面还会出现更低气温,从而冻坏杨桃,于是提前采收还没成熟的青果。青果不好卖,提前采收更卖不起价。

  虽然,路边一些农户给杨桃盖上了遮阳网。但是这种保护是十分有限的,如果连续一周以上的低温,下霜结冰,下霜伤树,结冰伤果,那样,盖遮阳网也没法阻止杨桃被冻坏。而且由于遮阳网成本也较高,一亩地要好几千块,有的人不舍得。因此,村里盖遮阳网的杨桃树并不是很多,不少农户只想快点把一些青果提前采收。还要较长时间才成熟的果,干脆都不去管理了。任其生长,看天收成,也是杨桃种植户的一大忧虑。

  如何赋能与创新,实现产业的多元化,不再受单品的束缚,也成为很多下龙村人思考的首要问题。

  为了实现下龙杨桃的赋能与创新,麻榨镇成立了绿安杨桃等4家杨桃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按照当下的行情,如果没有天灾,正常情况下一户家庭种植2公顷亩杨桃,一年纯收入可达15万至20万元。这对于农村人而言,已经非常丰厚了。

  近年来,麻榨杨桃产业也朝着品牌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为此,下龙绿安杨桃专业合作社添置了三台冻干机和两座冷藏室。他们正在研发冻干杨桃、杨桃酒、杨桃酥等系列产品!合作社正在发展杨桃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

  通过产品的深加工与文旅结合发展,不断提高下龙杨桃的附加值的同时,也不断提高下龙杨桃对抗风险的能力,这正是当下下龙杨桃的赋能与创新。

  下龙村地标——杨桃公园

杨桃公园。

  在下龙村村委会斜对面,位于路边的杨桃公园是下龙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杨桃公园占地1000余平方米,高高的黄蜡石刻着杨桃公园四个大字,公园里到处都有杨桃的元素。

  杨桃公园的建设,是杨桃村一个新亮点。作为地标的村级公园,杨桃公园是下龙村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另外,公园可以满足村民劳作之余休闲娱乐,开展集体活动。同时,杨桃丰产时,这里也是举办大型展销活动的场所,带动下龙杨桃等本地特色产品销售,促进村级经济升级发展。

  杨桃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木,打造了绿化道、凉亭、健身场、休息长椅、宣传牌,还配有照明系统,为下龙村周边的村民提供了一个惬意、舒适的户外休闲娱乐场所。

  古村三百年 风光一时新

  田心村,是下龙村的中心所在。村里何氏家族大小活动,都在田心村祠堂边举行。何达纯的父亲,1984年进村委会,由民兵连长到村主任、村书记,历任村干部30多年,后来因病去世。虽父亲已离去,但何达纯继承了父亲的理念,为田心村的发展继续自己的梦想。

  早年,何达纯一直在做生意,开拓眼界之后,他也想为村里做更多贡献。2020年6月他回到村里,被村民选为田心村主任。虽上任时间不长,但何达纯一直坚守父亲的遗志,以建设田心为己任。他致力于在政策的引导下,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借助下龙杨桃优势,盘活村集体山林,引进现代农业种植企业,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和三高农业项目。

  何达纯表示,现在田心建设有杨桃基地,没有机耕路,他想继续完善村里道路,在以前路道的基础之上,把整条村打造成生态的观光农业,路通财通,只有修好路,才能有更好的后续发展。他也和村中的班子一道,筹划沿着山塘搞一个环村路,两个鱼塘,两个灌溉的山塘,全线连通。做一些亲子乐园的观光农园,办一些农庄和民宿。采摘亲子园,把农户产品运出去、销出去。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朱冰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