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城第六小学,崭新的校园和教学设备映入眼帘,耳边萦绕着书声琅琅……龙城第五小学、第六小学的全面建成投用,是龙门县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改善全县教育教学条件的缩影。
多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投入2.27亿元建成或升级改造龙门县第二幼儿园、龙门中学和县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等一批教学硬件设施,启动县第二中学新建和永汉中学迁建工程等系列涉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部署,写进了今年龙门县政府工作报告中。该县将持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创建“教育强县”为重点,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队伍等举措,推动龙门教育实现均衡、协调、优质、持续发展。
龙门加大教育投入,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日臻完善。(资料图片)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相继投入超1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
“龙门健儿身手强,棉木为枪三丈长……”暑假前,记者来到创办于1942年的永汉中学。在清脆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后,教室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读书声。
永汉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惠州市一级学校,占地面积59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885平方米。学校各种功能室齐全,现代化教学设备日臻完善。“学校各方面都很好,现在还有了电脑室、电教室、音乐室,课室、宿舍都装有空调,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尽心尽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十分充实。”家长朱益焕竖起了大拇指。
永汉中学良好的校园面貌,是龙门教育事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据了解,随着龙门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人口逐年增长,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需求增大,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龙门连续多年加大教育投入,全力解决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的问题。
位于县城塔新北路的县第二幼儿园,蓝白色调的外墙,色彩缤纷的圆点与线条装饰,暖色调的室内装修,处处充满着活力和温馨。本月起,该园将对外招生,提供450个学位。“每一个班的教室都将配备幼教一体机和丰富的益智玩具,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该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内将设置音乐舞蹈教室和藏书上千册的图书室,并配备篮球场、戏水池、戏沙池等游乐设施。幼儿园的建成投用,将为龙城街道的孩子们提供较为完善的学龄前配套教育,提高全县公办幼儿园比例,保障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有效缓解全县公办幼儿园资源短缺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龙门县近年来在实施扩容提质工程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该县先后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包括对龙城第三小学、龙城第四小学、永汉实验学校(原永强学校)实施扩容提质工程;在农村完全小学旧梁小学新建一幢学生宿舍楼,将其办成寄宿制学校;改扩建永汉中学、永汉第二小学、龙江中心小学等乡镇学校。
据该县提供的初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县已相继投入10.03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7所,新增幼儿园12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565万个、学前教育学位3870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实现“清零”,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7.76%。
龙城第六小学建成投用,是龙门县大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的成果之一。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盘活职业教育资源,夯实现代化教育基础
随着龙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大发展。通过盘活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该县采取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等举措,有效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夯实现代化教育基础。
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是龙门县目前唯一的公办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曾经因地域、历史等原因,规模小、管理落后,一度成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学校。
近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结构,盘活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将县内原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卫生学校、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等5所学校整合成新的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去年8月,县职业技术学校加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教育集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正式挂牌,成为龙门第一所大专院校。县职业技术学校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良好发展势头。
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赵榕深介绍,在学校合并之前,学生不足400人;合并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到有1300人就读。接下来,县职业技术学校将以“提质、扩容、强服务”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办学模式,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影响,力争在2023年以前正式招收高中起点全日制大专班;同时,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学校与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地理位置相邻的优势,整合办学资源,提升办学水平,为龙门经济社会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龙门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还将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依托学校与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地理位置相邻的优势,整合办学资源、提升办学能力,为龙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
激发教师活力,增强发展后劲
随着学校硬件水平不断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龙门先后出台《龙门县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考评方案(试行)》《龙门县中小学校教学成果评价方案》《龙门县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19~2024)》《龙门县名师选拔培养实施方案》等,启动教师能力考试,在全县形成能者上、庸者下、不尽责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全县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热情。
在永汉中学,记者见到来自茂名的教师苏春剑。苏春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永汉中学工作,现为永汉中学德育处行政助理。作为一名年轻老师,13年来,他沉下心、不为名利,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发展默默奉献。苏春剑说,多年来在龙门开展教育工作,亲身体会到龙门县教育部门除了不断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还聘请了一批优秀的外地名师,让他们扎根龙门,为龙门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也让本地老师接触到更多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对高素质人才,我们通过特殊政策引进,统一面试。招进来后充实到各个乡镇以及县城的主要学校,对他们进行系列培养和考核,让他们能安心在龙门工作生活。”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引进人才方面,龙门面向985、211重点师范类大学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直接免试引进紧缺型学科教师和高水平教师。通过系列举措,龙门各学段、各学科成绩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与此同时,龙门大力实施“名校长工程”,形成了由名优校长领衔、学科带头人示范,市级骨干为中坚、县级骨干为主体、青年优秀教师为后备的梯队结构,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县委、县政府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激励教师安教乐教,积极落实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引进93名教育人才。成立惠龙教育基金会,筹措资金2451.86万元,奖励优秀教师441.088万元,有效激发教师活力。
据统计,在过去的5年里,龙门县获得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的教师有786人;获得惠州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的教师有118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有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