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热血!“90后”老革命扎根龙门南昆山

   乌坭还是龙门的红色高地。1946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作出了恢复武装斗争的决定。江北地区点燃了解放战争的星星之火,建立江北工委,统一领导武装斗争,围绕着依靠老区、发展新区的发展宗旨,在南昆山、桂山、罗浮山一带建立根据地。

  乌坭地处偏远,适合游击队开展工作,江北工委派刘毅到南昆山做革命宣传,组建部队,鼓励思想进步的青年参加革命。乌坭先后有8位有志青年加入革命队伍。其中一位就是黄永兴,也是现在唯一一位还健在的老战士,是那段烽火岁月的历史见证。 

  黄永兴是乌坭下禾仓人,今年91岁,于1946年参加革命。而今依然精神矍铄的他常自称“90后”,他清晰地记得,革命队伍来村里发动群众,黄永兴在队长刘毅的发动下,毅然和村里的另7个人一起参加革命,几人中他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当时年仅15年,最大也只有20岁。

  在黄永兴老人的小儿子家里,我们见到了这位“90”后的老革命,他身体硬朗,耳聪目明,思路清晰,说起参加革命的往事,老人家记忆犹新,尤其是他参加的几次战斗。一次在从化的溪口镇,他们只有20多人,遇上国民党的一个营,对方有迫击炮,而当时游击队只有几支枪,他们边打边跑,跑到南昆山大坑尾的一个纸厂驻扎,躲过追击。

  1947年,国民党部队获知乌坭下禾仓有江北游击队活动,派遣一个营的兵力围攻游击队,放哨员发现后立即向队长刘毅报告,当时游击队只有30多人,由于双方实力过于悬殊,队长刘毅与副队长林友商量后,决定不硬碰国民党部队,命令队员们就地疏散。但下禾仓村小组惨被国民党部队洗劫。几十年过去,当年游击队根据点的下禾仓村小组上屋祠堂,成为红色革命遗址。

  黄永兴老人介绍,乌坭村群众十分支持游击队工作,村里人虽然不多,但有4户“堡垒户”,他们革命信念坚定,帮助游击队送信、送米和送菜,提供一切便利,做好后勤工作。

  黄永兴老人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二。老人最遗憾的是因家庭贫困,没有上学读书,到部队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南昆山邮电局工作,参加了1951年土改,曾选调到县城工作,但他舍不得离开南昆山,一直在这里工作。

  老人的儿女们继承和发扬了他的优良革命传统,有的从政,有的经商,但是都能够以老人为榜样,遵纪守法,勤劳踏实,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