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丁明:智能化服务应充分考虑“适老化”

  “让老年人融入时代始终是我们的责任。”3月5日,参加全国两会的我市全国人大代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炼油三部工艺主管丁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刷脸识别等已成为常用工具。但常有老人无健康码乘公交车被拒、乘地铁受阻,手机APP约车不会开定位;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因为扫不了码,又被拦在队伍外边。他表示,将在两会期间提交建议,即在“科技成果为所有人共享”成为共识的今天,在制度设置、服务配置、产品设计上,建议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和需要,让社会的进步更加关爱老年群体。

  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更精细服务

  丁明说,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但各地效果并不明显。他期待有更有力的举措来助推社会给予老年人更多关爱。在日常生活中,他留意到,当智能技术逐渐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服务方式逐渐被智能化服务代替,一些习惯了排队挂号、路边打车、现金支付的老年人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辨识和身体机能在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不会使用也很难记住手机操作流程。

  “当今社会治理,在追求效率优先的同时,应为老年人保留一些他们熟悉的方式。”丁明表示,老年人无健康码乘车被拒、就医被拒,表面看是技术因素或沟通问题,实则反映一些职能部门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

  丁明说,社会在信息化升级的同时,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信息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应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场景,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更精细服务,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真正获得幸福感、安全感。

  提供公共服务要精准施策简单易行

  “唯有提供人性化的管理,老年人才能感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城市温度。”丁明建议,职能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不仅要精准施策,还要简单易行。要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对不会扫码或不方便扫码的老年人,可由社区提供纸质证明通行。比如广东、浙江等地就推出了纸质健康码或出示身份证就可现场查验健康码的服务,方便无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出行;专设老年人服务通道,主要是设立无健康码通道,以及在各类生活服务中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等;保留人工服务,让窗口服务、电话专线、引导人员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各政务服务部门、民生相关的服务机构、车站、文体场馆等必须保留现金支付的功能、窗口和人员指引。

  丁明对就医环节建议,各级医院应在挂号、支付、核酸检测点等所有需要出示或使用手机来支付或提供健康码的环节,设置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就医引导员,耐心帮助老年人使用手机就医预约、健康码查询、社保支付;不得将未提前预约、未提供健康码的看病老年人拒之门外,工作人员协助其预约、查询健康码后,要优先就医。

  “消费环节应全面开展对拒收现金的集中整治,并确立长效机制。”丁明建议,相关部委和各级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强化日常监管,开展多种摸底调查,建立违法主体名录库进行重点跟踪,对涉及公共服务、民生及公众关注度比较高、影响范围比较大的拒收现金主体,依法予以严肃惩治。

  在科技研发和产品设计环节,丁明建议,科技公司或产业协会应将助推智能技术以及产品的适老化作为重要的研发方向,把“提供更多适老化产品”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