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首届十大法治建设典型案例(项目)摘登(下)

[报料热线] 2831000

  编者按 最近,由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主办,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今日惠州网》承办的惠州市首届“十大法治建设典型案例(项目)”评选活动已经结束。为了充分展示2020年我市法治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全体市民关心法治建设、支持法治建设、参与法治建设的精神风貌,我市首届“十大法治建设典型案例(项目)”分为两期进行展示,以飨读者(上期:惠州市首届十大法治建设典型案例(项目)摘登(上)>>>

  大亚湾区信访局

  引进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

  

律师全程陪同参与区领导接访。

  ●亮点

  建立全流程非诉讼矛盾化解机制,实现从信访接待、初信答复、信访复查、分级分责、积案化解等信访工作流程律师参与的全覆盖;出版了《外嫁女问题研究》一书,为全市外嫁女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成效

  律师信访工作室成立近6年来,值班律师累计接受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陪同领导接访240余次、现场参与化解20人以上的群访事件90余起、协助审核疑难分类案件430余件,复查答复无一被上级主管机关撤销。

  ●主要做法

  在信访接待大厅常设值班律师,为信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引导信访人准确表达诉求,及时化解现场群访事件,且在每次领导接待日均有律师全程陪同,提供法律服务。律师信访工作室成立近6年来,值班律师累计陪同领导接访240余次、接待来访群众5000余人次、现场参与化解20人以上的群访事件90余起。通过建立律师接待制度,有效引导了来访群众依法准确表达诉求,正确选择维权渠道,做到了“群体信访何时发生,律师便何时在场”的要求。

  在初次信访受理、初次信访答复、初次信访化解三个方面,由律师把关,特别是初次信访受理工作中,做好诉访分离工作。根据《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规定,信访部门要对投诉进行登记、甄别,在规定期限内转送到有权处理机关,按照相应规定和程序处理,由律师根据专业知识,协助大亚湾区信访局厘清信访途径与行政复议、仲裁、行政裁决、劳动监察等其他法定途径的界限,把相关信访投诉导入相应行政程序处理。

  据不完全统计,值班律师协助审核疑难分类案件400余件,对信访案件是否受理、如何分类处理提出了专业意见,有效提高了信访事项受理率和转送率。

  自2015年起,大亚湾区信访局便建立了信访复查案件律师全程参与制度,每一期信访复查案件都要由律师进行分析评估、查清事实、厘清关系,根据法律作出判断并出具书面法律意见。自该项制度建立以来,大亚湾区信访局所作信访复查答复无一被上级主管机关撤销,信访人申请复核的人次和比例大幅度下降。其中,2020年全年无一信访人向惠州市信访局申请复核。

  大亚湾区信访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信访事项解决主体责任。通过律师参加协调会,参与实地调查等形式,厘清信访事项所涉法律关系,明确主管机关,压实压细主体责任,杜绝行政主管部门间互相推诿的情况,让信访人少跑一趟、只跑一趟,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大亚湾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外嫁女分红配股、农村土地纠纷、房产物业纠纷等几个方面。其中,不乏积案旧案。

  在律师的介入下,大亚湾区信访局针对现有积案进行建档立卡,寻求一案一方法的解决思路,逐个击破。针对例如外嫁女分红配股此类高发集中问题,还邀请律师进行调研,出版了《外嫁女问题研究》一书,为全市外嫁女问题解决提供了具体方案。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积案比例已经明显下降,新积案产生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排除了许多社会不稳定风险。

  市公安局

  推动“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

  

退休教师创作歌曲歌颂“一村(居)一警”。

  ●亮点

  持续创新“村警+”基层治理;全市首批10个以村警个人命名的工作室挂牌;推动“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

  ●成效

  着力打通支撑实战、服务便民、警民互融三个“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惠州特色的村(居)警务模式,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我市落地开花。截至目前,全市2273名驻村(居)警力扎根1283个村(居),俯身乡间、深耕细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基础服务实战能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三个有力提升”。

  ●主要做法

  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把“一村(居)一警”工作作为打造惠州一流治安环境的重要抓手,将其作为党委核心工程,不断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从人员、制度、机制上提升“一村(居)一警”工作层次和质效,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全市部署会、提档升级推进会、现场会推进会,部署工作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对在增加警力配置、解决基础设施、保障工作经费等方面都给予了更大力度支持,为推动“一村(居)一警”机制常态长效运作、实现提档升级提供了更强劲支撑、奠定了更坚实基础。

  一年来,2000多名村警深入落实化矛盾、保平安、惠民生各项任务举措,想方设法解决好群众急事、难事、烦心事,有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户政、出入境、交管等多项公安业务,广大群众能通过村警直接办理,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家中。广大村警日常工作中,依托便民服务台、宣传栏、微信群等媒介,大力普及推广“网上办、预约办、自助办”和“一网办、一次办、上门办”等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推动公安“放管服”改革举措更好落实落地。

  持续创新“村警+”基层治理举措,因地制宜探索积累了一批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经验办法,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如2020年全市首批10个以村警个人命名的工作室正式挂牌,树起了“一村(居)一警”工作新品牌。博罗、龙门、大亚湾、仲恺等地村警开创了“村警+网格员”“村警+联防队员”“村警+村组助理”“村警+禁毒大妈”等做法,广泛发动当地群众参与治安防范;惠城、惠东、博罗等地村警发动辖区群众、小区物业、“三小场所”等强化治安视频监控布建,大大提升辖区安防效能;惠阳村警依托微信服务助手,做到最快速度回应解决辖区群众服务需求,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放管服”改革红利。

  一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大数据资源,着力为“一村(居)一警”插上“科技翅膀”,推动“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依托科技信息支撑努力推动村警战斗力实现倍增。

  仲恺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

  一天搞定企业开办流程

  

仲恺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办好的证件交给群众。

  ●亮点

  在全市率先推行“照章户税”(商事登记、刻章备案、银行开户、办税业务)套餐服务,通过政府“体内循环”代替群众多头跑,最大程度压缩开办企业的审批时限,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提供”到“主动服务”转变,企业办事从“能办”到“好办”转变。

  ●成效

  减少企业跑动次数5次以上,企业开办全流程由9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

  ●主要做法

  “要想一天把企业开办流程走完,需要提前预约。”仲恺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企业需提前一天拨打中心服务热线2613613进行预约,并最好在“广东政务服务网”及“仲恺网厅APP”上传相关资料。该中心综合服务窗口将提前进行预审,指导帮助企业修订完善申请材料,确保企业现场提交资料一次性审核通过,避免企业因材料不齐或不符合要求导致无法受理的尴尬,同时将预审通过的企业资料通过微信、QQ等数据共享群传输至各个审批部门,确保营业执照办理从“当天出证”升级为“立刻出证”、银行开户及税务登记两小时内搞定。

  针对企业开办必须涉及到的市场监管、公安刻章、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流程,区行政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枢纽作用,主动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将各个部门串联起来,全过程落实专人负责制,全方位强化各个环节的沟通衔接,尤其是建立与四大国有银行即时联动机制实行信任审批,通过中心的专人对接,企业可以立刻自主选择四大银行在仲恺区的任意一个网点办理银行开户,且都有专人负责接待,同时将原本后置的第三方扣税协议提前至银行开户同步进行,减少企业跑动次数5次以上,企业开办全流程由9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

  截至目前,通过“照章户税”套餐服务完成“一天开办”企业312家,为企业节省办事时间近2100个工作日。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开通“直通车”解决企业困难

  

在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现场,大家积极献言献策。

  ●亮点

  通过“直通车”平台及现场活动两种方式,广泛收集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用灵活的方式高效打开企业困境。

  ●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直通车”活动21期、124场次,平台受理企业诉求896宗,整体办结率84%,满意度达96%。

  ●主要做法

  专门建立“惠州企业直通车平台”,同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有关媒体发布公告,广泛征集企业意见诉求。该平台不设门槛,对全市企业开放,全时段、无障碍、高效率地公开征集梳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全市所有企业均可通过“直通车”平台进行注册登记、诉求反映、查看反馈、评价监督,实现“一条龙”服务。

  “直通车”现场活动则以“面对面”的方式,使企业能够第一时间反映遇到的问题困难,政府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所需所求,职能部门能够第一时间为企业排忧解难,实现政企沟通“零距离”。现场活动原为每个月举办一次,自2021年2月起改成每两个月举办一次,原则上安排在活动举办的当月第一周的周五(如果遇到节假日就顺延一周),市、县(区)同时召开,同步进行。

  市(县、区)领导、部门负责人等组成服务团队,与前来反映问题的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企业可以就其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映并提出相应的诉求,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企业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市(县、区)领导就解决问题提出意见,能解决的当场拍板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规定办理时限,要求落实解决,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直通车”问题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列出解决时间表,形成“一对一”责任制,倒逼政府部门加快提升服务效能,以责任落实、问题解决、目标实现为强有力约束,提高解决问题效率。一方面,关注企业最急迫最揪心的突出问题,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聚焦企业经营中遭遇的共性问题,补制度短板。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惠民查餐厅”直播执法行动

  

执法人员在“惠民查餐厅”直播执法行动。

  ●亮点

  联合媒体和各社会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类餐饮经营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并现场直播,对发现的问题直接曝光,既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又规范全市系统执法行为,同时通过普法宣传带动并引导广大消费者更加关心、关注食品安全。

  ●成效

  共推出15期,直播观看人数超60万人次,每期直播的平均点击超过4万次。行动中,对发现问题的餐厅现场查处,并对被检查的餐厅进行“回头看”,问题整改率达98%以上。

  ●主要做法

  从2019年10月开始,每月开展“惠民查餐厅”直播执法行动。先通过网络投票在我市餐饮网红店、知名酒家、学校食堂、工厂饭堂等各类餐饮经营单位选取检查对象,利用当前热门的直播方式,通过联合媒体行动,邀请人大、政协、消委会、行业代表、市民代表、技术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定期或不定期对票选单位进行突击检查。通过直播的方式真实再现日常监管执法过程,让市民近距离地感知现场行政执法,全程参与执法监督,让执法监管工作实现真正的公开透明。

  这种做法,既可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提升经营主体守法意识,推进餐饮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引导餐饮行业自律向好,又可以规范全市系统执法行为,提升全市系统餐饮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现场检查能力和水平,锻炼依法监管能力,提高执法质量。

  “惠民查餐厅”现场执法人员根据现场检查情况进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标准规范解读,以实景实例方式同步开展食品安全普法宣传教育,既生动又高效,带动并引导广大消费者更加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提升我市餐饮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水平,极大提升了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

  该行动的执法力度和普法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有力推进我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确保复工复产复学工作有序推进,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良好氛围,为市民守好“舌尖上的安全”,把好疫情防控的餐饮安全底线。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关云 吴敏行 整理

  图片 有关单位提供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