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市政法系统深入查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
立查立改见实效 为民服务解难题
我市政法系统各单位始终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查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当下立查立改与长远系统整改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机关作风整顿工作,我市政法系统各单位聚焦群众遇到的急迫问题和难点问题,马上改、立即办。同时强化源头治理、堵住漏洞,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便民利民服务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公安局
扩容户政业务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
为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着力解决群众在办理公安户政业务“来回跑、不方便”的烦心事、堵心事,实现户政服务“一窗办、一次办、一网办、异地办、就近办”,惠州公安全面实施户政业务“全市通办”系统升级改造,4月20日在全市范围统一上线运行。将原有的36项“全市通办”业务,扩容至62项,其中58项户政业务在全市任一户政窗口、4项户政业务在本县(区)内任一户政窗口均可无差别受理、审核、审批、办结。
自4月20日起,还实现80项户政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办理,群众办理80项户政业务时仅需带齐原件,由户政窗口民警通过电子化扫描后,再进行网上流转审核审批,无须群众提供任何复印件。所有办理环节同步实时网上流转审核审批,系统实时录入每个办理环节,做到全过程留痕,业务办理步步规范,进展动态实时监督,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节省纸质材料递送所需的警力资源。
此外,市公安局按照国务院联席办“断卡行动”工作部署,组织银行、运营商等部门单位全力推进专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抓获两卡(银行卡、电话卡)犯罪嫌疑人400余人,抓获行业“内鬼”14人(刑拘10人),惩戒涉两卡犯罪人员488人,公安部下发我市涉案银行卡和电话卡环比分别下降了34.0%和34.7%,新开并涉案银行卡和电话卡数量由去年12月份全省第3和第4下降至全省最少和全省第11。
市法院
建立健全执行款规范监管长效机制
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惠州两级法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执行款的监管清理工作与整治“六大顽瘴痼疾”同部署、同推进,形成“6+1”整治目标,以“公正、高效、便民”理念不断优化执行款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执行款清理工作,切实解决执行案款滞留、案款对应不明、案款廉政风险等“痛点”和“堵点”。
截至4月27日,市中级人民法院清理发放执行款609笔11.16亿元,清理执行款跨度长达26年。其中,通过系统出款473笔10.03亿元,线下出款(历史遗留款项)136笔1.130亿元。公正提存1.128亿元。
市中院作为全省唯一“双重领导”执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法院,全面推进“管案、管人、管事”改革。深化“统一立案、集约管理、属地实施”大执行模式改革,制定立案规则、集约规则、筛案规则等规章制度,加强执行案件分类管理,集约、高效办理执行案件,优化立案流程。根据群众关于“执行立案较慢”的意见进行整改,调整立案流程。网上审核通过后立即发起执查(查询全市不动产),执查反馈后立即立案,不再等纸质申请提交再立案,整体流程缩短约5天。立案规则也在同步修订。探索推进简化“生效证明”办理流程,减轻当事人诉累。市中院生效案件可在窗口或诉讼服务网办理“生效证明”,下一步,将通过系统升级,让申请执行人不再提交生效证明,由法院一键认证进行办理。
2020年至2021年3月31日,市中院通过“统一立案”受理案件28616件,调配案件1422件,集中委托事项27316件,集约处理各类事项超过10万次,极大提高执行办案质效,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通过大执行模式下的繁简分流机制,将简易执行案件“消化”在执行前端,由执行事务中心主任带领2名法官助理成立快执团队,在今年第一季度办理了143件快执案件,占全部新收执行案件的38.9%,结案平均用时31.62天,比去年结案平均用时缩短17.74天,执行质效进一步凸显。今年1~3月,市中院执行事务中心电子送达执行文书10544次。
市检察院
立足检察职能为群众办实事
为进一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充分转化学习教育成果,市检察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立足检察职能,急群众之所急,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召开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通报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精神、民事检察主要职能等;了解民营企业家的法律需求,听取意见建议;开展法律咨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开展“学习民法典,合规经营,防范风险”专题讲座;到惠州相关商会开展专题讲座,从《民法典》对民营企业的意义、《民法典》对民营企业的保障、遭遇诉讼如何应对、检察机关能为民营企业提供哪些服务等方面作辅导交流,助推民营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开展案件回访工作,对已监督的涉民企民事检察监督案件中的民营企业进行回访,听取对检察监督案件办理的意见建议。
市司法局
持续推进“减证便民”活动
4月16日,市司法局印发关于《惠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清单(第一批)》的通知,要求全市全面取消24个司法行政系统的证明事项,均可以通过告知承诺书替代,内容涉及律师事务所、律师方面6项,法律援助方面18项。
截至4月28日,市司法局已经累计办理涉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123宗,为全面落实推行告知承诺制措施,夯实为群众减负、办实事的效果,打开了局面,增强了信心。持续推进“减证便民”活动,草拟了《惠州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的工作方案》,并完成了市直各单位、各县(区)征求意见稿并报请市府办审议。对打造“无证明城市”联手市政数局进行多次调研讨论,提出打造“无证明城市”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惠州监狱
加快推进综合服务大厅项目建设
惠州监狱加快推进综合服务大厅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对外服务事项办理、审批流程,通过“一站式”业务办理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计划对大厅窗口、岗位、业务分类进行科学设置和划分,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公职人员、律师提供便捷服务,让百姓“少跑腿”。
市委政法委
积极推进“粤心安”健康服务社试点
市委政法委积极推进“粤心安”健康服务社试点工作,联系心理咨询专家为居民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宣传工作。组织专家与惠东县黄埠镇健康服务社、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康服务社、顺丰速运(惠州)有限公司健康服务社、惠州市公安局健康服务社、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健康服务社等5个试点机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深入开展心理普查工作。
惠城区法院
整治立案周期过长问题
惠城区法院针对核查出的已接收书面材料未出案号的900多宗案件,制定了详细的专项整顿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人员调配,全面压实责任,每天向分管领导通报工作进度及完成情况,经过全体干警每天加班加点集中清理,花费一周时间,已基本完成对前期积压案件的全部立案排期工作。
目前,当事人提交或邮寄到法院的立案材料,七个工作日内可完成立案,立案周期极大缩短,移送效率显著提高,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惠阳区检察院
定期进校园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惠阳区检察院定期走进校园开展“守护花蕾,防治性侵”预防性侵法治巡讲活动,计划年内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不少于4次。
3月17日,组织干警到淡水中心幼儿园开展“爱护我们的身体”防性侵安全教育活动,针对幼儿的年龄段和认识能力,设计了有趣的游戏互动环节,用温和的讲解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和隐私部位,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听课学生达300余人。
4月8日下午,“我来保护我自己·预防性侵害”——法治巡讲启动仪式在惠阳永湖中学举行。仪式后,未检干警为该校七八年级全体女生及部分学生家长代表上了一堂主题法治宣传课,听课学生达300余人。
4月9日上午,该院未检干警走进土湖群星小学,开展“我们的身体不容侵犯”法治宣传课,为五年级的学生和家长代表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防范性侵害知识教育,听课学生达300余人。
惠东县委政法委
开展校园安全环境专项整治
3月16日,惠东县委政法委协调相关部门建立《惠东县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4月8日,县委政法委联合县教育局印发《惠东县校园安全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校园安全环境专项整治;4月16日,县委政法委印发《2021年惠东县夏季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整治工作方案》,建立织牢联动网络,健全长效机制,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惠州日报记者付巨晗 特约通讯员赵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