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扶残助困,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
市残联多措并举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惠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作为,着力提高贫困残疾人口收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全面覆盖,为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市残联辅具中心开展“辅具下乡入户”配发活动。
关爱保障
“两项补贴”做到应发尽发
家住惠城区中山东路一栋老居民楼的刘青玲,25年来全职照顾不会说话、走路的脑瘫儿子,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丈夫的打工收入,生活很艰难,所幸政府部门伸出援手,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现在我们每个月除了能领到低保金,还能领到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能补贴些家用。”
残疾人需要更多关爱,为保障贫困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市残联全面落实“两项补贴”制度,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做到应发尽发。据统计,去年累计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4610万元,惠及22148名生活困难残疾人;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6亿元,惠及38970名重度及精神、智力三、四级残疾人,共发放“两项补贴”1.52亿元。“十三五”期间共为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5亿元,有效地稳定困难残疾人收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市残联还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范围,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残疾人补助政策,17524名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代缴,为28775名残疾人购买基本医疗保险,代缴率100%,领取养老待遇的残疾人7985人。与此同时,还积极推进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纳入低保,引导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康复、护理、人身意外伤害、补充养老和医疗等特需保险产品。
市残联领导一行调研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5G光纤打孔和圣诞树描漆工作生产线。
安居圆梦
残疾人危房发现一户改造一户
“住房环境改善了,住得开心。”惠东县白盆珠镇横坑村新村村民小组村民赖惠容自从搬进新房以来,悬着的心也放下了,生活明显改善。赖惠容视力四级残疾,年幼的大儿子患癫痫病多年,一直靠药物控制,一家人完全靠低保金维持生活。之前一家三口住在破旧瓦房里,房子下雨时到处漏水,存在安全隐患。2019年,政府部门给他们补助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资金,市残联提供了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改造补助资金,赖惠容建起了新房,一家人有了一个安乐窝。
像赖惠容一样,梦想照进现实的案例在惠州不断上演。为切实解决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近年来,市残联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积极落实住房改造补贴政策,加快实施进度。
据市残联统计,2015年至2020年,全市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户4155户,共发放补助经费2019.5万元,基本实现残疾人危房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贫困残疾人的住房安全,让广大残疾人群体实现安居梦。
技能培训
助更多残疾人走上致富道路
在惠城区小金口乌石小学附近,42岁的肢体残疾人郑广朋正忙着锂电池的组装和维修,每天尽管忙碌,但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这与他两年前的状态有着天壤之别,这些改变得益于市残联组织的一场技能培训。
两年前,市残联组织残疾人开办锂电池技术培训班,郑广朋第一时间报名,通过培训掌握了组装、维修技术。去年,他开了一间小店,开启了创业之路。“现在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元,生活肯定是没问题了。”郑广朋说,接下来还希望带头举办培训班,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走上致富的道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惠州很多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为帮助残疾人学到一技之长,市残联对残疾人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灵活性培训,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信息、技术、资金、人才、场地服务,扶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残疾人创业,助力残疾人从脱贫攻坚的受益者变成主动致富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据市残联统计,2018年至2020年,全市残疾人各类技能培训共投入560多万元,培训残疾人4493人(含成年残疾人扫盲1472人),3年共安排残疾人就业3936人。每年市级补助残疾人扶贫基地10万元。每年市级投入残疾人创业基金25万元,扶持残疾人个人创业。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选拔培训各个领域的残疾人工作能手和行业带头人。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大残疾人教育资助力度和建立奖励制度。市、县(区)财政对入读康复教育机构的残疾儿童按每月400~600元的标准给予伙食、交通费补贴;对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残疾儿童按每年3000元的标准给予保育费补贴。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收学杂费、课本费。实施“南粤扶残助学工程”,资助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就读的残疾人大学生。对考取普通高中、大中专院校的残疾人学生给予一次性奖励。3年来考上大中专院校或普通高中(含职高)的230多名残疾人学生都得到了资助。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滕金国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