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列出10项18件民生实事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报料热线] 2831000

原标题:
我市下大力气改善民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列出民生实事清单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部署安排,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十惠行动——1+10+N”民生项目清单体系(“1”是市四套班子办实事项目,“10”是市级“办实事、开新局”重点民生项目,“N”是各部门上报项目),切实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年内完成14个中心城区堵点整治、今年全市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推进7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惠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开新局”民生实事清单》日前出台,列出10项共18件民生实事,明确各项民生实事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完成期限、牵头单位等,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做好民生工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交通治堵

  年内完成14个中心城区堵点整治

  ●民生实事内容

  完善中心城区便捷化路网体系。完善中心城区市政道路路网,年内建成演达二路东段等20条市政道路。整治中心城区交通堵点,年内完成14个中心城区堵点整治。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新开工建设智慧公共停车场30个,未来新增1万个停车位。

  演达二路东段是未来连通金山湖岛内的又一条重要道路,现已进入路基水稳层施工阶段,完成工程建设量的53%;作为市重点项目的新桥路道路工程,未来能够解决两大科学装置总部区进场道路问题,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量超八成;主要连接小金河大道和金石二路的江北经三路和纬二路道路工程,将有助于疏导分流赣深高铁惠州北站周边交通,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量超四成……一条条市政道路正构筑中心城区完善的市政道路路网。“这些年,市区的道路越来越宽、越来越畅,希望道路建设步伐再加快,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顺畅。”市民刘先生说。

  上下班交通拥堵问题也将得到缓解。今年,我市继续推进道路“畅通工程”,加快调整东江大桥北桥头、金山大道与惠沙堤二路匝道、惠州学院路口、惠州大道/三新北路、惠州大道/三新南路、惠州大道/期湖塘路等14个拥堵节点交通设施,其中涉及标识、标线、信号灯、视频采集系统改动等。“东江二路东延段交通标识、标线清晰,红绿灯又少,整条路开车走起来很舒服。”市民刘先生说,这段路十分顺畅,并且视野开阔、江景宜人,令人愉悦。

  随着一批智慧停车场的开工建设,停车难带来的困扰也将陆续得到解决。去年,惠州市区已建成10个智慧停车场并陆续投入使用。今年,我市将新建成20个智慧停车场,新开工建设位于红花湖、花边岭等处30个智慧停车场,未来新增1万个停车位。

  “不少停车场车位充足,车位前还安装了空闲提示灯,找车位很方便。”市民陈先生前往市市民服务中心办事,直接将车开进服务中心的停车场,“市区重点区域配套建设停车场,大家不用再转来转去找停车位,方便了不少。”

  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已审批农村宅基地703宗

  ●民生实事内容

  推广农房简约报建、风貌管控。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全市73个镇(街)设立农房报建联审联办统一服务窗口,实行简约报建制度,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和风貌管控要求。加强农村宅基地信息化建设,建立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系统平台,逐步实现农村农房报建网上审批。

  前些年,由于农村建房政策缺位,村民的建房需求无法满足。去年有村民向惠州日报记者反映,其曾到镇有关部门递交建房申请材料,却得不到审批,希望能尽快规范农村建房标准、畅通申报途径。

  如今,符合条件的村民可以报建了,可到当地按流程申请。“今年以来,我市共审批宅基地703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73个镇(街)出台了镇级《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操作流(规)程》《农村建房审批管理操作流(规)程》《村民住房建设施工监督管理制度》等;7个县(区)制定出台了县(区)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实施细则、农村农房报建指导意见和农村农房风貌管控实施意见。

  据悉,我市近年来以推进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发力实施农村“一户一宅”、农房简约报建、农房风貌管控三项改革。我市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制定出台《惠州市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惠州市农村村民建房审批指导意见(试行)》《惠州市农村存量违法建筑分类处置指导意见(试行)》等,着重落实农房简约报建程序,坚持“以成员认定、以户取得”的原则,通过简政放权,将宅基地审批权限下放至镇(街),较好解决了“看得见的(镇级)管不了,管得了的(县级)看不见”的问题,畅通了农民新建住房的报建途径。

  医疗服务

  3年投入1900万元资助发展临床重点专科

  ●民生实事内容

  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在不新增医疗业务用房面积和床位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管理,提升市中心人民医院南湖院区医疗服务水平。升级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1年底前7家县级公立医院(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惠东县中医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博罗县中医医院、龙门县人民医院、龙门县中医医院、龙门县妇幼保健院)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2021年底前3家“县(区)第二人民医院”(惠东县平海镇卫生院、惠城区横沥镇卫生院、龙门县永汉镇卫生院)主体工程封顶。

  “这个做法特别好,太方便了!”市民陈女士日前到市中心人民医院体检,体检报告显示乳腺有结节。她正准备重新到门诊挂号时,接到了医院体检中心客服打来的电话,客服表示已经帮她预约好了乳腺外科的专家复查。“这减少了我到门诊排队的麻烦,还帮忙约到惠州市名医给我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医院的服务太周到了!”

  近年来,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市中心人民医院入选全省第三批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携手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团队打造“呼吸名医工作站”。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和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全市共有三甲医院6家、三级医院14家。近三年我市投入1900万元资助发展临床重点专科,截至去年全市共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9个、重点扶持建设临床重点专科6个;打造了胸痛、创伤、卒中、重症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

  在抓好市直医院扩容提质的同时,我市积极推进9家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升级改造和8家乡镇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区)第二人民医院”,五年来累计完成529间市级、175间省级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1044间村卫生站实行“一站式”医保结算。

  教育惠民

  力争今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

  ●民生实事内容

  增加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学位。新增幼儿园学位5000个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50%以上、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0%以上。力争2021年全市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开展全市住宅项目规划配套教育设施建设工作专项督查,2021年推动75宗配套教育设施建设,其中完成39宗建设,争取动工36宗。

  幼有所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是每一位父母的共同心愿。近年来,我市通过扩资源、调结构,不断增加幼儿学位供给,全市共有幼儿园804所,在园幼儿总数22.6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48所,在园幼儿11.5万人(含购买学位),占比51.02%。从2017年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以来,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109所,新增公办学位超过5万个,群众不再为孩子“入园难”问题而担忧。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挺方便的。”家住市区江北一小区的秦女士说,她所在的小区有配套的民办幼儿园,走路5分钟左右就可以接送。“幼儿园去年被列入集团化办园项目,保教费没有变,但是教学内容更丰富了,教学质量更好了。”秦女士说,希望政府推动集团化办园或者适当增加民办幼儿园的补贴,更好缓解“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的问题。

  能就近入读优质的义务教育学校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最近,家住市区东平荷兰水乡的张女士每天关注着惠城区第四十一学校的建设进展,“上个月看到它封顶了,我的心里就更加踏实了。”

  近年来,东平荷兰水乡片区楼盘越来越多,新迁入户的人口不断增加,适龄儿童数量也逐渐增加,原有的一所公办小学已不能满足该片区适龄儿童入学需求,附近居民一直盼望多建一所公办学校。“我原本做了入读民办学校的打算。”张女士说,“现在好了,惠城区第四十一学校很快就能投入使用,6岁的儿子正好赶上就近入学,我也省了一笔支出。”

  文化惠民

  打造城乡居民便捷健身圈

  ●民生实事内容

  提高体育场所供给的“质”和“量”。配送安装一批健身体育器材到各自然村(社区)和公共体育健身场所,打造城乡居民便捷健身圈。

  “生活越来越好,大家对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博罗县龙溪街道苏村村民孙建忠说,苏村广场的体育设施颇受村民欢迎。“我们希望村里有更多、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健身设施。”

  就近便捷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实现体育惠民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围绕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层次多样、高效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网络,持续加快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公园、社区文体广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等群众身边的各类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目前,市一级建有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惠州体育馆、金山湖游泳跳水馆、金山湖体育馆和2万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县一级全部建有“三大件”体育场馆,53个乡镇全部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完成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43项、自然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00余项;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建有约160个社区体育公园,415个足球场。

  在此基础上,我市向自然村倾斜,每年为100余个自然村配送全民健身器材。目前市级体育部门已向1500余个自然村配送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体育器材,同时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利用体彩公益金为乡村配送体育器材,乡村体育场地条件不断完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不断增加。

  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市还将采购一批体育健身器材,如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配送安装到体育器材相对欠缺的自然村、社区、公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为群众健身提供便利。

  就业创业

  纵深推进三项工程

  ●民生实事内容

  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开展业务培训3万人次以上,其中培训“粤菜师傅”1000人次,“南粤家政”8000人次。完成100种具有东江风味的粤菜菜谱制定,组织以“展技能风采、铸鹅城工匠”为主题的多项职业技能竞赛,举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供需见面会,促进就业创业。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支撑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部署,是具有广东特色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惠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项工程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三项工程,市民洪先生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心愿。洪先生原来是旅游行业从业者,去年受疫情影响待业在家。“我很喜欢烹饪,也梦想拥有一家餐饮店,可苦于自己不懂餐饮知识和技能,一直毫无头绪。”就在洪先生迷茫之时,他看到“粤菜师傅”工程——烹饪技能培训活动,便第一时间报了名。通过10天的学习,他掌握了一定的厨艺技能,并在惠州市餐饮行业协会推荐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餐饮加盟品牌。

  今年1月,洪先生经过多方选址考察,在仲恺高新区汇港城开了一家餐饮店,虽然营业时间不长,但生意红红火火。“通过‘粤菜师傅’工程,不仅提升了我的厨艺水平,还圆了我多年的创业梦想。”洪先生高兴地说,目前创业取得初步成功,接下来他希望接受更多“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学到更多粤菜烹饪技能,将事业做大做强。

  此次公布的10项共18件民生实事,是我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十惠行动——1+10+N”民生项目清单体系中的一部分。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推出系列民生项目清单,始终把办实事作为落脚点,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办实事”与“开新局”贯通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10项18件民生实事↓↓↓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陈春惠 刘建威 张斐 香金群 龚妍 骆国红 特约通讯员钟桢 通讯员袁蕴华 林斐 刘泽华 匡立红 张霁

分享到: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