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如何做好常态化下防控

  1、省内本轮疫情有什么特点?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省内本轮疫情传播有两大特点:

  一是此次疫情主要为在共同居住、共同就餐、共同托管等相对密闭的场合受到感染后造成的传播,感染者之间有明确的传播链条。

  二是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是此次疫情和以往疫情最大的不同;传播力强体现在病毒可以通过吃一顿饭,短暂的非直接接触传播。

  2、市民日常生活、出行、聚餐、工作等分别需要做好哪些个人防护?

  根据省内本轮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惠州市疾控中心建议

  一是加强个人防护,进入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坚持正确佩戴口罩,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二是要加强个人健康监测,如果自己或者家人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及时到医院就医;

  三是有序预约接种新冠疫苗;

  四是如非必要,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主动向社区居委会报备。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常态化下防控?

  (1)请广大市民牢记“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做好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嗅觉味觉减弱或丧失等症状,应首先做好自我隔离,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到附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有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2)外出旅游或者出差出行前,请密切关注全国疫情风险信息,及时了解目的地的防控风险等级和防控政策,尽量避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国家。旅行或者出差期间,市民要服从目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错峰出行,出行前备足口罩、消毒液等个人防护用品;出行时一定佩戴口罩,平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在当有人出现发热症状或其他不适宜出行的疾病时,应推迟或取消外出;在出行过程中,尽量保持一米以上的人际距离。

  (3)节日期间要减少聚集,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企事业单位举办聚集性活动一定要控制人数,50人以上的应该要有完整的防控方案,要有防控措施;对于个人家庭的聚集,也最好能够控制在10人以下,同时要注意家庭常通风。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务必做好以下防护: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要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触摸眼口鼻前、离开医院、外出归来时,要及时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清水洗手。在公共场所按规定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2.保持社交活动距离

  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区域活动,避免多人聚会。在人群密集密闭的场所一定要佩戴口罩。在交谈、候车、等电梯、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3.自觉坚持安全出行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如需乘坐应全程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电梯表面,避免用手揉眼、抠鼻等行为,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乘客,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做好个人购物防护

  购物时应按规定佩戴口罩。客流较多时,有序等候,如室内面积较小,应在室外等候,避免人员拥挤。尽量采用电子支付方式,如收取现金应及时洗手,不具备洗手条件,应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5.提倡使用公筷公勺

  建议采取分餐制,不能分餐时使用公筷公勺,不用私筷夹菜劝食;鼓励儿童独立进食,不要用嘴吹孩子的食物、尝试孩子的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6.适当坚持身体锻炼

  可选择人少的空旷地方或居家锻炼。在进入公园、广场等室外开放场所进行户外活动时,应配合相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

  7.自觉避免非必要的旅行

  避免非必要的到有疫情国家或地区旅行,尤其不能带病出行。如必须出行,应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规定,是否有入境限制,做好集中或居家隔离准备,旅途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编辑:小丽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