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让人们汲取智慧、赋予人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浙江嘉兴南湖的星星之火,到席卷全国的燎原之火,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发生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巨变。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惠州领风气之先,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谱写了一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协奏曲,实现了历史新跨越。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去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4222亿元,排名全省第五。惠州制造展现硬核竞争力,一批烯烃、芳烃等重大石化项目加快建设,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恒力石化等一批大项目顺利落户,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启动建设,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第一,4K电视机产量占全国1/3。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惠州开创性规划建设“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完成惠州机场扩容扩建工程,开通47条航线、通航40个城市,旅客吞吐量跻身全国百强第55位。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惠州段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达851公里,居全省第二位。通过打造内联外畅的立体交通网,惠州加快融入广深莞“一小时生活圈”。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建设实现扩容提质,惠东、博罗、龙门入列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面开展“两违”建筑拆除、交通堵点整治、“惠民空间”老旧小区微改造等,城市形象革新成效明显。全市46个省定贫困村15188户3554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惠州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企业开办时间实现1日办结,建设工程项目“信用快审”承诺制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实行容缺承诺办理,区域环评制度全市实施。创新设立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制度,建立重大项目专班机制,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全面推进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全市域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治理格局初步显现。
文明城市建设不断升级。近年来,惠州通过抓好文明城市创建龙头、补齐文明村镇创建短板、打造文明单位创建品牌、夯实文明家庭创建基础、强化文明校园创建影响等措施,激活每一个文明创建“细胞”,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细处,努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覆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有2个全国试点、2个省级试点、3个市级试点,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257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580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约33499场,惠及群众108万多人。通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潜移默化中把新思想、新风尚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惠州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聚力打好打赢蓝天保卫、碧水攻坚、净土防御三大战役,1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100%达标,东江水质和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城市建成区27条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前10位,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中韩(惠州)产业园获国务院批复设立,起步区开发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五大片区全面启动建设。成功获批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城市,首个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启用并开通B2B业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与广深港澳等地经贸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745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5%,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6万人,“十三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4%。新增住院床位3773张,新增三甲医院4家。市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79.1岁。教育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增各级各类学校389所,在校学生增加25.48万人。第五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惠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全域覆盖、“多网合一”的全科网格治理体系,市域治理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荣膺2019年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城市,夺取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第六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
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更高起点。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面向更加壮阔的航程,“中国号”巨轮领航,不惧大风大浪、奋勇迎风搏浪,“惠州号”大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