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荣光 逐梦前行丨惠州市林业局:为创建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坚强生态支撑

[报料热线] 2831000

  开门即见绿,青山景如画。行走在惠州,山与水的世界里,一片片绿植格外赏心悦目。

  惠州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绿色已成为惠州的亮丽底色。这离不开惠州林业人走上山头、下到地头,持续开展绿化美化、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的辛劳付出。

  惠州市林业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推进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为我市创建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坚强的生态支撑。 

水东陂林场风光。 惠州市林业局供图

  科学有序推进绿化美化 林业生态建设全面加强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高质量的国土绿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市林业局科学有序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全市广泛开展“多次数、多层级、多地域、多主题、多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有16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110多万株。其中,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全市共有近3.9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植树19.3万株。大力营造混交林,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去年全市造林与生态修复9.05万亩,中幼林抚育35.08万亩,100%完成年度任务。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基础。市林业局围绕乡村绿化美化,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绿满家园”建设,提升绿色发展的“深”度。全市县(区)、镇、村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明确目标任务,量化工作责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实施乡村振兴绿化美化工作中,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乡村风貌、历史文化,重点保护风水林,因地制宜建设村级森林公园、村内小公园、围村绿化带、村边风景林,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各地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将森林村庄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美化和农民增收相结合,运用乡土树种和生态方法营造乡村生态景观,2020年全市完成森林村庄绿化美化120个。推进横沥镇翟村、镇隆镇黄竹沥村等6个绿美古树乡村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动态监测。

  “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60.16万亩(其中造林30.18万亩,封山育林29.98万亩),中幼林抚育238.36万亩;完成森林碳汇造林13.6万亩;建设沿海防护林1.18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1.59万亩;建设森林村庄600个;建成绿美古树乡村6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小镇10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4个;出动义务植树833.95万人次,累计完成义务植树3329.7万株;建档认定古树名木10879株,古树群144个;惠州植物园一期建成开园,成为惠州新的网红打卡地。

  巩固绿色发展成果 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明显

  地处北回归线上的罗浮山,层峦叠翠,景色秀丽,气候适宜,是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美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生态保护措施到位,森林植被种类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的南昆山,境内峰峦叠嶂,林木茂盛,幽篁遍野,森林覆盖率达98%,生长着茂盛的亚热带和温带植物、高等植物达2500多种,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美誉。早在1993年这里就被批准成立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让这一“绿洲”持续焕发绿色活力。

  还有红花湖生态绿道、东江沿岸惠城示范段绿道以及大亚湾滨海绿道等多条特色绿道,林路相连,串联起惠州西湖、东坡纪念公园、合江楼、水东街、金山湖公园等一处处重要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绿色健康的游憩场所。

  青山环绕、森林拥抱、林城相依、林水相融、林园相映……惠州2014年便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广东省首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荣誉来之不易,惠州倍加珍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林业局以全力建设高品质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大力实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创建森林小镇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成了“山环水绿,绿廊穿梭,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形成了道路林荫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同时,为了留住绿水青山,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

  “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摸清了林业的“家底”。认真执行使用林地定额制度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2016年以来,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419宗,面积66800.76亩,严格控制林地供应,向国计民生重点项目倾斜,确保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审批林木采伐69.90万亩,蓄积340.0万立方米,确保林木资源有计划的更新利用。

  创新发展理念 林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自古有云,岭南出好药。在惠州,中医药材资源丰富,古有盛极一时的“洞天药市”,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都是天然的岭南中药宝库,是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绝佳地域。近年来,我市着力发展林业产业,深入调研中草药特别是沉香种植,统筹推进“广东惠州国家林药科技示范园”建设,抓好梁化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建设。

  在推进桉树改造结合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我市“十三五”期间完成中药材种植2万余亩,积极筹建九龙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全市已建成商品林基地188.4万亩,经济林产品年产量62万吨,花卉种植面积0.5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8.09万亩。全市已获批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家,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1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家。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人次达1800多万人次。“十三五”期间,开展林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攻关50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23项、市级21项。创建梁化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获省林业局投资2000万元。 

罗浮山狮子峰。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大力加强野生动物保护 维持自然生态平衡

  4月1日至6月中旬,8只全人工繁殖的海龟产下超过1000枚卵,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弥漫着紧张又欣喜的气氛。

  2021年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五种海龟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为保存物种,保护区人员当起“海龟保姆”,从龟卵孵化,到小龟培育、大龟繁殖和救护,慢慢培养人工种群,并分批放流,最终让海龟重回大自然,恢复野生种群。该保护区自成立以来累计保护野生海龟上岸产卵超过8万枚,孵出小龟近7万只,放流逾6万只。

  野生动物受到很好保护的例子在我市屡见不鲜。今年3月,惠东西枝江源乌禽嶂中华穿山甲保护地巡护队进行日常山间巡逻时,偶然发现一对中华穿山甲正在觅食,立刻拿出相机和手机记录下了珍贵影像。该地出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得益于全社会对野生动物的大力保护,惠东县林业部门组建中华穿山甲专职护林员队伍和巡护队伍,分片划区对乌禽嶂地区实施日常巡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广大村民群众积极配合、群防群护,形成全社会珍惜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市林业局大力实施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督管理,通过“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举全社会之力保护野生动物。同时充分发挥森林公安队伍的作用,采取经常性深入基层清查与专项打击相结合,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和非法收购、出售、运输、走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持续为民办实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丰功伟业;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记者了解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林业局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安排,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严格做好“规定动作”,开展林业“自选动作”,全局党史学习教育呈现出组织有力、规范开展、学有创新、氛围浓厚的局面。

  市林业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结合林业工作实际,重点对森林防火、生态保护修复、作风建设、安全生产与综治维稳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林业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避免学习工作“两张皮”。创新学习形式,以赛促学,组织党史知识学习竞答;举办“中国梦·劳动美——我心向党”林业职工摄影比赛,用镜头捕捉、记录我市的绿色风光、生态环境、林业建设成果和干部职工精神风貌等内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已在植物园集中展出,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陶冶干部职工品德情操。

  市林业局坚持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准,聚焦“小切口、大变化”,制定为民办实事工作清单(第一批),列出38项工作内容,涉及乡村绿化美化、林业病虫害防治、自然教育、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林业执法能力建设等领域,努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

  落实挂钩帮扶责任,为安墩镇新村村解决春耕用水难问题,协助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发挥林业系统自身科研教育优势,组织开展多场自然教育活动,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育“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环保节约”的文明生活理念,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

  奋进“十四五”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攻坚克难中奋力突破,在披荆斩棘中坚定前行。

  “十四五”新征程已开启,市林业局将立足惠州实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生态空间,为惠州高质量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抓好林业生态建设,推进高质量水源林生态修复31.15万亩(最终以省下达任务为准)。推进桉树林改造结合中草药种植,建设广东省森林小镇,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控制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持续推进森林督查,严格林地审核审批,力争森林覆盖率达62.01%、森林蓄积量达4610万立方米。打好违法建设侵占林地治理攻坚仗,适时启动编制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全面推行林长制。

  层层压实森林防火责任。加快推进惠州市森林消防机动大队建设,全方位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和火灾扑救能力。建立完善市县乡镇防火联动机制、重点时节督查机制,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之内。

  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制定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方案,优化自然保护地范围和管控分区。大力推动潼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和惠东好招楼海洋湿地公园建设。

  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背景下,惠州林业人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让“绿色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继续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体现惠州林业担当。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吴晓华 张辉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