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市首次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
惠州赛区聚焦新材料产业领域展开比拼,围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2+1”现代产业挖掘关键核心技术需求
线下启动仪式、线上全程直播。6月30日,以“挑战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1年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惠州赛区)启动仪式及培训会在市区江北电信大楼惠州“互联网+基地”举行,这是我市首次举办此类赛事。比赛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企业征集有效需求不少于100项,面向社会征集所有需求解决方案不少于50项。
我市首次举办2021年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将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企业征集不少于100项有效需求,面向社会征集所有需求解决方案不少于50项。
智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我市唯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据了解,中国创新挑战赛是由国家科技部作为指导单位、科技部火炬中心与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承办的一项国家级赛事。该赛事是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众包服务活动,已成为众多创新创业团队与科研机构信赖的品牌赛事。
2019年,中国创新挑战赛第一次走进广东。在2020年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中,广东共征集486项技术需求,需求征集量排名全国第一。技术需求方与近百家科研院所实现了有效联动对接,共提供解决方案242项,促成80多项有效合作意向。
今年,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如约而至。6月25日,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启动,本届创新挑战赛由广州、佛山、东莞、韶关、惠州具体承办,承办赛区数量居全国首位。惠州赛区将聚焦新材料产业领域展开比拼,围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2+1”现代产业挖掘关键核心技术需求。
6月30日,根据大赛组委会工作安排,市科技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正式启动2021年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惠州赛区),现场录播了《打响成果转化的靶心——企业技术需求挖掘与标准化表述》等培训内容。据赛事实施单位惠州市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科技创新部部长韩成林介绍,惠州赛区将充分利用挑战赛官网平台进行技术需求或研究成果填报、发布和匹配、对接,以及综合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网上初步筛选、对接,提高办赛效率。
据悉,智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https://nrdhz.com/)是2021年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惠州赛区)官方平台,也是我市本土唯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该平台可提供惠州本地专业化一站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全流程服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持有人(科研团队)可通过智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挑战赛”专题页面点击“马上发布”按钮发布需求,点击“立即揭榜”按钮提交解决方案。
我市首次举办2021年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将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企业征集不少于100项有效需求,面向社会征集所有需求解决方案不少于50项。
创新挑战赛延续至12月,面向企业征集有效技术需求超100项
据了解,本届创新挑战赛将从6月一直延续至12月,主要包含赛事组织与动员、需求挖掘、需求分析与发布、解决方案征集、解决方案评价与对接、现场挑战赛、赛后服务等环节。在需求挖掘环节,我市将于6~7月广泛动员和征集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技术需求,面向不少于100家企业征集不少于100项有效需求,随后组织专家分析论证需求,分析出不少于50项高质量技术需求,全方位多渠道面向社会公开发布需求。
在7~8月中旬征集解决方案环节,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动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持有人(科研团队)针对企业需求报名挑战,提交解决方案,征集所有需求解决方案不少于50项;组织专家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评估,最终优选3项技术创新需求参与现场挑战,每项技术需求匹配4个解决方案。
现场挑战赛分为路演比拼、自由对接两个重要环节。路演比拼共角逐出3名优胜奖、6名优秀奖。对现场赛路演获奖团队给予奖励,对现场赛自由对接成功签约者给予奖励,并落实挑战赛相关配套政策。其中,对优选出的3项技术需求,每项技术需求为挑战者设立1名优胜奖(共3名)和2名优秀奖(共6名),优胜奖奖励人民币2万元/名,优秀奖奖励人民币1万元/名。
此外,从本次大赛征集的100项技术需求中,已成功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有效协议,由赛事组委会专家择优评选出20项,对解决方案进行现场表彰,奖励人民币5000元/项。根据组委会优选的3项参加现场挑战赛的技术创新需求,对提供高质量需求的企业进行奖励,奖励人民币5000元/项。对需求征集、筛选、对接、组织实施过程中工作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3名),奖励人民币5000元/名。
今年10月中旬我市将举办第三届科交会
“这是我市首次参与承办这一国家级赛事,很有幸能参与这种新型科研组织机制的探索。”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市通过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并从技术输出方、成果接受方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等方面,引导一批科技成果来惠州转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介绍,我市通过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有效实现了供需方对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将一些科研成果通过中试平台与企业需求进行匹配。今年10月中旬我市将举办第三届科交会,200多家高校将带着先进技术成果参展参会,我市已提前进行了需求挖掘。
创新挑战赛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新机制。我市也创建了一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像中国创新挑战赛这样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征集企业技术需求解决方案,调动更多创新资源解决我市主导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利用各种手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惠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我市将严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除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还将采取小分队现场对接方式。
近年来,我市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21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16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481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超过50%。
接下来,我市将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突出新材料领域,扎实做好赛事技术需求征集、需求发布、解决方案征集、现场赛、决赛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我市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科创服务机构,也将发挥好中介桥梁作用,联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科技创新力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研发更多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通讯员李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