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前,“农运大王”彭湃拎着一盏马灯翻山越岭来到惠东高潭,点燃了东江红都的革命烈火,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惠东高潭是全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地方,被誉为“东江革命的红色心脏”。
红色政权的诞生地,红色文化生生不息。先辈们敢为人先、真情为民的革命精神在南方电网广东惠州供电局(简称惠州供电局)全体职工中砥砺传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惠州供电局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企业的“根”和“魂”,在学史力行中“干”字当头、稳中敢进,用高质量党建引领惠州电网高质量发展,以高可靠“获得电力”绘就惠州的美丽画卷。
学史力行服务大局,在乡村振兴中彰显大爱担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惠州供电局落实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聚焦农村用电痛点难点,全面增强乡村电网的供电能力,持续提升农村供电服务和智能化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优质电力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广东电网惠州博罗供电局的党员服务队前往柏塘镇邹光村开展扶农助农活动。 廖伟兴 摄
电力赋能
革命老区焕发新时代荣光
高潭四周高山险峻,怪石嶙峋,羊肠小径曲折崎岖,施工条件十分恶劣。有时为了定一个杆位,要反反复复走好几个山头,有时为了一两个地方供电,要架设很长的线路。
如何让革命老区用上电、用好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高潭革命老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原有的电力网架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为此,惠州供电局在高潭革命老区投资建设了具备遥测、遥信、遥控“三遥”功能的配电自动化开闭所,以满足高潭镇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的用电需求。
如今,电力正赋予高潭镇振兴发展的基础动力,在多年的持续开发建设下,高潭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时代荣光。
“脱贫只是起点,小康才是目标”
“要脱贫,找斌哥。”在博罗县柏塘镇邹光村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村民口中的“斌哥”是惠州博罗供电局柏塘供电所副所长黄文斌。
2016年,黄文斌主动请缨到邹光村担任第一书记。初到村里,他发现邹光村的贫困问题主要是贫困户的平均文化素质不高,因老、因病致贫的多。“当时大家的自主脱贫动力和能力普遍缺乏,扶贫难度着实不小。”黄文斌说,为了取得村民信任,他向大家许下了“群众不脱贫,书记不撤离”的承诺。
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针对群众反映的道路照明导致夜晚出行不便的问题,筹措资金、物料为村里建起了4公里的路灯线路和131盏路灯,结束了村道多年来无灯的历史。为了改善村容村貌,他联动镇委、村委帮助邹光村开展多项基础设施改造。4年多时间里,依靠精准扶贫策略,邹光村全部38名贫困人口均达到“八有”脱贫标准。2019年11月25日,邹光村正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黄文斌说,“脱贫只是起点,小康才是目标,只要大家心里有奔头,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我很有信心。”
惠阳供电局走访种植基地,为客户提供用能保障。 曾韵诗 摄
产业帮扶成规模出效益
在龙门县平陵街道路滩村,2017年,惠州供电局在路滩村村委办公楼楼顶建设的35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投运,为村集体每年增加约3万元的收入;2018年,惠州供电局结合村民种植水稻的实际,给村里建起了“念党恩”碾米厂,为贫困户又增加了一条产业增收脱贫渠道。
这一切都被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林文辉都默默看在眼里。在惠州供电局驻平陵街道路滩村第一书记林春玲的一次走访中,林先生鼓起勇气告诉林春玲,他想靠自己摘掉“穷帽子”。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林先生成功申请到免息贷款,还引进了红肉番石榴,从此开启了特色种植之路。现在,面对自留地里500棵番石榴果树,他忙碌且快乐。
如今,脱贫后的路滩村已然形成了“光伏发电+碾米加工+蔬果种植”等多种产业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林春玲表示,在扶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将继续做大做强“造血型”“稳定型”产业扶贫项目,积极与各电商平台对接,搭建路滩村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开路滩村“念党恩”大米及本村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党建引领牢记初心,稳中敢进中勇担社会责任
防疫保电 战在一线
让人民群众用上电、用好电是电力企业的核心要义。
2021年,疫后重生,全社会迈入一场新的抗疫持久战。面对全球经济“区域重组”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惠州供电局严格执行全体职工的日常防疫管理制度,全力做好防疫保供电工作,为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和核酸集中检测点“充电蓄能”,在“后疫情时代”继续展现责任担当。
“全县范围内各疫苗接种点暂停接种业务,正常接种业务办理时间待通知。”惠州龙门供电局配电运维班周伟春看到网络信息后,连忙致电龙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人了解医用冰柜用电需求,确保特殊天气下新冠疫苗存储点安全稳定供电。
今年5月31日凌晨以来,我市龙门县持续暴雨。当天5时21分,该县发布红色暴雨预警信号,部分区域供电受影响,而体育馆作为县内注射新冠疫苗最大规模接种点,冰柜存储了上万支疫苗,其供电可靠性成为周伟春心里的牵挂。
“我们主动留了电话给疾控中心联系人,并到现场做好了发电车接入电源的准备工作。”周伟春介绍,今年4月初,龙门供电局龙城供电所组织党员先锋队对体育馆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发电机无法正常启动,当时便调了一台50千伏安的发电机在现场待命,以防不备之需。为确保特殊天气下体育馆的稳定供电,5月31日,周伟春带领先锋队队员再次前往体育馆对供电变压器及发电车进行检查,确保供电设备正常运行,备用电源正常连接。
惠城供电局完成“两街一巷”电力线路改造,助力市委市政府打造“城市会客厅”。 陈凌 摄
加强涉电治理 保障人民群众安全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供电安全事关政治、事关民生。近年来,惠州供电局坚持安全生产“严”的主基调,多形式开展防外力破坏工作,持续加强涉电公共安全隐患治理。涉电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惠州供电局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绝缘化改造、提前排查治理隐患、密切监控、主动停运避险等措施。在刚刚经历的汛期、暴雨时期,惠州供电局累计投入应急人员114人次,车辆47车次,及时对临近浸水位置的供电设备进行断电,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守电网安全的生命线。
在惠东县,5月末的强降雨来临前,惠州惠东供电局对近三年恶劣天气设备的受损情况做了进一步梳理,制定“惠东历年浸水区域黑点档案”,共72个设备纳入动态跟踪管理,今年上半年还对中心城区、沿海地区的7回10千伏线路中的6台电缆分接箱、3台公用箱变进行了迁移、升高基础的改造,对2处低洼地带加装防水挡板及备齐沙袋。目前惠东供电局针对山区、沿海、沿江三大片区已“量身定制”精细化应急、巡视、抢修策略,并安排党员挂点难度系数较高的线路、台区,全力应对强降雨。
新能源产业“绿动”鹅城
“双碳”目标背景下,惠州供电局全面服务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新增可量化电能替代23.85亿千瓦时,让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成为“3060”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
“谢谢你们帮助我们公司安装水蓄冷设备,让我们公司1年节约了100多万元的生产成本。”在惠州康冠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华宾对进行电能替代效能回访的惠州惠城供电局技术人员说道。
“许多电能替代设备,国家都有给予补贴,但很多客户了解不多,会把电能替代设备当做普通电器、电机使用,导致出现虽有使用电能替代设备,但没有享受政策补贴的情况。”惠城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推进绿色能源推广工作,该局在客户进行用电报装的过程中,主动了解用户节能业务需求和电能替代设备,对符合条件的用户,会安排专人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告知客户政策红利,协助客户对电能替代设备线路进行重新整理,专门为电能替代设备立户建档,保障客户享受红利,为电能替代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用能效率。同时会根据客户意愿,推广电能替代设备运维服务,深度挖掘电能替代潜力。
惠州市康冠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享受到红利的企业之一。惠城供电局引导康冠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水蓄冷空调设备,并安排专人跟进。该企业水蓄冷项目投入运行后,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41.76万元电费,实现了经济效益与节能环保的双赢。
在仲恺,惠州仲恺供电局借助电网公司平台型企业的专业能力和产业优势,在公平的市场化竞争前提下,为辖区企业提供用电报装、用能优化、电能替代、设备代维、用能托管等全生命周期用能服务,让客户充分享受到了电网公司能源价值产业链发展带来的红利。
“我们希望能通过不断开拓新的服务模式,践行‘解放用户’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降低客户成本,解决客户问题。”仲恺供电局党委书记黄伟说道,仲恺供电局积极践行南方电网“五者三商”转型要求,积极整合能源价值产业链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在2019年推出临电租赁模式的基础上,又推出代维2.0新模式,将能源价值产业“链式发展”红利引导到实体经济,为仲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努力。
干事当头聚伟力,攻坚克难勇立潮头
“十四五”开局年,惠州供电局用创新实践与担当,领导带头、攻坚克难,持续加强电网建设。优化完善现代供电服务体系,打造“安全优、效益优、服务优”的多元化的用能增值体系,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用电客户的“电力获得感”,以群众的“满意指数”检验自身供电服务水平。
电网纵横惠州大地,点亮秀美鹅城。惠州供电局近年来加强政企合作,构建常态化两级电网推进会机制,推动“十四五”战略框架协议签订。皓月、湖滨、新桥等重点电网工程顺利投产,中广核海上风电及高铁牵引站等重点工程关键节点有效推进,实现惠州电网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以党建引领
构造坚强电网
今年5月8日,位于惠阳区的220千伏新桥(巨力)输变电工程顺利投产送电。
220千伏新桥(巨力)输变电工程是惠州市在“十四五”期间投产的第1座变电站,也是惠州供电局建设的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该工程作为我市“十四五”开局的能源先锋工程,肩负着为惠州惠阳南部片区提供未来十年供电负荷的艰巨任务。巨力站的顺利投产,将有效优化区域电网结构,进一步增强供电可靠性,给人民群众带去更为稳定可靠的电力“获得感”,并为惠州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及伯恩光学、胜宏科技等大型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能源支撑,有力推动惠州三县四区协同发展。
自2020年7月工程开工建设以来,为保证输变电工程全生命开发建设时序,惠州供电局超前擘画、政企联动,结合工程主要任务节点与市委、市政府各级单位积极进行方案磋商,充分利用全市电网建设工作机制,联合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攻坚任务,政府各级单位对照任务清单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协调和组织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对工程进度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就施工遇到的阻工、补偿标准、施工手续办理等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切实做好施工进度推进,为新桥(巨力)输变电工程的顺利投产“开山辟路”。惠州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以及惠州惠阳供电局刚性执行施工方案计划,有力执行后疫情时代防控要求,不分昼夜进行线路迁改及施工,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创造了辉煌的施工业绩。
去年4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动工、去年5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签约、今年1月恒力(惠州)PTA项目动工……一个个行业巨头逆势聚集惠州,作出重要产业布局,大亚湾石化区形成了国企外企民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格局,造就了令粤港澳大湾区瞩目的“惠州现象”。
仲恺供电局为用电客户开展多元化用能服务。 杨柳青 摄
“委员项目”
加速推进项目进程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惠州大亚湾供电局制定了县区级局党委“委员项目”增供扩销专项工作方案,从加快电网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缩短业扩时限、推广电能替代等关键任务着手,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保障机制,主动作为不断升级电网架构和提升优质精益的供电服务,造就了这座世人瞩目的世界级石油炼化基地。
以优质的服务换来售电增量的新空间,无疑,大亚湾供电人走出了一条供需“双赢”路:企业缩短了生产用电时间,争取到了更大的效益;供电企业则“解放了用户”,拓展了用电增量,让用户感受到的是服务品质与效率的提升。“我们围绕大亚湾千亿级产业园区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满足重点项目的用电需求。”大亚湾供电局副总经理袁雄毅说:“促成中海油、中海壳牌等大用户减少自发电,去年大用户增用网电2.16亿千瓦时。”
通讯员何文浩 陈凌 曾韵诗 陈奕莹 陈丽莎 刘颖 杨柳青 廖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