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逐日新,扶摇直上凯歌旋。近年来,在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正确领导下,在惠州市委、市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惠州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的初心使命,回归主业主责,深化改革创新,在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中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6月20日,全行各项存款余额突破60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组跳跃式变化的数据,见证了惠州农商银行由弱变强、由慢到快的发展历程,更是惠州农商银行与惠州社会经济发展同向同行、共生共荣的真实写照:
1952年,惠州市首家农村信用社在惠阳平潭诞生;
2012年9月28日,原惠城联社、惠阳联社合并改制而成的惠州农商银行挂牌开业,各项存款余额达149亿元;
2014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突破200亿元。
2017年1月初,各项存款余额突破300亿元;
2018年9月末,各项存款余额突破400亿元;
2020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00亿元;
2021年6月20日,各项存款余额突破600亿元。
从第一家农信社成立到改制合并成立农商行,实现商业化经营的“凤凰涅槃”,一代代惠州农信人薪火相传了一个甲子。从149亿到300亿元,惠州农商银行用了5年多的时间。而从300亿到600亿元,惠州农商银行仅用了3年半时间,预计今年6月末各项存款将突破620亿元,在建党百年华诞前交出一份激励人心的精彩答卷。
惠州农商银行开展党委书记讲专题党课活动。
扎深农商之根,与地方共生共荣
聚焦实业、回归本源始终是本土银行的立业之本、发展之基。扎根惠州近70年,特别是改制成立商业银行以来,惠州农商银行始终深耕本土市场,疏通实体经济的金融血脉,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刻画着惠州农商银行服务本土的坚定足迹。据了解,惠州农商银行在惠城、惠阳、仲恺、大亚湾四个区城乡布局网点102家,实现了全辖街道和乡镇全覆盖。2020年,该行推动了全行普惠金融服务架构重组,把原有的3家小微企业金融部扩展为10家普惠金融中心与14家普惠金融分中心,配合原有的2家三农金融服务部,形成“10+14+2”的普惠信贷服务格局,将普惠金融的服务触角延伸到街道、村镇、社区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1年5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65.62亿元,对比年初增加5.26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4.61亿元,比年初增加1.87亿元,增速8.22%,对地方经济和三农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顺应民心,惠及百姓,才能打造可信赖的农村金融品牌。惠州农商银行通过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线上动起来,以科技创新赋能金融服务。组建近50人的自有科技团队,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并成为全省农信系统内第一家完成中间业务云平台独立自管的法人机构;成功上线新柜面系统,实现柜面交易场景化、业务凭证电子化和风险控制电子化,大大提升客户体验;开发上线小微信贷平台,通过与大数据平台、押品、征信等系统的对接、交互,实现了小微贷款线上全流程进件、授信和审批,进一步提升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与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共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积极探索尝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的贷款产品,为破解“三农”及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拓展新思路。
线下沉下去,将普惠金融服务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连。惠州农商银行在2020年9月开展“重走家乡路 心系百姓情”网格化服务项目,全行1400余名干部员工,每周固定两个晚上、一个白天走访农村社区,为城乡客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大半年的时间里,惠州农商人累计走访了全市269个自然村和社区,为44万城乡居民建立综合金融服务档案,并为超过30万客户换发了第三代社保卡,有效拉近了与广大客户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用优质服务擦亮本土银行的金字招牌。在服务到位、感情到位的同时,惠州农商银行也持续创新业务产品,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针对农民大额消费需求推出首款信用卡分期产品东江易分期;紧跟乡村振兴步伐开发“村易贷”产品,创新解决农村居民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助力农业生产推出全市首款“生猪活体抵押贷”产品,为“三农”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服务。
铸牢信念之魂,全力为民办实事
走进惠州农商银行总行办公大楼五楼会议室,一股“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改革开放时期,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这是惠州农商银行,也是广东农信系统、惠州金融系统首个党史主题展馆。建设党史展馆是惠州农商银行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引导广大党员更直观、更深刻了解和学习党的辉煌历史,更清晰认识到作为党员的初心使命而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惠州农商银行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党委扩大会议和全行党员大会,并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党史学习教育方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创新推出“党委+27个支部”的学习模式,由党委班子成员挂片督导全行党史学习。自编《党史学习教育手册》,在微信公众号开辟《党史百年》栏目,营造人人学党史的浓厚氛围。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前往梅州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梅县叶剑英纪念馆和海丰彭湃故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缅怀革命先烈中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前往叶挺故居举办党史学习教育暨百日攻坚战誓师大会,在现场教学中传承学习叶挺铁军精神,将十大支行、总行机关划分成五大攻坚突击队,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分组PK竞赛,层层分解存贷款增长“双七十亿”任务,充分激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在抓好党史学习规定动作的同时,惠州农商银行瞄准金融服务的痛点难点,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见效。举办“学雷锋、当榜样”志愿活动和“情暖鹅城——老人金融普及服务周活动”,将党史知识和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送达社区最后一米。与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加强合作,在全行33个营业网点挂牌设立“惠服务”政银合作点,实现社保缴费等30多项政务服务“就近办、马上办、智能办”。开展全行“信贷形式主义”整治工作,通过推动信贷流程审批改革、下放贷款审批审查权限、总行支行平行作业等扎实举措,实现一笔贷款一次调查、一次审查和一次审批,有效提升全行信贷服务效率。
夯实发展之本,迸发内在动能
打牢基础,方能踏石有印。2017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惠州农商银行以“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引领转型发展,全面开启打造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精品价值银行新征程。
“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激发全员内生动力。建立完善以“业绩论英雄”,多劳多得的计价制考核体系,推行全产品营销计价,提高产品营销计价资源在整体薪酬的规划比重,并配套设置专项业务激励,将更多的资源向前台、一线倾斜。通过全面打破“大锅饭”“中锅饭”,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实现“短期业绩定薪酬、长期业绩定升迁”,让“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在全行上下蔚然成风。以公开竞聘形式选拔一大批学历高、能力强的年轻“飞鹰”加入中基层干部队伍,为转型发展储备新生血液;创新开展经营目标责任制与试聘期存款任务考核,进一步在全行上下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
两条主线,就是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为主线,实现规模质量协调发展。
在业务发展上,直面“痛点”补齐短板,深挖高质量发展潜能。大刀阔斧开展机构改革,成立三农与机构业务部、董事会办公室等5个新部门,组建十大直管支行,重构19个二级支行,实现“总行→直管支行→二级支行及分理处”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着力攻克公车改革、闲置资产处置等难点工作,全面推行简政放权、首问负责制等系列配套措施,持续提高机关服务基层一线效率与活力。在“大零售”转型上,全面推进网点转型,组建200多人的客户经理团队与近100人的大堂经理团队,深入推动运营模式改革。推出同业存单、大额存单与自主理财产品,开办代理贵金属与保险、ETC等业务,为开辟“第二曲线”提供强有力的产品支撑。在省联社以及人民银行等单位的全力支持下,惠州农商银行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信用卡申办工作,并率先在全省大集中系统首发东江信用卡,创造了信用卡业务的“惠州速度”。在“总对总”业务上,该行以惠州市交投集团战略入股为契机,推动省联社与惠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经济建设工作思路,主动对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累计授信近40亿元参与绿色石场与“丰”字型交通主框架建设,全力支持“3+7”工业园区建设,累计对惠东新材料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等5个工业园区以及34家规模以上园区企业授信88.72亿元,投放贷款金额达14.0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惠州农商银行的助力下,今年3月份,深科达智能装备、九联科技两家高新技术企业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
在风险防控上,始终坚守底线思维,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组建专职清收小组,做实司法清收和市场处置两项重点工作,有效开展高风险贷款管控,不良贷款连续多年实现“双降”;坚持“制度治行”,持续完善全面风险体系建设,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管理规范、贴合全行发展实际的内控制度体系。举办“清廉金融杯”文化系列比赛,创立廉洁刊物《惠行清风》,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推进安防设施“135”达标建设,落地推广异地值守,相继投入使用风险预警系统、信贷辅助系统、印章管理系统,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确保连续多年安全无事故。
落实温暖之举,共筑抗疫长城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责任担当。抗击疫情,共克时艰,惠州农商银行汇聚全行之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与实体经济共渡难关,为打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农商力量。
当得知广东省对口支持湖北荆州市抗击疫情时,惠州农商银行在不到24小时时间内筹集了1万个医用外科口罩和1万双医用一次性手套送往荆州农商银行,传递“荆州惠州 风雨同舟”的深情厚谊;主动划拨专项资金购置负压救护车,无偿捐赠给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助力惠阳及大亚湾片区防疫工作持续开展;冠名赞助全市“大爱惠聚 众志成城”——致敬惠州抗疫者主题展,并针对抗疫医护人员量身定制推出“东江感恩卡”。疫情期间,惠州农商银行累计向各级政府部门、村委村组以及社会各界捐赠各类防疫物资总计超过300万元,全力以赴配合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惠州农商银行以“金融活水”打通金融“血脉”,激活经济“肌体”。严格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政策,累计对355家中小微企业办理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手续,涉及贷款本金18.4亿元(对应贷款金额55.82亿元),助力广大客户“越冬迎春”。积极响应人民银行疫情专项再贷款政策要求,累计发放专项支小贷款560笔,金额合计16.43亿元,重点投向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业4个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91笔,金额合计5.98亿元,有效解决小微企业抵押不足值和融资难题。与此同时,坚持以银行的“紧日子”换取企业过上“好日子”。通过减免手续费、降低利率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让利幅度,2020年累计向社会各界减费让利2.13亿元。
怀揣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各界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于本土银行而言,社会责任从来不是书面词汇,而是与社会民生血脉相连的扎实举措。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惠州农商银行纳税规模和分红规模也节节攀升。2012年挂牌开业以来,纳税规模连续8年蝉联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累计缴纳各类税费近21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以金融活水涵养税源,扶持了爱华仕、财兴实业等一大批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挂牌开业以来,累计分配股金红利27.13亿元,近三年股票综合分红率达15%,以丰厚成果回报近8000名股东。
投身社会公益,助力文体事业发展。成立以来,惠州农商银行先后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支持惠州市举办中国龙舟公开赛、省港杯足球赛、中国职业斯诺克巡回赛、斯诺克冠军挑战赛等多项重大文体赛事,备受社会各界好评;冠名拍摄《舌尖上的惠州》《美丽惠州》栏目,集中展现了惠州这座岭东雄郡的古韵与活力。先后荣获“发展惠州体育事业杰出贡献奖”“惠州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支持惠州体育公益事业热心单位”“惠州慈善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坚守支农底色,呵护民生福祉。建设并投入使用12个“悦农e站”服务点,与惠城区、仲恺区签订合作协议,扎实推进惠农惠民补贴一卡通工作,无偿承担辖内涉农财政补贴、低保补贴、高龄补贴等33项惠民补贴发放。借助省农信联社“千行千村党建”项目实现党建下沉,与惠阳区镇隆镇山顶村、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小铁村等17个基层农村党支部达成共建协议,捐赠资金近450万元支持结对乡村开展引水工程、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
胸怀千亿目标,恰是百年芳华。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惠州农商银行统筹制定了新的三年战略规划,争取在三年时间内将惠州农商银行打造成为资产规模、存款规模双双突破1000亿的“双千亿”银行。各项存款余额突破600亿元,既是振奋人心的亮点,更是惠州农商银行砥砺奋进、打造“双千亿”银行的新起点。依托扎根本土多年的厚重积淀,惠州农商银行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在深度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大局的过程中实现共生共荣一齐发展。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赖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