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公立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党建与医院发展融合共进,为医院点燃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下,在党员初心和医者使命感召下,医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勇于建功立业。医院将党建工作与作风建设融合、与医疗服务融合、与人文公益融合、与抗疫攻坚战融合,增强使命担当,加强学科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守护百姓健康,各项工作均结出丰硕的成果,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百名党员下基层”健康帮扶党员责任岗志愿服务活动。 图片由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党建+作风
从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
“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请回答。”“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回答完毕。”6月18日,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决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多种形式,让广大医务人员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引领和带动大家发扬革命传统,继承优良作风,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5月27日,康复医学中心党支部、妇儿党支部、门诊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一同走进惠州市残联,开展关爱残障儿童健康义诊活动;6月18日,东院区二支部到横沥镇翟村开展了“学党史、走基层、送健康”义诊活动;6月19日,药学管理支部前往芦洲镇富星村和东胜村开展了“学史力行,健康帮扶下基层”主题党日活动……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形式丰富的党建活动,在为民服务的同时,对党员进行思想熏陶和政治引领,强化队伍作风建设。
强化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贯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创新举措,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内监督等方式,以“组合拳”打出清风正气。
党史学习教育中,医院党委结合本单位实际,高标准安排、高质量推进、高要求落实,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一方面抓好全院学习教育,开展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方面主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报道,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加强宣传报道创新,在医院新媒体平台上新开设了《百年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永远跟党走》等多个栏目,组织人员深入医院临床一线及各支部采访调研,全方位、多角度对外传播,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率先开通“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开展廉政查房工作、院内巡察工作,组建内部巡察小组,始终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通过明察暗访、定期督查、重点抽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对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的廉政风险进行排查和防范;打造三级责任体系,从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到分管领导到责任科室层层落实……一系列“组合拳”,有效地划定了医德红线、设定了行为底线,推动了医院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在全院内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为保持公立医院本色,市三院坚持弘扬清风正气,乐于主动作为。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狠抓思想作风,以纪检监察为抓手,坚守廉洁底线。建立科学系统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行政督查机制,加强岗位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和管理效能,建立一支“主动作为、勇于进取、敢于担当”的干部职工队伍。
党建引领的聚合力激励着全院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他们不断增强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努力提高文化自信和赶超意识,奋力真抓实干。
党建+战疫
党员冲锋在前,书写疫情防控优秀答卷
“我们只是尽了医护人员的职责而已。愿疫情早散,国泰民安!”2021年6月22日凌晨6点,大雨滂沱,市第三人民医院一支55人的采样队冒雨前往惠阳开展核酸采样工作且奋战到深夜。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团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飘扬。
初心使命不是说说而已,它浸润在明责、履责、尽责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体“三院人”奋勇担当,众志成城,彰显出别样的“三院担当”与“三院速度”。
为强化疫情防控措施,织密织牢联防联控“防疫网”,惠城区6月9日起对全区如交通运输、快递、外卖等重点行业及人员进行分批、分点核酸检测。市第三人民医院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成立核酸采集工作专班,紧急部署核酸采样工作,并向全院发出了志愿者招募令。
6月9日-10日,市第三人民医院派出采样人员分批奔赴真维斯大厦、惠州老汽车站、港惠新天地商场、惠州体育馆、吉之岛商场、滨江公园广场等指定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取三班工作制,确保核酸采样工作有序开展。
为快速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桥东街道办事处、惠城区公安分局桥东派出所、市交警江东大队等相关单位组建了“疫苗接种联合工作专班”。市第三人民医院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安全有序完成疫苗接种任务。随着接种工作深入开展,该院不断优化接种点服务流程,扩大等候区域及留观区面积,增加登记台和接种台,有序扩大新冠疫苗接种点承接容量,大大缩短市民的等候时间;加强现场秩序维护,及时进行疏导,避免人群聚集;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增加等候区域座位数量、自助式饮水机、风扇等。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弹性调整疫苗接种时间,增加夜间接种班次。此外,该院还组建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及时调配人力资源,并建立应急小分队负责各区域的应急工作。
作为惠州市定点收治医院之一,自疫情发生以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根据“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让医务人员和床位等患者,不让患者等床位和医务人员”的总体原则,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党建引领构筑了“院内防控救治、驰援武汉荆州、网上问诊咨询、正常诊疗、核酸采样检测”五条战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院一盘棋,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疫情防控和正常诊疗工作。
迅速腾出3个隔离病区并在全院范围内抽调570余医护人员,确保疑似病例排查和住院需要;以“火神山”速度在一周内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急诊实验室,第一时间对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检测,从2020年2月到2021年6月,实验室共检测超过40万例核酸标本,检测数量名列全市前列,为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疫情防控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室支撑;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后备志愿服务队,先后派出13名医护骨干驰援湖北荆州和武汉,派出14名医护骨干支援惠州市疫情防控后备医院,派出3名医技骨干支援辖区后备医院及香港核酸检测工作;针对新冠肺炎,在惠州首家开通了网上问诊和咨询服务;24小时在线负责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的转运调度与协调工作,与各社区防控小组保持密切联系,迅速出动负压救护车,及时准确地将超过400人次转送至指定场所,有效降低社区感染风险,有力保障了辖区居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疫情暴发后,医院迅速组建了一支核酸采集队伍(先后有40余人参与其中),从2020年2月至今,核酸采集队每日下基层进行各类人群的核酸采集,目前采集样本量已超过40万。除此外,近期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共派出超过370人,高效、高质、圆满完成了各项大型核酸采集任务,采样量超过30万,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院处处是“战场”,人人是“战士”,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交出令人满意的“战疫”成绩单。2020年,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被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党建+医疗
重视基层党建,打造优质医疗服务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根基才能更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市第三人民医院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践行医院发展理念、团结医护人员、用心服务患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发展改革的坚强战斗堡垒。
市第三人民医院党组织于2013年10月升格为党委,设有党支部26个(其中退休党支部4个),现共有党员601名,其中在职党员468名、退休党员133名。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医院党委对各支部架构进行优化调整,按照“支部建在科室上”的原则,根据科室情况重新设置党支部,配齐配强支部班子,不断完善学科配置,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并进。
目前,该院的每个医学中心均有一至两个党支部,80%以上的支部书记由科室主任兼任,赋予其党建、科室两手抓的双重权力,在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的同时,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这样的机制下,科室主任在管理学科工作的同时,还发挥着党内监督管理作用。在员工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人事变迁等流程上,必须经过党支部书记“打分”,在重大事项决策方面,必须经过党支部书记“点头”,党支部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室和基层人员的监督、管理中,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的成效得以有效发挥。
在基层党建的驱动下,科室发展有声有色。近年来,该院集中力量培育高水平医学专科“单打冠军”,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优势重点专科。拥有近20个省、市重点扶持建设专科。秉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理念作为办医宗旨,传承并践行“惠心仁术,济民安康”的人文理念,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组建了心血管医学中心、骨科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五大学科群。为提供人性化诊疗服务,这些学科群实行多专科密切协作下的固定医疗护理小组模式。
市第三人民医院率先在惠州医疗卫生机构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并已投入使用,实现诊前实时可视化空余车位展现、诊中绑定车牌自动减免、诊后寻车高效便利;为解决患者“急难愁盼”问题,推出“护长之家”人文服务新模式;为实现高效精准发药,率先上线惠州市区首家智慧药房……此外,还推行长者“一站式”就医志愿服务,员工“零停车”,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推行“全院一张床”,开展“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等举措,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一系列便民服务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
为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依托党的纪律监督作用,市第三人民医院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的内控制度,从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减轻老百姓的就医负担。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各党支部在挂钩的健康帮扶户家庭门口贴上“党员联系卡”。图片由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党建+公益
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勾勒幸福惠州美好蓝图
作为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和“白求恩精神教育基地”,在医院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下,市第三人民医院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一以贯之弘扬人文精神,推动建设有温度的人文爱心医院。
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医院党委积极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积极参加援非、援疆、援藏以及援川等医疗援助工作,积极开展扶弱助残和公益慈善活动。先后与社会各界爱心组织联合开展了“白内障复明工程”白内障患者医疗救助、“关爱女性 幸福惠州”乳腺疾病免费普查、“慈爱救心”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医疗救助、“惠州市耳聪工程”听障儿童等耳疾患者医疗救助、“足脊健·少年强”惠州市青少年足脊健康筛查、“笑脸重现”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医疗救助等公益慈善项目,筹募救助善款超过1000万元,惠及患者超过26万人次,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今年3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关注罕见病患,心系儿童成长”公益项目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启动,并组建了“晴天宝贝”儿童健康志愿服务队,接下来将常态化开展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为解决困难群众的看病难题,医院党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开展健康帮扶纾解民困。在圆满完成10户贫困家庭精准扶贫任务外,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按照惠城区卫健局统一部署,医院党委深入开展“健康帮扶党员责任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382名党员与山区382个健康帮扶结对户,进行“一对一”健康帮扶。为这些家庭建立《就医服务卡》,每月定期联系,提供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出入院协助等服务。对来院就诊住院的群众,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开通绿色就医通道,免费提供住院用餐,对其医疗费自费部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最大限度减免,让健康帮扶结对户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同时,发动党员捐款捐物献爱心。近年来,先后为73名来院诊疗困难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帮他们切实解决了后顾之忧,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党委立足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保健康,持续开展“百名党员下基层”健康帮扶党员责任岗活动,进一步深化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为填补河源紫金县心血管介入技术空白,伴随紫金县医共体胸痛中心的启动运行,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与紫金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专科共建合作,三院选派高职称专家24小时驻点支撑紫金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运行,保障当地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为紫金县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星光不问赶路人,重整行装再出发。围绕创建“四个一流”(即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效率一流)的发展目标,市第三人民医院将持续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和厚重红色传承中汲取智慧力量,砥砺前行、乘势而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老百姓就医幸福感,为健康惠州、幸福惠州助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潘颖科 欧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