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几位医生的故事:坚守初心不悔 健康使命相托

  “为什么要当医生?”大概是每个医生都曾面对的“灵魂拷问”。

  为了治病救人?为了受人尊重?为了梦想情怀?其实,当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那一刻,他们的初心与使命便已高度统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医”途跋涉,守初心、担使命谈何容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责重山岳!医生被赋予了多少光环,身上就肩负着多少职责与压力。“医”路走来,酸甜苦辣尝遍,他们是否坚守初心不悔?“8·19医师节”,一起来听听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几位医生的故事。

  坚持,让医学梦想照进现实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省名中医钟启腾回忆说:“小学时,我因为腹痛难忍去看病,医生说这是胆道蛔虫症,开出的药方是:二两花生油、半斤新鲜葱头,一次性服用。我吃后上吐下泻,虫子出来了,肚子也不痛了,当时就感觉,中医真神奇!”钟启腾的学医兴趣从此被激发,治病救人的梦想也由此萌生。整个少年时期,他常常“捣腾”简便廉的土法验方,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填了医学志愿,并如愿进入广州中医学院,加入了中医“正规军”。如今,他在这一行坚守和沉淀近40年,服务了四代人,依旧初心不改、激情满怀。他说,“自己的知识能够为社会所需要是一种幸福,能够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是一种快乐。”

  因为责任,甘居幕后践行使命

  在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蓝博文看来,能够救死扶伤的医生是一个神圣又高尚的职业,尤其看着身穿白大褂的老师站在台上授课时,他坚信“入对行了”。然而,当他上世纪80年代正式到放射科上班,每天要穿着又厚又重的铅衣在暗室里给患者做透视和胃肠钡餐检查时,既辛苦又被外人称为“师傅”而非医生时,他也曾迷茫过。但当他透过黑白影像、循着蛛丝马迹及时揪出病灶时;当他利用所学,为患者解读“阴影”真相、驱散患者心头阴霾时;他愈发认识到,这些检查犹如临床医师的“眼睛”,一份报告对疾病诊断举足轻重,自己虽然在幕后,但使命依旧神圣,责任不容小觑。所以他“从医38年,看了几十万份X光片,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早已升级为数字化,还是很喜欢做这份工作。”

  无法“治愈”,就与疾病和解吧

  市中心人民医院肾内科的90后医生蔡珺坦言,如今的自己确实和想象中的医生不太一样。“以前觉得医生无所不能,可以治好所有疾病,并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喜爱。从医后我才发现,医生其实也都是普通人。”蔡珺提到,肾病绝大部分是慢性病,多数患者都需要长期治疗,没有想象中“治愈”的成就感,这曾经让她很沮丧。不过,随着与患者相处多了,加上前辈们的引导,她很快转变了心态:医生的价值与使命,不正是由始至终陪着患者抗击病魔吗?就像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上的12字箴言所说——“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既然有的疾病目前无法治愈,那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赋予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压力留给自己,希望留给患者

  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区副主任邓一帆表示,成为医生后,他更深刻体会到:医生不仅要有技术,也要有温度,因为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不只是疾病本身。“今年五月收治了一个小脑肿瘤患者,才十八岁,成绩挺好的一个小姑娘,如果不是因为生病,应该参加今年的高考。她的肿瘤在小脑深部,手术风险不小,万一肿瘤是恶性的,还得放疗化疗。这些情况我们不忍心告诉她,一直都与家人沟通。她很配合治疗,对自己的病情也颇为乐观,最关心的是能否快点做完手术回学校参加高考。万幸,最终手术顺利,肿瘤是良性的,现在她已回去准备明年的高考。”邓一帆说,其实每一台手术背后,医生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希望所有患者都能像这个姑娘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迈过坎,收获新生。

  “医”路无止境,必须“再坚持一会”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外科/骨科三区副主任兼创伤外科二区/骨科四区主任巫红波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无数医务人员迎难而上、逆行战“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使命与担当,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尊重、关爱、理解、包容。“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保护人民健康,就是我们的初心,逆行抗击病魔,就是我们的使命。虽然很难,但‘医’路没有尽头,我们必须‘再坚持一会’,因为下一个患者还需要你。”巫红波说,非常感谢患者们的信赖与支持,这是他坚持的最大动力。“记得有一篇文章提到,人生最快乐的十件事之一,就是一名外科医生完成了一台高难度手术下台的一刹那,这种成就感可以与喜为人夫、初为人父的快乐相提并论。我深有同感。看着精心救治的病人顺利康复,那种幸福感不仅洋溢在病人和家属的脸上,同时也洋溢在我们每一个医生的心上。”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供稿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