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全力推进内涵建设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报料热线] 2831000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是惠阳区规模最大的公立综合医院,与共和国同龄的市六院,已走过72年风雨历程,近年来,该院全面开启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大力推进医院内涵建设,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根植于血脉里的红色基因,铸就了六院人救死扶伤、赤诚为民的精神底色,医院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医务工作者。

  在今年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市六院8名医德、医风、医术堪称楷模的医师被惠阳区卫生健康局授予“惠阳医师奖”荣誉称号,他们分别是蔡剑波、杜贵忠、郭立仪、罗宏宇、邱朝霞、石群英、张潭军、尹晟。日前,该院以两位上榜医生为代表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向我们诠释了六院医者如何以匠心为生命延续,在服务百姓健康中释放医学温度。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外景图。

  ■肿瘤血液科主任郭立仪

  精确!再精确!!

  市六院肿瘤血液科挂牌成为中国抗癌协会大肠专业委员会认证的“结直肠癌筛查建设基地”,同时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癌症防治服务机构名单。该院肿瘤血液科拥有综合实力强劲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近年,市六院着力发展放射治疗中心,从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发展规划等都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作为肿瘤血液科主任的郭立仪,是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专家,也是“惠州六院名医”。

  全市首家开展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疗技术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而精确放疗是提高放射治疗疗效、降低副反应的有效手段之一,这对于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郭立仪介绍,实现精准放疗,先进高端的医疗设备必不可少。目前,全惠州只有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市六院拥有放射治疗仪器,因此,市六院承担了大量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

  “放疗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是一个良心活,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含糊。”在郭立仪看来,保护健康的脏器和组织,跟杀灭肿瘤一样重要。“精确,再精确”成了他在放疗过程中执行的最高原则。

  2019年下旬,放疗中心完成直线加速器容积旋转调强的升级,在惠州地区率先开展动态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疗技术,并在2020年常规临床使用,造福本地肿瘤患者。郭立仪介绍,容积旋转调强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有效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变化几率,提高了治疗准确度。另外该中心还针对多种实体瘤开展了肿瘤免疫治疗、免疫联合化疗或者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同时也开展着免疫同步放化疗;护理开展超声引导下肢PICC置入术,超声引导PICC置入术。

  面对病患,他始终与患者共进退,不轻言放弃,重燃生的希望。肿瘤患者属于重病,曾经有一位40多岁的肺鳞癌患者因喘不过气入院治疗,此前他已被其他医院定性为“治不了”,郭立仪接诊后,发现他是因有肿瘤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立刻安排会诊,并在第二天专门为患者进行放疗。放疗后,患者的肺部肿块减少,原已被下了“死亡通知单”的他,再次延续生的希望,因此患者家属对郭立仪充满了感激。

  疫情期留守岗位,直接“住”在了医院

  2020年春节以来,面对汹涌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该院肿瘤血液科全力以赴应对抗击疫情阻击战。由于该科室治疗的大多是白血病、淋巴瘤等重大疾病患者,一方面,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放射治疗;另一方面,因为疾病本身以及放、化疗等因素,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较普通病患者明显低下,这也成为防控新冠病毒易感人群中的重中之重。

  “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连医院门诊都停诊了,而我们是唯一一直还在常规接诊患者的科室。”郭立仪说,当时病人有七、八十人,而科室被抽调一半的医护人员去一线抗疫,剩下的医护人员身兼重任,抗疫和治疗两手抓,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作为科室负责人,郭立仪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忙个不停,甚至有一个多月直接“住”在了医院里,随时协调科室的各项工作。 

腹腔镜胆囊手术。

  ■医院党委委员、胃肠肝胆/甲乳外科主任罗宏宇

  善待人体 关切人心

  人们常把“刀尖上跳舞”来形容外科手术的风险。外科医生是一门压力与风险并存的职业。在市六院胃肠肝胆/甲乳外科有一位“刀尖上的舞者”,27年练就出精湛的医术,是医院首位开展腹腔镜技术的医生,他就是市六院胃肠肝胆/甲乳外科主任罗宏宇。“善待人体、关切人心”,是罗宏宇多年的执医写照。

  勇闯手术年龄禁区 成功救治百岁老人

  早晨7点半,当别人刚准备上班的时候罗宏宇已经早早地到达医院。他会习惯地先处理各种医院文书和审阅病历,然后在晨曦中进入病房,开始一天的工作。

  从医27年来,罗宏宇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考虑到传统开刀手术对患者伤害大,罗宏宇曾先后多次进修学习,努力刻苦钻研腹腔镜技术,是市六院第一位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医生,致力于用微创手术使患者达到和保持最佳的内环境状态。每年完成普通外科各种常规及较复杂手术约300台次。

  2019年9月,一名105岁超高龄老奶奶被家人送到市六院胃肠肝胆/甲乳外科就诊,诊断为升结肠肝曲癌并急性闭袢性肠梗阻、肠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重度感染、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贫血,病情危重,罗宏宇带领手术团队为老奶奶施行了急诊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经过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老奶奶手术后已顺利康复并出院,这是市六院乃至惠州地区目前成功救治的最为高龄重症患者之一。

  这位超高龄的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希望,也表明了市六院胃肠肝胆/甲乳外科在肿瘤手术和救治高龄重症病人方面水平更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体现了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多学科诊治实力。

  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适应对疾病诊治的专业化需求,学科也在不断细化,作为胃肠肝胆/甲乳外科主任,为了科室的可持续发展,罗宏宇把培养、合理应用人才作为加快科室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管理工作中强调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和规划。同时突出腹腔镜专业、乳腺微创专业为科室重点和龙头作用带动全科全面发展的思路,增强科室和医院的竞争力。

  2017年9月,市六院胃肠肝胆/甲乳外科加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通外科专科联盟,通过建立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专家共享、技术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学共享,促进联盟专科在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室管理和远程医疗等方面协同发展,不断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

抗击疫情和创三甲“两手抓 两手硬”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六院坚持抗击疫情和创三甲“两手抓、两手硬”的双线实战,一方面,面对疫情的反复,坚决完成国家及省市交给的各项任务和执行决策部署,做好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工作,助力惠阳区筑牢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护墙;另一方面,紧紧围绕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创“三甲”为抓手,积极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开展重点项目、专科建设、新技术的发展应用,聚焦“强内涵、调结构、提效率、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发展要求,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优秀的组织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市六院在不断完善医疗硬件设备和服务的同时,还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不断提升医院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医师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立足当下,未来可期。市第六人民医院将笃定前行,开拓创新,提升品牌内涵、再造辉煌亮点。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谭宇川 郭金璇

分享到:
上一篇:

相关新闻

编辑: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